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人為何把吃飯稱為“打尖”?

車德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從清代才開始有的詞。

打尖的尖,是指舌頭尖,也就是打發一下舌頭尖,也就是吃東西的意思。

其實,打尖就是人在外面旅行期間,暫時休息一下,吃些東西。

古代很今天不同,長距離旅行多是騎馬或者步行,速度很慢的。

從一地到另外一地,往往要走很多天。行人沿途需要住店,一般是晚上直接留宿旅店,這叫做住宿,和打尖不一樣。

不過,在白天行走的時候,還是需要休息的。

從宋代開始,城裡人不再像農民一樣支持兩餐,而是三餐,早中晚都要吃飯。

作為旅客來說,早晚的飯可以在住宿的店裡面吃飯,但中午的飯就沒辦法了。

如果旅客在中午遇到路邊的小店(一般都是賣飲食的店),大多會停下來休息休息,吃點東西。如果像武松這樣的好漢,往往還會喝些酒。

白天停下來吃東西,吃完就走,叫做打尖。

清代之前的朝代,沒有打尖這個詞,都叫做打火。

打火也就是吃飯的意思,因為吃飯肯定要生火(吃乾糧在古人看來不算吃飯),當時生火都要依靠火鐮,必須打擊才能生火,這就是打火的意思了。

明代的水滸傳中,只有打火,沒有打尖這個詞。

水滸傳裡說吳用和李逵去大名府”日天晚投店安息,平明打火上路“,就是打火。

但清代的紅樓夢中,就很多打尖的詞了。

《紅樓夢》中“忽然寶玉的小廝跑來請他去打尖,秦鍾遠看著寶玉所騎的馬,搭著鞍籠,隨著鳳姐的車往北而去……”

一般認為,打尖這個詞更文雅一些。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清代,店小二問你是 “打尖還是住店”?其實是問你是吃個飯還是過個夜(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