12.06 水滴筹一步步如何变质:这位32岁小伙如何靠地推成为慈善之王?


核心讲,水滴事件暴露的是平台机制、能力、公众监督的问题。无论互助还是众筹,实名制、取消资金池、加强风控能力应该成为平台标准。


水滴筹一步步如何变质:这位32岁小伙如何靠地推成为慈善之王?



“慈善之王”沈鹏,和他掌舵的水滴筹,震动江湖。


水滴筹,被爆“扫楼式”寻找患者肆意筹款,员工实行按单提成和末位淘汰,涉嫌公司包装病人案例赚取流量……网民震惊,愤怒,心寒。


水滴筹,如同一面照妖镜。


它照射出了中国涉互联网金融项目——网络众筹、网络互助,汹涌民众的善意,创业者膨胀的欲望,资本助推下人性的贪婪。


1|失控的水滴筹


梨视频拍客一段卧底“水滴筹”的视频,揭开了水滴筹的黑幕。


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派出了强大地推铁军,深入40个城市,深入各大中小医院,扫楼式搜罗患者。


铁军们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查探,引导患者在水滴筹平台发起筹款。铁军们口头询问,不核实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等信息,套用模版编写故事,随意填写筹款金额,引导患者转发筹款信息。


铁军们执行力堪称强大,动力十足,因为每单最高提成150元,他们月入过万,高收入者月薪1.4万元。


32岁的的前美团大将沈鹏,对线下铁军指挥若定,还对志愿者实行末位淘汰,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


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突发脑溢血,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发起筹款,金额100万。但网友发现,吴家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在众筹上他是贫困户。


水滴筹这样的虚假筹款案例,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微信群内来回转发,吸引爱心人士无偿捐款。


而水滴筹回复称,因为一些年龄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不知如何使用水滴筹,所以他们组织线下服务团队。水滴筹已经暂停线下地推团队,并表示重罚违规者,等等。


如此庞大网状的团队,考核如此严密细致,其背后显然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2|变质的流量奶牛


水滴筹背后掌舵者沈鹏,是一位地推老将。


2009年底,在读大四学生沈鹏读了一本杂志,注意到王兴还会创业。于是,他便开始留心王兴创业的信息。


王兴再次创业,他成为美团的第一个地推实习生,第10号员工。后来逐成为美团线下地推大将。


2016年4月,他看到互联网保险巨头商机,离开美团创立水滴公司。


草根创业者,水滴CEO沈鹏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他构建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商城(原“水滴保”),称之为三级火箭。


水滴筹,获取廉价流量的主要来源,是水滴商城最后实现营收盈利的工具与基石。


水滴筹的流量转化的模式:邀请用户为病人捐款,捐款结束后跳出保险页面。显而易见,刚捐款的人,对经济损失印象深刻,购买欲望最强烈。


水滴商城,构建互联网保险超市,售卖各类保险,从保险公司获取广告收入或分销佣金等。


外界把沈鹏塑造为“慈善之王”。


水滴筹一步步如何变质:这位32岁小伙如何靠地推成为慈善之王?


水滴筹于2016年上线,从一开始就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筹款所得资金全部归筹款人。同时, 水滴筹免费获得流量。


截至2019年3月底,水滴筹成功为几十万名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费的筹款服务,累计筹款金额超过160亿元。


但是2018年起,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水滴筹似乎就动作开始变形。


水滴筹从线下强行获取流量。沈鹏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


沈鹏于2019年3月透露,水滴线下基层工作人员扩大到300个片区经理,1.6万名志愿者,覆盖中国400—500个城市,76%的筹款源自三四五线城市,72%的用户来自三四五线城市。


据一本财经报道,过去一年时间,水滴筹从1000人发展到5000多人。

流量寒冬中,水滴流量暴增,其估值节节攀升。2019年3月,水滴获得5亿融资,6月获得10亿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短短3年跻身独角兽之列。


水滴创造了2019年的融资奇迹,堪称市场最亮眼的一批黑马。


水滴登顶之刻,也是坍塌之时。


流量枯竭,为何水滴筹能崛起?


正如前文所述,水滴筹流量暴增的秘密:水滴筹线下疯狂扫楼式收集案例,粗制滥造填写案例,线上疯狂转发。


水滴筹是公益,在这里更是生意,它在消费互联网网民的爱心,获取廉价流量。


“滥用善心、透支信任,公司的道德和责任感何在?”在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对水滴的声讨。


商业利益的驱使,让网络众多筹变味,为何内外没有最终实现监管?


这根源于,众筹是纯个人的单向捐赠行为,是公益。如果审核存在漏洞,缺乏监管,就容易变质成为“爱心骗局”。


而实际上,水滴不是第一个被曝出的失控案例。


2014年,中国网络众筹成为风口,其收入来源主要收取款项2%的项目手续费。


偶然尝试中,轻松筹发现大病众筹能快速、高额筹集资金,为了获取更多收入,它第一个转向大病众筹。


同样短短几年,轻松筹注册用户数亿人。高速发展同时,轻松筹被曝刷量、虚假宣传、诈捐、挪用会员账户资金等问题层出不穷。


2017年2月和8月,因为对个人求助信息把关不严、未积极引导个人求助与具有慈善募捐资格的平台进行对接等违规内容,轻松筹先后2次被民政部约谈。


3|网络互助走的另一条路


水滴筹扫楼行动,折射了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公益变质。


那么,时下网络互助和众筹在模式上有何不同?是否也存在风险?


互助,是保险的最初形态。


远在古罗马时期,战事频繁,士兵阵亡常导致家中妻儿无人依靠。


因此,他们联合成立“阵亡互助会”,每人分摊款项,共同支付牺牲士兵的火化费和家属救济金。于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


水滴筹一步步如何变质:这位32岁小伙如何靠地推成为慈善之王?


这种朴素的风险共担、互助共济,本源其实是契约精神。


和捐款性的众筹不同,在互助社区里,每个成员既是帮助者,也可能成为被帮助者,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权利,身份地位都是平等公平的。


而且,成员之间的互信,是互助社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小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互信容易做到。但一旦互助人群扩展到10万人、百万人甚至千万人,个体之间的信任和最终履约就变成了要克服的最大难点。


网络互助,受到了三波创业者的追捧,但不实名、设立资金池、风控调查弱一直是互助平台存在的风险问题。


2011年起,康爱公社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兴起,诞生了近100家同类的公司。2014年,借着移动互联网微信等红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等一大批公司涌现。


但这两波浪潮中,网络互助平台都没有解决基础的实名制参与的问题,而且都是预付费模式形成资金池,不少平台承诺刚性赔付误导消费者。


2016年,保监会发布文件要求互助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但并没有发挥作用。


客观上看,早期的技术上大多毫无优势,面对网络互助每数十万,上千万网民的一次性扣款,没有形成先进的支付技术,缺乏完善的调查、审核和反欺诈机制,骗子、赖账案例层出不穷。


互助和众筹都带有社会救助性质,如果把众筹和互助当做创业的生意,用来追求估值和商业利益,其模式和业务动作都会出现变形。


能够做众筹和互助的平台,第一必须自己拥有流量,这样就不需要用扫楼梯、地推的方式去圈流量。


第二,平台方必须有强大风控能力,有完善的反欺诈机制,能够严格调查审核。同时,平台要做到公开透明,用完善的机制来保障成员对平台、以及成员之间的互信,从而保障平台良性、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4| 结语:敬畏之心


中国拥有10亿级网民,社交时代往往形成的情绪式巨浪传播。


网络众筹、网络互助传播的信息——鲜活的灾难、疾病案例,容易激起网民的情感的共振,天然具有强大的巨浪式传播特性。


信息传播裹挟而来的是,庞大的资金量。


水滴筹扫楼事件,是行业的一面照妖镜。


裹挟在互助与众筹的流动庞大资金,汇聚了网民的善意。但巨额金钱与流量贪婪,往往诱发运营者的邪恶之心。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公众、政府的监督,公益也会变质。


庞大信息交汇、资金量流动分配,需要运用者强大的技术,以及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


对于涉网络金融产品,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