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應粉絲的要求,今天來聊一聊日本海軍的未成戰列艦計劃,包括八八艦隊中的加賀級戰列艦和天城級戰列艦、紀伊級戰列艦、13號型戰列艦,以及金剛代艦計劃、改大和型、超大和型以及超甲巡等。這些戰列艦或是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不得不廢棄,或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惡化,最終被廢棄,在艦載機取代大艦巨炮的年代,這些過時的計劃也早已和那場戰爭一樣,塵封在歷史的故紙堆中了。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對馬海戰中完勝後,日本海軍的野心急劇膨脹,開始準備新一輪的擴軍計劃

1905年,日本在對馬海戰中戰勝了強大的俄國海軍,當時俄國海軍的實力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三,這場實力懸殊的勝利極大的刺激了日本在海上戰略上的野心。1907年,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提出,以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作為主力,其艦齡均不超過8年,這一龐大的計劃,這就是“八八艦隊”的雛形,然而這一計劃由於預算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批准。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大正時代,老八八艦隊計劃中的河內號戰列艦,雖然搭載了相同口徑的主炮,但是由於倍徑不同,成為了準無畏艦

八八艦隊總體計劃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八八艦隊”計劃改為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戰列巡洋艦組成。最先批准的是“八四艦隊計劃”,到1923年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八艘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

  1. 兩艘扶桑級戰列艦:扶桑、山城
  2. 兩艘伊勢級戰列艦:伊勢、日向
  3. 兩艘長門級戰列艦:長門、陸奧
  4. 兩艘加賀級戰列艦:加賀、土佐
  5. 兩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榛名、霧島(屆時金剛、比叡的艦齡將達到八年)
  6. 兩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赤城(作為艦齡已滿八年的金剛號和比叡號的替代艦)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大正9年9月24日,橫須賀工廠第五船渠內正在建造的陸奧號戰艦,可見其獨特的勺型艦艏

1918年,日本海軍繼續將造艦計劃擴充為“八六艦隊計劃”,該計劃以替代榛名、霧島兩艘艦齡已滿八年的戰列巡洋艦,繼續補充建造兩艘天城級,艦名為愛宕、高雄。1920年,日本海軍的“八八艦隊計劃”最終定型,計劃到1927年時,建成規模龐大的主力艦隊,屆時扶桑級和伊勢級的艦齡也將將滿8年,所以該計劃準備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

最終的八八艦隊由以下戰艦組成:

  1. 兩艘長門級戰列艦:長門、陸奧
  2. 兩艘加賀級戰列艦:加賀、土佐
  3. 四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赤城、愛宕、高雄
  4. 四艘紀伊級戰列艦:紀伊、尾張、駿河、近江
  5. 四艘13號型戰列艦:13號艦~16號艦(名稱未定)

1920年7月,日本國會正式批准了八八艦隊計劃,然而日本海軍此前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的造艦計劃,所以日本對這一海軍軍備擴充計劃的預估嚴重不足,建造這樣龐大的艦隊,對日本的經濟和工業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雖然當時日本的國力處於一個急劇膨脹的階段,但是其仍然無法支撐這一龐大的造艦計劃,最終,在1921年,也就是八八艦隊計劃批准後僅一年,日本不得不相應各個列強的號召,踏上華盛頓會議的談判桌前。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陸奧號戰列艦,原本應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廢除,但是在日本的強烈態度下得以保留

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五個海軍強國共同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各國主力艦的噸位不得超過35,000噸,同時主炮口徑也不得超過16英寸,也就是406mm,同時,條約還規定了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的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1.75:1.75。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華盛頓海軍會議結束後,《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讓各國迎來了難得的“海軍假日”時代

由於當時距離日德蘭海戰僅過去7年時間,所以華盛頓海軍條約自然是將限制的矛頭直接對準了主力艦。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後,對八八艦隊計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的計劃中,僅有長門和陸奧兩艘已經建成的戰列艦得以保留,赤城號和加賀號改裝為航母,剩餘的戰列艦全部都沒有建成。

各未完工戰列艦參數概覽(部分為推測)

加賀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9900噸的,其基本設計可以算作是長門級的放大版,在長門級的四座雙聯裝410mm主炮的基礎上,在艦艉再增設一座雙聯裝炮塔。然而由於其艦艉的三座炮塔呈“品”字型佈局,所以射界比較狹窄,加賀級戰列艦吸取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其水平方向的防護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船體要害部位增設了兩層總厚度達到120毫米的水平裝甲,此外,其垂直防護也升級成了兩層裝甲,分別是10到11英寸的船體裝甲帶,以及內輪機艙外的3英寸厚裝甲。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大正11年8月1日,正在長崎的八八艦隊計劃四番艦土佐號,濃郁的煙霧其實是拖船上發出的

火控方面,加賀級戰列艦搭載了仿製自英國皇家海軍的迴旋式射擊指揮儀,在火控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動力方面,加賀號戰列艦搭載12臺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總輸出功率為91000馬力,設計航速26.5節航速。1920年的2月16日,加賀級二號艦土佐號開工,7月19日,加賀號也開工建造,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後,加賀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遭到中止,剛開始準備全部廢棄,但是在關東大地震中,準備改裝為航母的天城號龍骨被地震震壞,加賀號戰列艦接替受傷的天城改造為航母,土佐號則被作為靶艦擊沉。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1922年3月31日,移交給日本海軍的土佐號戰列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該型艦可以視作是赤城級戰列艦的高速版本,其艦炮佈局和加賀級戰列艦類似,也是五座雙聯裝炮塔,但其主要假想敵是美國海軍的6艘列克星頓級戰列巡洋艦,所以天城級放棄了厚重的裝甲防護,舷側裝甲帶厚度為10英寸,採用傾斜佈置,艏艉裝甲僅有3英寸,最大水平防護也僅有4英寸。不過,該艦作為一款戰列巡洋艦,搭載了整整19座呂號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其輸出功率高達131200馬力,最大航速高達30節。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1925年,吳海軍工廠內準備改裝為航母的赤城號

1920年12月6日,天城號和赤城號同時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和吳港海軍工廠開始建造,愛宕號和高雄號則到1921年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才開工。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後,愛宕號和高雄號遭到廢棄,而天城號和赤城號由於其設計時30節的高航速和戰列巡洋艦修長的船體,被改造成航空母艦。巧合的是,美國海軍定位相似的兩艘列剋星敦級也被改造為了航母,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天城號戰列艦的船體遭到損壞,無奈之下,只能由不太合適的加賀號接替其改裝為航母。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內的長門號戰艦與赤城號航母,本該都作為戰列艦的它們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紀伊級戰列艦:紀伊級是加賀級戰列艦的後續計劃,主炮口徑和炮塔數量與加賀級類似,但是為了解決加賀級艦艉主炮射界不足的問題,紀伊級戰列艦的船型設計改為長橋樓型,同時,該艦計劃安裝11座呂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和8座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主機輸出功率將達到131200馬力,設計航速達29.75節。其艦體長度也從加賀級的231.6米延長到了250米,與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相差無幾。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採用長橋樓型佈局的紀伊級戰列艦線圖,艦艉主炮終於不用再呈品字型佈置了

防護方面,紀伊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防護為9.5英寸,水平防護達4英寸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嗎,由於艦體更加修長,同時燃料艙容積增大,所以紀伊級戰列艦的續航力要比加賀級大得多,總的來說,紀伊級戰列艦可以視作是天城級的加強防護版本,同時該型戰列艦解決了此前兩型戰艦艦艉炮塔射界不足的缺點,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影響。紀伊級戰列艦的四艘艦都沒有開工建造。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遊戲內的紀伊級戰列艦,事實上,該型戰艦從未開工,只停留在紙面上

十三號艦計劃:十三號型戰列巡洋艦是八八艦隊計劃的終極產物,在最初的K方案中,該型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高達4.9萬噸,航速為30節,搭載8門460mm主炮,主裝甲帶厚度為13英寸。隨後在1921年的2月,平賀讓造船大佐對這一設計進行了修改,將排水量縮減為47500噸。事實上,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想要讓這個標準排水量高達近50000噸的龐然大物跑到30節是很難實現的,後條約時代設計的大和級戰列艦,艦炮僅比十三號艦計劃多一門,其標準排水量已經達到了64000噸,可見十三號艦計劃是很難實現的。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十三號型戰列巡洋艦想象線圖,事實上這一佈局是二戰結束後,日本海軍史學者福井靜夫創作的

此外,說說該艦裝備的五年式460mm艦炮,1920年10月1日,技術本部和艦政本部共同發佈了新型艦炮的建造計劃,隨後,吳海軍工廠設計出了一門460mm艦炮和一門480mm艦炮,然而480mm首次艦炮在實驗射擊中就發生炸膛事故,事故發生後,日本海軍吸取了教訓,在減少裝藥量的情況下,才勉強讓460mm艦炮通過了實驗,並命名為五年式460mm艦炮,值得注意的是,該型艦炮與後來大和級裝備的460mm艦炮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聯繫。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戰後美軍繳獲的480mm口徑主炮

總的來說,從日本海軍的八八艦隊計劃可以看出,其對於主力艦航速的要求是很高的,整個計劃中,除了加賀型戰列艦之外,其餘主力艦的航速都在30節左右,為了滿足航速需求不惜犧牲噸位和主裝甲帶的尺寸。事實上,這一思路可以理解為是日本海軍在對馬海戰中得到的經驗教訓。在大艦巨炮的傳統海上對決中,誰能夠依靠機動性搶到“T頭”可以決定一場海戰的勝負。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八八艦隊完工後想象圖

另一方面,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也成為了各國海軍爭相研究的對象,在這場海戰中,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世界海戰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大編隊交戰。此次海戰後,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防護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觀,水平防護和篇炮塔的重點防護區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統一搭載了410mm艦炮,然而由於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國力和工業水平,再加上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以及航母時代的到來,八八艦隊的大部分艦型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了。至於之後的金剛代艦計劃,超甲巡計劃和基於大和的改大和型,以及超大和型計劃,咱們下一篇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