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民朋友,在選擇玉米雜交種時有哪些誤區?

神農35


眼下,又到了玉米種子選購的時間。尤其是春玉米馬上就要進行備播。一些農民朋友們在選擇種子上有點猶豫不決。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權當給他們提個醒吧。



不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盲目跟風。

有些農民朋友本身沒有多少文化,買種子的時候,都是被所謂下鄉的假農業專家們忽悠著走。尤其是聽到他們說畝產達到很高的產量,又加上免費小禮品的誘惑。看到同村的買了不少,也跟風購買。豈知,好些是在別的地方淘汰的種子,根本不適合當地的氣候,苗子長得也不賴,但是到後期花粒嚴重,結實性差勁,白白忙活了一季,產量和別人的沒法比。

不看有沒有審定編號。

不注重種子是否得到國審或者省審。要知道,一個玉米種的審定,是有嚴格規定的。不然的話,是不會輕易推向市場。但是很多農戶哪裡懂得這些呀。只要推銷種子的說好,連看都不看,就買回家去了。出了事,後悔不及。以後一定要注意袋子上是否通過了審定。以及購買日期。

只圖便宜。一不小心買成陳種子。

現在,很多農戶在城市打工的時候,回家時,都會聯絡老鄉,在附近的種子經銷處購買玉米種子。價錢確實比在家便宜很多。但是,播種以後,芽率低得驚人。甚至,好多不得不重新播種。不僅浪費了金錢,還造成播種過遲,產量受到影響。所以說,在選種子的時候,如果同樣的種子差價達到一半以上的,就要留意了。不要貪小便宜上大當。

去年我們這裡就有很多農戶在省城打工的時候,順便捎回來好多,結果家家戶戶的芽率都不行,後悔不迭。



盲目試種。

這個風險也很大。有些經銷商打著試種的口號,在農民中間推銷既沒有包裝,也沒有名稱的玉米種子。美其名曰“大公司的試種種子,不是關係好,根本弄不來,在別的地方產量高得很”。忽悠的有些農戶乖乖掏錢購買。結果,產量參差不齊。還沒有當地的種子穩當呢。

所以,農戶們在選擇玉米種子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包裝和某些人的忽悠而購買了質量不合格的種子。 一定到正規有資質,大品牌的種業公司去購買。爭取有個好收成。



我是今夕月映。堅守一種信念,堅持一份純真。歡迎討論農業,農村,農民的話題。


今夕月映


科學種田的思想已宣傳多年,其思想也深深的紮根於種田人的心中,但過強的理論薰陶並沒有大幅度的提高種田人的品種認識,腦海裡那個科學種田的聲音往往被現實的唯美宣傳淹沒殆盡。處於玉米品種繁雜的時代,一個育種家能否火眼識金尚不可知,更何況一個個的普通百姓?

冬日的早晨天剛剛亮,我被一陣陣的喇叭聲驚醒,我戳了戳旁邊的老婆,“孩他娘,外邊弄啥來,吵死人了”。老婆睜開了朦朧的雙眼,靜默片刻後說道:好像喇叭裡在唸一個個的人名,名字都還挺熟悉的。聽老婆這麼一提醒,我也瞪大雙眼聆聽,果然如老婆所言。突然,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傳入耳中,怎麼也有老爸的名字?為了一探究竟,我迅速的穿上衣服,不顧寒冷的朝門外走去。

屋外雖陽光普照,但寒意依舊。循聲而去,在距家大概300米的地方,我找到了聲音的源頭。好多人圍在一起,場面異常熱鬧。走進人群,清晰的聲音在講述著農村人都關心的事:如何選擇玉米品種。雖然我是一個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土博士,深諳玉米品種的一些知識,但好奇心還是驅使著我駐足停留。只見人群中央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在宣講著玉米品種的事,身旁堆著一袋袋的玉米種子。瞬間我明白了,原來他們在推銷玉米種子。

“各位鄉親們,我們又來給大家送玉米種了,去年種過我們種子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的種子咋樣,我們品種穗大粒深,高抗病蟲害…”。這宣傳把一旁的我搞的一愣一愣的,NND,這麼好的品種我咋沒聽說過?面對宣講人的激揚情緒,面對老鄉們的議論紛紛,我沒有打斷宣講人的演講,默默退出了人群。

一路小跑,我來到了老爸的家。結婚後,我和老爸老媽分開住了,不過兩家離的挺近,幾分鐘的路程。見到老爸,我把剛才看到的事情說了一遍。老爸說:去年就是買的他們的種子,他們留的都有名字,剛才就是通知叫再去買種子,並且買一袋玉米種子送一袋豆角種子,先到先得,送完為止。“靠,誰說城市套路深,我看農村也不淺”,我心裡嘀咕了一句。

說起去年的玉米品種,我還真有點印象。雖然我沒有見到玉米田間的生長情況,但我卻對玉米穗子記得真真切切。的確,玉米穗子挺大,拿在手裡還挺沉,但是掰斷穗子你會看到,穗軸也挺粗的,籽粒的深度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禿尖雖不是什麼大毛病,但禿屁股就不好了吧;雖然整體看一堆玉米大穗子的佔80%以上,但小穗也不少啊;最可氣的是“高抗病蟲害”,孃的,剝了一會玉米逮著幾十條玉米螟,什麼粒腐病、黑黴病很常見。最可氣的事還在後頭。



我的家鄉有個特點,收穫後的玉米常常會剝除部分苞葉,然後三五個甚至一二十個系在一起,然後掛在牆頭或者平房頂上晾曬,干時再脫粒。後來有一天,老媽想喝玉米粥了(我們那叫hutu),我和老媽就跑到房頂想選點好的穗子脫粒打面。但我們在房頂翻了半天才挑了不足30個好穗子。什麼問題,什麼問題?每個穗子從外觀看挺不錯,但你一旦掰斷棒子就會發現,很多穗子上的籽粒的下部(尖端處)都已經黴變了,症狀真的像粒腐病。我本身是研究玉米抗病的,看到此情此景,我內心自責不已。這件事真的深深的刺痛著我。

後來我問老兩口什麼樣的玉米品種是好品種,雖然他們列了很多好品種的特點,但似乎穗子大依然是首選。記得剛讀大學的時候,我給老兩口買過當時很火的玉米品種鄭單958,可後來他們反映穗子太小了,不咋地。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往家帶過玉米種子了。

經過這件事後,我深刻的感受到玉米在種田人心中依然重要。同時也看到了隱藏在種田人心中對玉米品種選擇的迷茫,否則他們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去買所謂的好品種了。但即使去種子經營店或者種子站,他們聽到的無非還是那一套說辭,“穗大粒深,抗性好”。似乎他們從未買到過差品種,人世間似乎也沒有差品種存在。

科學種田,其實就像是一種光環,我們都看得見,但誰又能真正的做到把光環實實在在的戴在自己的頭上。我們不能責怪種田人片面的選擇,我們更多思考的是我國的現狀:品種繁雜、公司眾多、品種推廣不到位。我們本身並不缺乏好的品種,我們缺乏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傳教者和品種推廣人。種田人很希望種上好的玉米品種,但種田人也很容易滿足“差不多”。要想提高玉米產量,讓科學種田真正落到實處,讓人們走出品種選擇的迷茫,靠的不是別的,正是育種家及種子經營著的良心。心善憐蒼生,眾人樂逍遙!中國種子界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未來只有那些有良心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也只有那些有良心的育種家才真正稱得上育種家!


未來農業工作者


農民朋友,在選擇玉米雜交種時有哪些誤區?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較大的一種大田作物,種子的選擇對於一年的產量有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選擇玉米種子呢?有那些誤區呢?

1、盲目追求高產種子。國內還是以量產高於質產的種植模式為主,以產量致勝。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去農資商店一問,所有的種子都是高產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強的優質品種。是真的嗎?我們需要知道,農作物的產量每當有一次質的飛躍時,要麼伴隨著新種子的出現要麼伴隨著新的種植技術出現。不會是所有的種子都是高產的,高產的前提是良種良法配套以及天氣情況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還是要以穩產為主。



2、跨區域種子。一些農民朋友為了追求高產,往往選擇一些生育積溫高於本地積溫的品種,也就是跨區域種植。其實這樣做需要冒著非常大的危險的。一旦出現長期的低溫或者陰雨天氣,很可能出現結實不良、品種大幅下降的情況。


3、盲目追求新品種。種子市場每年都會出現大量的新品種,噱頭是高產、超高產、抗病、抗逆性好?是真的嗎?可能有個別品種是真的。但是大部分都是產量和表現沒什麼太大出入的品種,也就是說新品種並沒有帶來新的變化。所以建議農民朋友如果可能的話還是以種植自己熟悉的老品種為宜。

4、盲目相信一些不知名的種子公司的所謂專家的宣傳。當今國內別的不多,就專家多。搞了幾年育種沒什麼成果的都敢稱作專家。所以。農民朋友一定要學會分辨專家的真假。別被專家忽悠了。


現在國內的種子市場魚龍混雜,前幾年長春市農資大市場被查封就是國內種子混亂的一個縮影。所以,農民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靜下心選擇適合自己的優良品種。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大家好,我是農家小伍,作為地道的北方農民,提起玉米就有著莫名的親切,不瞞大家說,小伍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玉米煎餅,今天週六休息還去地裡挖了一些薺菜,美美的吃了幾個薺菜煎餅。春耕時節即將到來,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農民又要開始了春種秋收,在這開春的季節,種植農作物成了農民的頭等大事,在眾多農作物的選擇與栽種中,玉米成了排在頭等位置的植物,玉米不僅產量高,好侍弄,而且也是很多收購農作物的廠家們首選的農作物。

那麼農民在選擇玉米雜交種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或是有什麼誤區呢?

選擇玉米種子要選擇早熟或是早中期熟的種子,難以預料溫差變化,選擇晚熟玉米雜交種有可能會天氣已經轉涼而導致玉米還未成熟,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收成方面的麻煩。

選擇玉米種子最好選擇有三年以上的實驗種子,很多農民會選擇剛培育出的玉米種子,這種玉米種子可能是顆粒飽滿,穗大等優點,但是沒有經過試驗栽培,無法預料最終的收成,所以在選擇玉米種子和用人單位選人是一個道理,要選擇有一定經驗的種子,這樣才能保證穩定而持續的收成。


選擇抗旱抗災病的品種,人們無法預料一年中能否經歷蟲害或乾旱,所以在選擇玉米種子時最好選擇抵抗力強的種子,就和人一樣,強健的體魄能給抵禦病毒的入侵,同理,抗災病扛旱的玉米種子同樣能給人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即使遭受自然災害,只要不是重大災害,都不用擔心了。

小伍又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和支持,有什麼建議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農村的相關問題,下次再見!


農家小伍


我是農學達人,從事農作物育種十多年,歡迎大家關注瞭解更多農業知識。我們從以下幾點分析最讓農民朋友購買玉米雜交種產生的誤區。

高產品種

高產品種是農民的弱點,抓住農民的心裡,就抓住了市場。目前種子市場上的玉米品種是數不勝數,在當地不管是能不能銷售都賣著玉米種子,村裡的個人、小商店代賣、平常的集市上面都可以買到種子,而且都宣稱是高產,只要問就說是高產,沒有二話,除了高產還是高產,對種子的其他特徵特性根本不提。農民朋友對也是一聽高產就買,根本不管其它。這是農民朋友的一大誤區。



包裝誤區

有的農民朋友只看包裝,只要包裝上有個大棒,上面寫著畝產高產多少多少,就必定會買對於其它該注意該查看的地方根本就不看。

打著科技下鄉的旗號銷售種子

這也是農民朋友一大誤區,很多銷售種子的開著車拉著玉米種子打著科技下鄉的旗號到村裡銷售,在村辦公室進行銷售,有的農民不明白,也就以為是真實的。


綜上所述幾個誤區農民朋友要注意,在購買種子的時候一定要從正規單位購買正規種子,我們可以從生產單位、購買的品種是否經過省或國家審定(未經審定禁止銷售)、小包裝標識是否合格等幾個方面選擇。購買時一定要種子發票,標明品種、數量、價格等。更多知識請關注頭條號!


米麥農視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農民朋友,在選擇玉米雜交種時會有哪些誤區呢?

如果你走近他們不難發現,在備春耕生產資料時,農民朋友們確實是花費了不少心思。雖然是這樣,但是總會存有一定的誤區。

誤區一:價位越高的種子越好



我們看如今農資市場上的種子生產總量上能夠滿足需求。但是在品種搭配結構上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在種子批發市場,農民喜歡的種子短缺且價格昂貴,其他品種過剩。其實種子高產與否,同價格高低沒有必然聯繫,價格昂貴的種子不排除商家的炒作因素。

誤區二:新品種一定比老品種好


不少農民認為只要是新品種一定比老品種好,這反應出了,農民買種子的一種盲目性。如果想搞一個小面積的示範,那麼選擇新品種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大面積種植是不理智的,品種只有經過示範後,才能確定優劣,一旦盲目擴大種植面積,風險極高。

誤區三:生育期越長越好

在實際生產中,大多數農戶都存在片面追求產量,不符合市場對農產品優質化,專業化需求,走入誤區,在生產上追求生育長的高產品種,越區種植的現象較為普遍,雖然發揮了雜交種的增產潛力,但是由於生育期偏長,造成了籽粒後期脫水困難,玉米含水量高,品質下降,綜合性狀不好等,尤其是遇到低溫之年,籽粒成熟度不好,百粒重下降,水分含量高的玉米質量差,糧難賣,價格低,經濟效益低。在我這裡就是這樣,農戶秋季收回來玉米到賣糧時,很少有達到26或27個水的,一般都在30個水分以上。這麼高水分的玉米在生產流通中無疑增加了烘乾費用,所以農戶在買糧時每增加一個水分,是要扣去0.02元的,質量差等級也就下降,這樣直接導致農戶收入的減少,看似增產,實際並沒有增收。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神農35


春天來了,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至關重要,那麼在選擇雜交玉米品種要注意哪些侮誤區?


首先要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玉米品種,通常分為華北東北,西北,長江流域等等。

第二呢要根據本地土壤性質,酸鹼性選擇合適的品種。

第三就是考慮本地地形因素,氣候因素,選擇,高產抗旱抗澇等品種。

第四考慮平均日照時間,選擇週期適合本地時間段的玉米品種,比如早熟品種,中晚熟品種。

最後呢要注意選擇質量監督部門嚴格檢測,檢驗齊全的正品種子,同時注意選擇種子顆粒淺圓的,還是馬齒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