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只爱看书,不爱写读书笔记,这样读书有效果吗?我也不知道他看了记住没有?

weiyali123


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也有只爱看书,不爱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读书读到精彩处,最多也只是标注下划红线而已,不会做更多。

我的孩子也如此。他看课外书不仅不会做读书笔记,而且一般也不标注重点内容。

孩子的这个读书特点,和中小学老师的读书要求是有出入的。中小学老师会鼓励孩子们大量做读书笔记,摘抄好段好句,并熟读成诵。虽然有如此要求,但是我并没有要求孩子在读书过程中,严格遵照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我为什么不喜欢做读书笔记?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读书笔记严重影响看书速度,这点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本书,不做读书笔记可能一天就可以读完,但做读书笔记的话,可能得一周,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如此读,碰到好书,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方式是否会影响对书本精华的吸收?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反复阅读,多读几遍就好了。

第二,读书的主要功能与其说是记忆和背诵,不如说是开阔眼界,启迪思考,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以我为例,作为纯粹的读书人,我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很多书属于读后即忘的情形,表面上看好像无所获,但其实内在还是提升了不少的。阅读一本好书的过程,就好像在聆听一位大师讲话,在共享一段别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读书是一种对日常凡俗生活的超越。从这些层面而言,读书是深邃思想的过程,而思想层面的升华,最终会通过文字体现出来。

很多家长让孩子读书,有一种实用功利性的写作动机的考虑,就是寄希望于孩子通过读书来得到作文层面的升华。作文的好体现在三个层面:好的故事,好的思想,好的文笔,优秀的作文往往是三者的和谐统一。前两者往往很难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实现,而更多地是通过博览群书,敏锐观察和深邃思想而达到,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文采潜移默化的熏陶。后者可以通过笔记和背诵的方式实现,但这种好,也只是形式上的好,内容的好才是根本。而且,深邃思想和创意故事也自然而然行诸笔端,从而达到一种华美文辞所达不到的穿透力。

回到这个问题,只要孩子喜欢阅读,阅读的书籍又是积极健康的好书。那么,尊重孩子的阅读偏好和习惯,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而不要把我们成人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负重阅读,我觉得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孩子只爱看书,不爱写读书笔记,这样读书有效果吗?我也不知道他记住没有?

我这个人也喜欢读书,现在已经看了上百本了,然而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我差不多记不住了。后来我才明白,只读书而不做笔记,会遗忘大多数有用的内容。

我们不是天才,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想通过眼睛看把内容记住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一种方法,倒是可以不记笔记,也能把内容记住:

那就是把书中读到的知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说我今天看了两本书:一本《单核工作法》,一本《番茄工作法》,然后我从今天开始,就把两种保持专注的工作法用起来。

当书中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很容易把它深刻记住。然而真正能够把书中内容,用到生活中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看书只不过是满足欲望、满足虚荣心,觉得读的书越多自己越有成就感,导致书今天读了,几天之后就回忆不起内容了,只能简单说个大概。

看书的时间消耗了很多,最终收获的内容却一星半点,肯定是得不偿失。

因此,要想把书里的知识刻到脑子里,必须采取笨方法,在这里我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卡片阅读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当你在读书时,把重要的句子、知识点划下来,然后写上自己的感想。一本书读完以后,拿出几张白纸,把自己的思考和书中划线的内容,抄在白纸上,最后把这些卡片装订在一起,写上这本书的名字。

这样一来你想要回顾知识的时候,只需要把这卡片上的内容拿出来翻看就可以了。由于精华部分已经被摘选出来,复习时间不用很长,就能够帮助你回忆绝大多数的知识。

结语:

孩子只读书不做读书笔记,作为家长想让他知道究竟吸收了多少,只需要问他: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关键点让他受到了启发?


假如说他不能组织好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那就说明他基本就没有记住多少内容。一个人读懂一本书,一定是能够明白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明白这本书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帮助?

卡片阅读法记住了吗?


菜鸟微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名言都是在说读书的好处。首先孩子爱读书,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很多孩子不具有的。

至于读书做读书笔记,我是非常不赞同的。

曾经儿子在小学时,学校组织一个活动叫“书香家庭”评选,每年都会组织,让学生把读书笔记交上去。我从来不让儿子参加,尽管我给儿子买了几个书架的书,尽管儿子也爱读书,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形式,读书笔记就能反映孩子读书的深度吗?

董必武说过:精通一科,神须专注,行有余力,乃可他顾。我主张孩子在读书时就是读书,不要去想着我要写字,我要怎么把读书的这句话抄下来。就是全神贯注的素读。并且孩子们都喜欢素读。


素读,只是纯阅读,不做笔记,不用想着写什么读后感。我觉得孩子全神贯注阅读比一会儿看书读,一会低下头写字,那样会让孩子什么都顾不好。

身边有很多例子的,本来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可是家长给孩子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放到边上,非要让孩子写多少字多少页读书笔记,然后孩子就非常讨厌了。结果就把一个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

速读,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北京有两个老师自创了一个项目叫潘郑学习的“一目十行班”。他们的理念就是让孩子一目十行,专注阅读。

我让儿子去参加了两年了。我也亲自去看过上课过程。在课上,孩子们心无旁骛,不会停下手中翻页的动作,且翻页动作异常快,几乎到了一秒一页的速读。可能你会担心孩子们只是在哗众取宠,没有实际效果,其实不然。因为读完一本书,只要很少时间,然后会有测验给孩子们做,测验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就是专注的力量。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让孩子写啊什么的来让孩子分心的结果。

可能有家长会担心孩子不做读书笔记,那么读书的效果不会好。但是,做了读书笔记,效果就会好了。首先,心情很重要,孩子没有心情做笔记,是逼迫的,那么会有效果吗?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读书多了,自然会有收获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积累之后的显现将会是非常可观的效果。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孩子读书吧,读书会让孩子更有智慧,会让孩子更好领略外面的世界。不给孩子设限,让孩子自由发挥,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做事,绝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英子姐姐教英语


孩子只爱看书,不爱写读书笔记,这样读书有效果吗?我也不知道他看了记住没有?

家长老师都希望孩子多读书,读的多,丰富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很多老师也有要求,读书的时候要写读书笔记,并经常检查,但发现很多写读书笔记的学生,在写作文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多读书的优势。

写不写读书笔记只是一种形成,关键是孩子是在什么状态读书,如果是应付家长老师的要求,被动的读书,并不是真心喜欢读书,笔记做的再工整,也是假读书,以后用不上,很多这样的学生。

如果学生真心喜欢,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每天乐此不疲的读,见缝插针的读,他即便一个字的笔记都没有,也能记住很多内容,并且很容易在作文的时候用手,也容易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做什么都一样,形式不重要,重要的做的时候的心态,状态积极,效果就好。有的学生看着非常用功,到时间就学习,看着习惯也好,就是成绩差,这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情绪,积极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霍体清


这通常叫懒笔。这样的人主宰性强,爱指挥别人如何如何,自己确懒于实践,但真叫真也是完全能做到做好的。这多数与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有关,可能啥都不让孩子乱动乱碰,严重缺乏实际操作,只单一形成脑力思维。所以还在读书,不晚,正确引导孩子多动笔,多写作,从兴趣入手。比书法,比作诗对。慢慢引导手笔与电脑间的关系,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做作业打字。近年来电脑手机也是较严重的一方面影响。总之可能性很多,仅供参考吧!


李文彬531


是学习就会有效果,而且看书视力记忆其实比记笔记更有效,记笔记只是文字发明以来人类逐步养成记录经验的习惯,这些经验即使记录下来了也还是需要再一次翻阅才有用的。学习都是零碎记忆,最终通过表达或写作将已有的零碎记忆成章节的展现出来。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些好习惯,比如看书做笔记,但是您做的笔记真的回头温习过的却很少。而且就算是阅读同一本书,您在不同时期也会得到不同的认知。所以,孩子看书记不记笔记、该如何记笔记其实没那么重要,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对于自己喜爱的知识自然会进入他们的脑海里。这也就是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很少系统的做笔记,而是大量阅读的原因,博览比笔记更重要。

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孩子不止记在脑子里更是记在心里,至于会不会用就看大人会不会领导孩子去把书里的内容用在学习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