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明朝却不行?答案竟在于西域本身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晚期因为面对列强一味的割地赔款而饱受后人的诟病;但是在清朝巅峰时期其领土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不仅收复了与中原王朝相别千年的西域,还将与明朝缠斗百年的蒙古也收服,再加上满清发家之地东北,因此时常能够听见一种说法便是清朝即便是割地赔款后也远远强于明朝。那么是否事实真是如此呢?又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而明朝就不行呢?

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明朝却不行?答案竟在于西域本身

清朝巅峰时期疆域图

首先一点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那就是所谓即便晚清割地后也远远强于晚明是十分荒谬可笑的言论。在晚清时期,清王朝虽然在名义上依旧统领全国,但是实际上中国地方已经成为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汉族地主的割据地。日俄战争在满清的龙兴之地东北发生,清廷对此却无可奈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地主们拒绝听从中央号令,信奉互保政策;这两件案例便是对晚清现状最好的说明。晚明时期,即使到了崇祯朝明廷也依旧实际掌控着全国各地和军队。在北方沦丧后,明朝依旧能在南京建立起南明政权,由此看来相较于晚清的政令不出北京城晚明政府对于国家的掌控实际上是要远远强于晚清政府的。

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明朝却不行?答案竟在于西域本身

晚清汉族地主代表李鸿章像

其次,我们所需要明白的是为什么清朝能够掌控西域、蒙古,而明朝却不行?这我们就需要从明清时期西域、蒙古的地理政治环境、以及明清这两个封建王朝的差异说起。

明朝为何不能掌控西域

在明朝时期,国家对外交流的主要平台已经从汉唐时期必须经由西域的丝绸之路转移到了东南沿海一带。西域地区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伊斯兰东进、蒙古西征之后其政治生态早已支离破碎,不光是西域地区连同着整个中亚实际上都已经随着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早已衰落破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汉唐时期西域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早已被海上贸易所替代。并且在唐朝以后,西域连同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使其不再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这也是为何唐以后再无定都西安的中原王朝的重要原因。

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明朝却不行?答案竟在于西域本身

明朝西域形势图

其次在明朝时期,最大的敌人依旧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人,但与汉唐时期不同的是,蒙古人虽然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但是早已不复他们祖先成吉思汗的荣光,因此明朝不必向汉朝那样打通西域以求联合中亚政权抗击蒙古,而西域中亚本身在帖木儿帝国分裂以后也再无任何一个强权出现能够威胁到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明朝也不必像唐朝那样必须掌控西域以应对当时同样强盛的阿拉伯帝国。终明一朝其国家的战略重心是放在东南、漠北一带,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三宣六慰的设置更是使中原王朝对东南亚的掌控达到巅峰,因此明朝对于西域绝非不能染指,只是没有必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清朝为何又能掌控西域

在清朝时期,西域的政治生态较之明朝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古人葛尔丹在西域建立起了准格尔汗国,要在这里说明的是这个准格尔汗国是非常强盛的,甚至丝毫不弱于当时的清朝,其鼎盛时期领土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之多,还与西边的沙俄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兵锋最近时距离清朝首都北京只有区区400里。同时准格尔汗国也不是如之前的中原王朝所面对的野蛮无知的游牧民族一样的对手,在瑞典工程师的帮助下其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军工体系,甚至能够自主生产火枪火炮。

为何清朝能够控制西域、明朝却不行?答案竟在于西域本身

清朝西域形势图

面对这样一个凶悍的对手,清廷出兵西域实则是无奈之举,而这场战争同样也是旷日持久,从康熙二十九年一直持续到乾隆二十二年才结束掉,整整历经三朝六十八年才将其平定。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清朝出兵西域实际上是被现实所迫。同时我们更要明白的是,与汉唐相比,满清对于西域的控制其最初目的并不在于发展国家,而是为了巩固统治。

在明朝时期对于东南亚的经营到了清朝全都悉数作废,给今天中国的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最后,综上所述明朝与清朝对于西域的不同态度及做法绝非来自于国家实力的影响,而是更多的出于对国家利益以及当时西域地区地缘政治的综合考量所做出的抉择而已,而绝非是因为明朝国力不如清朝国力这种荒谬可笑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