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楼市难为“无米之炊”?单月“蒸发”2528亿,“打折潮”呼之欲出

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楼市就碰到了这种局面。

想要果腹吃饱,就算手边堆满了调料,少了大米、面粉,这顿饭就不可能做出来。

房地产想要保持运转,前提是要把房子卖到购房者手中,不管期房还是现房,无论现房还是二手房,只要房子卖不出去,购房者手里的钱没办法流入到楼市里,整个市场都会“僵住”。

没错,房子就是开发商、中介、建筑商、从业者的“饭”,房子卖不动,就意味着这顿饭是“无米之炊”。

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在3月2日发布了一篇报告,梳理了最近一段时间各线城市的表现。

2月份,一线城市,总成交仅为29万平方米,环比下跌82%,同比下降73%。北、上、广、深四城均同环比齐跌,且多数跌幅都在50%以上。

二三线城市方面,总成交211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了78%和84%。从成交量来看,仅成都、南京、郑州成交量超过20万平方米,多数城市2月成交量不足10万平方米,重庆、宁波等地零成交。

很多人可能对百分比、平方米、成交量这些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直接说销售额损失了多少,会更直观一些。

楼市难为“无米之炊”?单月“蒸发”2528亿,“打折潮”呼之欲出

根据易居房产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2月单月TOP100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243.3亿元,环比降低43.8%,同比降低37.9%。2月份的销售业绩,更是创下了最近几年以来单月销售的最低记录。

环比降低43.8%是什么概念?

以3243亿销售额倒推,1月份TOP100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额为5771亿元,相当于房地产市场单月“蒸发”了2528亿元。

要知道,这还是环比1月份的数据,同比往年,即便2月份是传统淡季,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缩水幅度这么大。

究其原因,短期特殊事件的影响首当其冲,但深层次原因也值得我们思索。

比如,没了棚改支撑,3线以下城市没有“内生动力”。

上文提到,一二线城市普遍出现“零成交”,零网签,看起来和中小城市的表现如出一辙。

楼市难为“无米之炊”?单月“蒸发”2528亿,“打折潮”呼之欲出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往年的春节,一二线城市因为大批人流返乡,同样也是零星的成交,购房者、置业顾问、中介都回家过年了,更何况碰到了今年的风波,成交量下降是理所当然的事,等到4-5月份,大量短期被“耽误”的购房需求,迟早还会释放出来。

3线以下城市却不一样,要知道,去年棚改总量下降了60%,多个棚改大省货币化安置比例连30%都不到,没了来自拆迁户的购房资金,大量地市、县城房子其实都是“供过于求”的状态。

小城市没了买房需求,今年返乡置业潮又没有出现,成交量下降是必然的事。

此外,开发商持续高杠杆扩张,也是一大诱因。

前几年房价猛涨,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子盖的越快,钱赚的越多。

几乎所有房企都奉行快速拿地开工的策略,只要楼盘能达到预售条件就行,售楼部盖的漂亮一些,置业顾问搞的高端一些,小区放在那里慢慢盖就行。

不断的拿地、卖房子,房价涨的越快,房企规模扩张越凶猛,最终的结果,就是手里一大堆在建楼盘,没办法按时交付。

楼市难为“无米之炊”?单月“蒸发”2528亿,“打折潮”呼之欲出

最典型的特征,是期房售出占比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8、2019的期房销售量远超现房,截至2019年11月,累计同比增速为5.9%,同期,现房销售持续负增长,累计同比增速达到了-21.5%。

这么还没交工的房子卖出去,开发商拿着回款却用来继续拿地,负债率上升、房屋施工周期变长,一旦房子出现“卖不动”的情况,没有了新的资金注入,经营杠杆高的房企必然会“扛不住”。

笔者认为,这对于发展过快的楼市来说,恰恰是一件好事。

首先,3月份“打折潮”呼之欲出,对刚需有利。

对购房者来说,最近这几年,日子过得并不好,因为事实上的“卖方市场”,几乎没有任何议价上的话语权,去售楼部,要看置业顾问高高在上的脸色,去中介,要承受本不应该支付的高额佣金,在房价持续上涨、房子不缺人买的环境下,卖家总是处于强势地位。

但是,当房子挂几个月都卖不出去,销售额动辄消失数千个亿,任何开发商都要想方设法去库存,降价卖房就是最好的办法。

2月某龙头房企以75折的口号卖房,3月必然会有更多开发商跟进,当堆积了数月的库存释放出来,市场上的买家又处于稀缺状态,降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楼市难为“无米之炊”?单月“蒸发”2528亿,“打折潮”呼之欲出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近卖不出去的房子,一旦形成“打折潮”,对无房的刚需族是有利的,更容易促使房地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

其次,楼市氛围回归理性,对行业有利。

最近几年,不管是购房者还是房企,在房价飞涨、房产升值的大环境下,大家的“情绪”都异常浮躁,似乎只有加负债、加杠杆,才能跑赢其他人。

因此,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年均销售额达到了16万亿元,年销售面积达到了17亿平米,相比2000年的1亿平米的销售面积,增长了足足17倍。

越是体量巨大,越不能疏忽半分。

有机构统计,2020年95家典型房企共有5575亿元的债券到期,相比2019年到期债券增长了43%。其中,1月、7月和11月均为偿债的高峰,分别需要偿债616亿元、615亿元及662亿元。

注意,这95家典型房企都是上市公司,涵盖了大部分实力较强的开发商,但是,全国房企有好几万家,大量的本地中小开发商债务没有计算在内。

正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太激进,才造成了这么多的债务压到房地产头上,借着这次的“无米之炊”,恰好也能使购房者、开发商在内的各个市场主体都清醒过来,降低自己的负债,放缓扩张的脚步,地王少一点,投机客少一些,市场才会发展的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