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上世纪一部《少林寺》席卷中国大陆,票房不可思议获得一亿多,人们对少林寺的喜爱和好奇彻底被激发起来,功夫小子李连杰和少林功夫从此被人们熟知,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物资匮乏,电影《少林寺》成为一刷而刷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李连杰完美展现了少林武功,多少人曾因看完电影就想去少林学武功。

少林寺本是一个寺庙,是一个佛教福祉,但少林寺成为人们心中最伟大的寺庙不是因为它的佛学,而是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佛祖本应该是以慈悲为怀,悲悯众生,与武功这种暴力行为扯不上关系。但历史告诉我们,少林寺与少林功夫如影随形,紧密联系。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少林寺发展到现在一样离不开少林功夫,可谓是以武立世。现在你想学习少林功夫就可以学习,不想以前那样艰难,如今只要交完学费就可以学习,但学费一万多一年,真的不低。功夫的魅力不仅仅对于国人来说,外国人也是非常向往,不少外国人专门来中国学习“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之中少林功夫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天下功夫出少 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不是虚名,少林武术已经是少林寺的形象符号。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少林寺自建立以来就离不开武功。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立少林寺,据说跋陀的弟子“僧稠”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僧人,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少林武僧。南朝梁初慧皎编著的《高僧传》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跋陀在市井之中看到12 岁的慧光在反踢毽子,连踢 500 下不带喘气,跋陀非常惊讶于他的表现,最后把慧光带回寺庙收为弟子。这个故事似乎无关少林武功的事,毕竟会踢毽子不一定会武功,现在小学里踢毽子比赛比慧光厉害的不在少数,但这个故事说明了跋陀不抗拒功夫,因此功夫就有了在少林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少林寺第二代掌门人稠禅法师是著名的武术高手,同时也是“高齐河北,独盛僧稠”的佛学大师,手稠禅法师对佛学和武功都有自己的感悟,把佛学和武功融合在一起,称得上少林禅武合一第一人。少林僧人学武还与少林寺周围的环境有关,少林寺建立在深山老林之中,经常有猛兽出没,为了安全着想,僧人们只好锻炼身体,与猛兽和有害的花花草草对抗。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可见早期的少林寺僧人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与武术有关,少林武术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明朗,为后来的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

在少林寺中有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武僧,武僧的出现就是少林功夫的具体表现,少林武术与当时的朝廷紧密联系在一起。

武僧顾名思义就是会武功的僧人,建于 1548 年的“敕赐大少林禅寺敕名天下对手教会武僧友公三奇和尚寿塔”,塔铭写有: “正德年间蒙钦取宣调,镇守山陕等地布政使,御封都提调总兵,统任云南烈兵扣官”。这是历史上最早有明文记载的武僧。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从塔铭上可以看出少林寺的僧人似乎不像我们心中的僧人一样,僧人是六根清净、不问世事,只管吃斋念佛、打坐,事实上少林寺的僧人与朝廷的联系非常紧密。

孝文帝建立少林寺,也就是说少林寺一开始是皇家的寺院;电影《少林寺》就是根据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改编而来;明朝时少林僧兵抗倭。少林寺没有脱离世俗,而它与世俗联系的介质就是武功,通过武僧来维护自己认为的正义,不断提升在民间的威望和地位。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十三棍僧救唐王”事件后,李世民非常感激少林寺的所作所为,因此对少林寺进行嘉赏“供养优赏,理殊恒数”,少林寺在唐代获得较高的地位,在唐代灭佛中少林寺也因此躲过一劫。明代僧兵抗倭是一种对“十三棍僧救唐王”精神的继承,少林武僧用鲜血伸张正义、保家卫国,进一步深化了“以武立世”的观念。

作为一个寺庙,少林寺为何以武立世?

不仅仅僧人会武功,佛陀的左右也会武功。如佛教中的“四大天王”身穿甲胄,面目凶神, 手持标志性武器,面貌极其凶煞,他们武功高强、法力无边,是妖魔鬼怪的克星。武功并不与僧人的慈悲相矛盾,万物皆有两面性,武功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僧人的武功是用来匡扶正义。

少林寺以武立世是因为武功在少林寺的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少林寺的历史和少林武功紧密联系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