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普通本科考上名校研究生是啥感受?

對於很多本科名校出身的同學,不會覺得考取名校研究生有多難,可是

對於普通學校的學生,甚至是四五線城市的三本學生來說,考上名校,真的就意味著人生從此轉變。但凡有這種考研經歷的同學,都是對生活有所期待、不安於現狀的人,當然也都經歷過一段常人無法想象的黑暗時光。

從決定考研之初,可能很多同學就已經剛開始面臨困難的抉擇,是找工作還是考研?尤其當身邊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不錯的實習,自己又沒有很大信心能考上名校的時候,無奈、自卑、壓抑時刻影響著這個抉擇。最終下定決心要衝擊名校的同學,相信這個決定並不簡單,可能也沒有料到,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自己會經歷什麼。也沒有人告訴你,這個決定做的對不對,放棄的實習和其他機會是否值得。從普通本科進入985名校,不僅僅是學校的轉變,更是自我能力的革新。這其中的收穫,旁人無法體會,但是自己絕不會忘記

普通本科考上名校研究生是啥感受?

NO.1 跨考名校會遇到的三大障礙

那些本科學校是211或985的孩子幾乎不會遇到什麼障礙,他們具有天然的優勢,你如果想和他們走進同一所學校,就需要付出比他多的多的努力,需要長時間的艱苦學習,生活中的娛樂活動大大減少,追個美劇都似乎不大可能,你要克服下面三個壓死無數考研人的障礙。

◆ 專業課基礎不夠

很多普通學校在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上存在缺失,時常存在授課內容不足、授課技巧缺乏、沒有鞏固練習等問題。由於學校層級問題,普通學校很多老師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外塊”,而不是教學,導致常常出現計劃授課內容縮水的現象,教材都講不完就期末了,上課基本是照本宣科,課後佈置作業非常草率等等。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到的知識的確很難去應對考研專業課,這無疑給普通學校的學生考研造成很大壓力。

難覓靠譜的考研戰友

考神君考研那年,每隔一段時間自習室就會離開一些人,然後他們再也沒回來看過書。普通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的毅力和持久性上,確實相較名校學生差很多,在這樣的環境下真的很難找到一起奮鬥的靠譜研友。剛開始準備考研時,自習室佔座、貼吧求組隊監督、建群一起早起...每個人都很積極,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大家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開始逃避,你曾經那個立志一起拼命的研友,很可能已經放棄了考研。沒人陪伴並不僅僅意味著孤單,而是少了一個在你最想放棄的時候能支持你,在你最想懈怠的時候能督促你的戰友,相反卻會增大你對考研成功的懷疑。

◆ 身邊的人的誤解與調侃

到了大四上學期,基本上學校沒有太多課程,宿舍裡小夥伴的作息時間也開始各有千秋。正所謂保研人過著豬一樣的生活,找工作的人過著狗一樣的生活,而考研人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正在考研的你很可能每天在舍友還在沉睡的時候就要爬去圖書館,每天晚上在舍友打遊戲的聲音中入眠,宿舍關係存在摩擦實屬難免。況且,當同學朋友知道你考研的目標院校,他們投來的可能並非是支持和信任的目光,而更多的是回覆以調侃的語氣,因為在這個普通的地方,能夠到名校的人太少太少。

別人懷疑你、不支持你也罷,但當你苦苦練習了一個月的英語閱讀理解,結果5道題還是錯3道;當你某種微積分的題型錯了N遍後還是沒有掌握;當你把那些無聊的政治教材翻了三四遍,做多項選擇卻仍然不是漏選就是錯選…你會不會堅信你自己能挺過去?可能第一個對你說“放棄吧”的人會是你自己。只有曾經體會過那種付出了但沒收穫的無助感,才明白自己才是你最大的敵人。

普通本科考上名校研究生是啥感受?

NO.2 備考時一定會考慮的問題

開始準備考研的同學,肯定都有一個疑問:名校的題目是不是很難?

首先,考研中公共課的出題大家都是一樣的,難度對大家是一樣的。但是普通本科生,本來高考沒有發揮好,進入到普通本科院校,因為學術氛圍非常有限,所以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如名校的學生,所以難度自然就上升了。專業課的考試是各個學校自己命題,從考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講,名校肯定是要難些,因為需要學生具備的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

其次,就是複試的難度較大。幾乎所有老師都承認一種現象,就是讀某所學校的研究生,最優秀的生源永遠是本校的。所以研究生導師在面試的時候優先選擇本校的學生,只要進入複試,被淘汰的一般都是外校的,越差的學校被淘汰的概率越大,外校本身在這一點上就存在劣勢了。因為本校的生源,最優秀的會往更牛逼的學校考,其次的考本校,再其次是外校的。而對於外校的學生來說,如果你自己的學校出身比你要考的學校還牛逼,你屈尊考來是幹嘛?這種所謂的優秀不優秀,大概說的就是資質。

普通本科考上名校研究生是啥感受?

NO.3 考上名校最大的感受

我想,但凡有這種考研經歷的同學,在進入研究生所在學校以後,都至少會有以下感受:

◆ 周圍牛人太多

以前在自己的普通本科學校,感覺周圍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水平差不多,思想意識也都差不多,可是當真正進入大牛們聚集的名校,很明顯就感受到了智商壓制。首先不說大牛們的課外知識極其豐富,同樣是上同一堂課,大牛們的反應速度和對知識的橫向擴展能力就已經甩出逆襲上來的同學幾條街。再有,就是視野上相對於名校學生有一定差距。985強於211,211強於普通學校,你在985覺得很平常的事,在普通院校可能就被人覺得牛逼了,井底之蛙就是這麼來的,而在985,

你可能突然變得很平凡,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迷茫,但是過後,唯有不斷努力想辦法讓自己進步,這對於以後的人脈積累也是有用的。

◆ 校園大咖雲集

初次上課的最大感受可能就是,那些之前耳熟能詳但只存在於著作上的名字變成了你眼前活生生的人。每一個看似普通的教師,幾乎都是某一領域的"學術大牛",而這些人的導師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學術老前輩。這些教師不僅有著很高的學術水平也有極高的教學水平。上他們的課,你會自然感受到他們那股學術熱情以及很高的責任感。教師會下功夫挑選教材和教學方法並和學生講清楚這麼選擇的好處。教師備課根本不是隨便糊弄,他們會瀏覽很多相關書籍,並在課堂上指出其他一些學者會犯的錯誤。而每堂課幾乎都是滿滿的乾貨,教師中英文無縫銜接,並用提問的方式確認每個同學都弄懂了教學內容。

◆ 提升機會豐富

機會多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因為是名校,所以學校也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培養,不光是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更注重的是聯通學生和外界,尤其是專業領域的連接,讓學生能在學校裡接觸到行業或者專業領域的頂尖前沿的知識,極大豐富學生的專業素養。比如,出國項目,好的985大學可以和美國的常青藤盟校合作,而普通學校恐怕只能跟不太入流的學校合作了。而且上文也說過,可能每週都跟你有近距離接觸,能一對一問答的任課老師就是某些領域的學術大牛,我們想象中的學術大牛們都是難以接觸,但是實際上真正跟他們有實際接觸的時候,

你會發現,能從大牛身上學到太多太多知識,這是在課本里根本無法學到的。

◆ 福利待遇優厚

要說除了以上感觸以外,那就是關於福利設施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更是有差距的,不管是國家政策的傾斜還是優秀校友的投資都是有極大不同的。關於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名校的動用資金會較普通學校多,所以設施齊全,也有更多的高級設備供研究學習。另外可從獎學金方面分出伯仲,據說有的名校的專業第一名獎學金將近兩萬,這個數目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很誘人的。

從普通學校到名校學生,回想起備戰的種種瞬間,真的是無比珍貴的財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各位學弟學妹,在有機會改變的時候,可千萬別怕失敗,因為後悔更可怕,考研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