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為什麼中醫說補“虛”一定要先補“腎”?

樹有根而葉不衰、幹不枯,人因為有腎而精氣壯、神氣足,因此,補虛一定要補腎!

為什麼中醫說補“虛”一定要先補“腎”?

首先,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也是五臟之本,人體生命各種物質的構成都由腎所產生,而且在產生之後,依然由腎繼續供應並維持其生生不息,體內任何一種物質的盛衰變化,都與腎的強弱息息相關,身體的種種不適與“腎”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可以說,腎好五臟六腑皆安。腎虛了,五臟六腑都會跟著受連累,要理解這點,還要從腎與五臟的關係說起。

為什麼中醫說補“虛”一定要先補“腎”?

腎與心

心位居於上,屬陽,五行屬火;腎位居於下,屬陰,五行屬水。心火要降於腎,才能助腎陽溫腎水;而腎水也需要上濟於心,資心陰,防止心陽過亢。心腎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如果腎水不足,不能滋潤心陰制約心陽,就會出現心陽過亢,臨床可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等病症。

腎與肺

腎主水,負責著水液的蒸騰氣化;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腎與肺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著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如果腎對水液蒸騰氣化的作用失調,就會導致肺的肅降、通調水道的功能,影響水液代謝,出現尿少、水腫、喘促、喘逆等病症;肺陰得不到腎陰的資生,會出現潮熱、盜汗、乾咳、音啞、腰膝痠軟等病症。肺主呼吸,腎主納氣,人的呼吸由肺腎二髒配合完成。腎氣虛損,無法攝納肺吸入的清氣,氣浮在上面,就會出現呼多吸少的情況。

腎與肝

肝藏血,腎藏精,肝血需要腎精的滋養,腎精又依賴於肝血的化生。腎精不足,肝血就不足,會出現頭痛頭昏、眼睛昏花、鬚髮早白等症狀。肝主疏洩,腎主封藏,兩者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肝的疏洩失調或者腎的封藏失調,都會影響女子的月經和男子的射精功能。

腎與脾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二者相互滋養,脾氣靠腎陽的溫煦以健運,而腎精需要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充盛。病理上,二者也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且脾運化水溼,腎負責氣化水液,腎虛無法正常氣化水液 ,就會導致水溼之邪困阻脾,由此讓脾也跟著遭殃。

其次,腎藏精,不僅藏有先天之精,同時後天之精也藏於腎中。五臟與六腑相表裡,無論是髒功能失調,還是腑功能失調,都會牽連到另一方。前面說了腎不好五臟難安,既然會牽連,五臟難安,勢必會影響到六腑的健康。

腎主藏精

腎中藏有先天之精以及後天之精,因此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精充沛,人的精神和形體可以得到足夠精氣的濡養,精力充沛,體力強盛;腎精虧虛,人的精神和形體得不到足夠精氣濡養,就呈現萎靡不振、 神疲乏力,甚至哈欠連連、一派懶洋洋的狀態,同時還伴有形體寒冷、四肢不溫等症狀。

為什麼中醫說補“虛”一定要先補“腎”?

此外,腎中藏有一身之氣的根本,也就是元氣。元氣充盛,整個人都精氣神十足,如果元氣不足的話,整個人就顯得疲憊不堪,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整天無精打采,同時還會出現睡眠不安、失眠多夢、夜尿多等病症。

由此我們就能看出,腎虛了全身都會跟著虛,補虛一定要補腎!

敬請關注“醫號講堂”,一個醫生寫的頭條號,分享實用養生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