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飲食有節身必無災!吃飯要講究十個「平衡」

飲食有節身必無災!吃飯要講究十個「平衡」

文 / 幹玎竹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現在慢性病呈井噴之勢,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病從口入。人們過分追求高營養導致營養失衡,營養過剩與營養缺乏並存。窮人富人都得以“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為特徵的“富貴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體檢科主任袁尚華指出,要健康就應講求人體需要的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七大營養物質的均衡,同時要與人體需要相平衡,也就是飲食中的“十大平衡”。

「吃動平衡」

能量平衡是生命持續機體健康的基礎條件,吃動平衡是飲食的主要原則。有的人羨慕民工飯量大,可自己又懶得動或沒時間動。運動員退役以後,運動量減少,飯量應減少,他們中的許多人依然保持高營養飲食習慣,導致形體越來越胖。有很多肥胖人不從吃動平衡找原因、找方法,說喝涼水也胖、喝西北風也胖,但讓他連續喝兩個月涼水,他們就啞口不言了。

所以,每個人吃進去的營養要與基礎代謝和活動消耗需要相平衡,這樣才能保持正常體重。另外,體力與腦力活動程度決定我們需要的營養結構和數量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宜。

「寒熱平衡」

中醫藥食同源,講究食物和藥物分四氣,即四種特性:寒、涼、溫、熱,又稱四性。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

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症;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症。

多食寒涼食物會導致陽虛寒性體質,多食溫熱性食物會導致陰虛熱性體質,所以溫熱寒涼及平性食物要搭配合理平衡。對於素體有熱,要多吃寒涼性食物,素體有寒要多吃溫熱性食物,正所謂《黃帝內經》所云“寒之熱之,熱者寒之”。

「整體平衡」

整體營養作為營養學概念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食物作為自然界的有機生命產物,營養有其內在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比如,小麥麵粉屬於熱性食物,麩子屬於寒性食物;麻黃髮汗,麻黃根止汗;枸杞子補肝腎,地骨皮清肺降火;生薑皮屬於大寒,而生薑肉屬於熱性。

所以營養膳食指南特別強調要儘量吃全營養成分穀物。

飲食有節身必無災!吃飯要講究十個「平衡」

「五色平衡」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的植物五顏六色,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中醫五行養生理論中,肝與青色同屬於木行,心與赤色同屬於火行,脾與黃色同屬於土行,肺與白色同屬於金行,腎與黑色同屬於水行,五色入五臟,各有不同的營養作用,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盡相同的,因此選擇食物要遵循五色平衡。

「五味平衡」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始終離不開飲食中的五味,五味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中國醫學認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入五臟。食物的五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果調配得當,保持五味平衡,則可增進健康;相反五味偏盛,則臟腑精氣失衡,有損健康。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其實中藥也有甜的辣的,為什麼唯獨說苦味利於病呢?就是因為人們喜食甜味辣味食物太多導致火氣過盛,而苦味就是去這個火氣的。

「晝夜平衡」

既然講求吃動平衡,而且人有晝興夜寐的規律,人體白天和黑夜對飲食的營養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要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晝夜平衡。

對於胖人和運動量少的人,也可以不吃晚飯或過午不食。而事實上有大部分的人最重視的就是晚餐甚至夜宵,時間久了身體何以堪受。

「四季平衡」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氣血也隨時令季節變化而變化。《內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所以飲食要四季平衡。

儘量吃應季菜,春葉夏瓜秋果冬根,也有春花夏葉秋果冬根之說,隨著四季的變化,選擇不同的食物,順應天人合一之氣,又有天人合一之趣。夏天天熱,大自然給我們身體比冬天更多的熱量,需要的飲食量就應該減少,而很多人仍在以各種理由加強營養,傷害著自己的健康卻全然不知不顧。

「年齡平衡」

人歷經生長壯老,不同年齡階段對飲食營養質與量的需求也不一樣,幼年兒童少年要生長髮育,青壯年要學習工作勞動需要的營養就多。老年人活動量小,新陳代謝慢,所需營養就少,所以飲食要與年齡平衡。

而現實中很多人的做法恰恰相反,許多老年人不顧營養需要量的下降,盲目的補充營養。

「性別平衡」

男女生理性格特點不同及擔當社會職責不同,男喜動,女喜靜;男子多從事重體力勞作,女子多從事輕體力勞作。

男以腎為本,女以血為本,所以也要注重飲食與性別平衡。有些女士總覺得男女平等,甚至吃得比男士還多,結果就吃出了病。

「酸鹼平衡」

酸鹼平衡尚有爭論,但從陰陽平衡的觀點看,食物酸鹼平衡是很有道理的。這裡的酸鹼不是指味道,而是指食物的代謝產物分酸鹼性。即使人的血液酸鹼值相對穩定,但這是人體自我調理的結果。

如果偏酸偏鹼的食物過多,人體在自我調理的過程中會傷害一些組織器官細胞,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疾病。比如,高尿酸血癥嚴重了不僅會導致痛風病,還會傷害腎臟。為什麼有人強調酸性體質容易致病,恰恰是人們追求高營養進食蛋白和油脂太多,蛋白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分解為脂肪酸,雖然吃起來味道不是酸的,但代謝產物是酸性的。酸味食物如蘋果、葡萄、山楂、檸檬甚或醋吃起來很酸,但代謝產物屬於鹼性的。穀物不含皮就會偏酸性,升糖指數高;而穀物皮就會偏鹼性,升糖指數偏低,從而說明吃全營養穀物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