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中华经典之《左传》解析第十五讲:桓公·桓公五年

本篇《桓公五年》,主要描述的是鲁桓公五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四件事,一是赴陈国奔丧之事,之所以记载两个日子,是因为陈国先报告甲戍日,其后又报告己丑日,原因是陈国已发生动乱,先是太子免发来讣告,后是文公之子佗发来讣告,所以两次派使奔丧。另外记述了周桓王率领诸侯征伐郑国之事。第三记述了鲁桓公举行雩祭之事。第四则记述了淳于公去曹国之事。

中华经典之《左传》解析第十五讲:桓公·桓公五年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冬,州公如曹。

【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祭、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仍叔之子,弱也。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中华经典之《左传》解析第十五讲:桓公·桓公五年

译文

五年春季,正月,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今年正月初六,陈侯鲍逝世。《春秋》所以记载两个日子,是由于发了两次讣告而日期不同。当时陈国发生动乱,文公的儿子佗杀了太子免而取代他。陈侯病危的时候动乱发生,国内臣民纷纷离散,因此发了两次讣告

夏季,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访问,想要乘机袭击纪国。纪国人发觉了。周桓王夺去了郑庄公的政权,郑庄公不再朝觐。

秋季,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出兵抵御。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说:“陈国动乱,百姓都缺乏战斗意志,如果先攻击陈军,他们必定奔逃。周天子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形,又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一定会争先奔逃。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我们就可以获得成功。”郑庄公听从了。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祭仲足担任左方阵的指挥,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开了叫做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伍弥补偏的空隙。在繻葛双方交战。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郑国的军队发起进攻,蔡、卫、陈军一起奔逃,周军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来进攻,周军终于大败。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还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前去追赶。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夜间,郑庄公派遣祭仲足去慰问周桓王,同时也问候他的左右随从。仍叔的儿子前来聘问。《春秋》所以记为“仍叔之子”而不记他的名字,是由于他年轻。

秋季,为求雨而举行大雩祭。《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这不是按时的祭祀。凡是祭祀,昆虫惊动举行郊祭,苍龙角亢二宿出现举行雩祭,秋天寒气降临举行尝祭,昆虫蛰伏举行烝祭。如果过了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礼,就要记载。

冬季,淳于公到曹国。自己估计他的国家将发生危难,因此没有再回国了。

中华经典之《左传》解析第十五讲:桓公·桓公五年

注释

1.陈侯鲍:陈桓公,他是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 陈 桓公二十六年(前719)卫公子州吁弑杀国君卫桓公自立,陈桓公协助卫众大夫杀死州吁。

2.纪:国名,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到春秋时代。国君为姜姓。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铜器。

3.祝丘:鲁国邑名,鲁桓公五年(前707)建,故治在今山东临沂东南。

4.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5.螽:音为zhōng,虫名,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对农作物有害。

6.州公:州国名,州国,古代诸侯国名。一个为姜姓州国(今山东),一个为偃姓州国(今湖北)。

7.虢公林父:西虢国国君,虢仲后裔。鲁桓公十年(周桓王十八年,前702年),虢公林父向周桓王说大夫詹父的坏话。詹父率领王师伐虢国。当年夏天,虢公出奔虞国。

8.周公黑肩:周公姬旦的后裔,周庄王时黑肩企图杀死周庄王而立其弟王子克,辛伯向周庄王告发,王杀黑肩。不过据说黑肩是有先王遗命的,当年周桓王快死的时候,招周公黑肩入卧室托付说:“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长子姬佗为太子。 但是,我所钟爱的却是次子姬克。今天,我将姬克托付给你,日后如果姬佗寿终,就兄终弟及,让姬克继位。你要尽力办好这件大事。”

9.祭仲足:祭(zhài)足(?—前682年),字仲,又称祭仲,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大夫,政治家、谋略家。

10.高渠弥:生卒年不详,是春秋时代是郑国著名的大将,立下过赫赫战功。后因谋权弑杀郑昭公而被齐襄公以此为借口车裂。

11.鱼丽之陈:亦作“ 鱼丽陈 ”。古代战阵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 晋 杜预 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

12.繻葛:郑国邑名,今河南省长葛市北。

13.旝:古代作战时指挥用的旗子。

14.启蛰: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15.闭蛰:杨伯峻 注:“闭蛰谓昆虫蛰伏,於时当建亥之月,夏正之孟冬十月。”《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隆冬闭蛰,毒蛇不出。”

16.烝: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古代指与母辈淫乱。

17.淳于公:淳于,出自姜姓,以国名命姓,是炎帝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到唐代中期,唐宪宗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纯”字同音,遂在避讳之列,乃去淳为于姓。五代以后,有于姓恢复祖姓,仍复姓淳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