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女教師肩扛輸液杆照片走紅,從醫院偷跑打點滴上課,你怎麼看?

念念不忘初心已久


社交媒體上,有關“女教師肩扛輸液杆上課”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依照媒體的報道,女教師是某中學“中考畢業班”的班主任,負責教授政治課。因慢性闌尾炎發作後腹疼不止,然而,女教師為不影響“中考畢業班”的複習進程,她拒絕立馬做手術,所以只能依靠輸液緩解病情。只是,女教師每天等護士紮好吊針,就偷溜去學校給學生上課。而“扛輸液杆上課”的圖景也就由此而來,並被周遭各種討論。

實際上,類似的“榜樣紛爭”已經不是頭一次,但每一次紛爭的過程中,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看似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爭取自己的立場,但卻很少直面共識的基礎,為尋找公允的評判作出努力。而這也導致,每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生,都會迎來激烈的爭辯。

不過,就輿論探討而言,主要分歧也不是在女教師身上,而是就行為本身作出評價。好評者認為,女教師的責任心比較強,算是現在教師群體中極為罕見的榜樣,值得很多教師學習。差評者覺得,女教師的行為違揹人性,自己生病,還逞能硬扛,有一種消極的引導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其實是指向“榜樣”的兩個極端。一個強調榜樣的“好作用”,一個強調榜樣的“壞作用”。但卻沒有直面榜樣的“中性作用”。

為何他(她)們要強調榜樣的“好作用”呢?這其實與他(她)們對於教師群體的偏見有很大關係。近些年來,主流輿論中一直隱約潛藏著一種論斷:“現在的老師責任心,沒有過去的老師責任心強”。

於此,每當出現一個“責任心強”的榜樣,自然就會得到他(她)們的各種支持,甚至是失控的愛戴。而他(她)們的行為越發激烈,就代表他(她)們的偏見越重,這也導致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只是表面上的美好,而實際上卻難有具體的互動。

就如“家長給老師送禮”的事情,已經從那種單純的感恩徹底淪為粗鄙的交易。因為在學校教育的問題上,老師好像有天然的主導權,家長卻沒有足夠的參與權,這種情況下,一些家長就開始利用“送禮”的方式,獲得更多參與教育的可能,而一些老師在收到“超限”的禮品後,自然就成為一些家長的傀儡,而既定的教育公平原則也就被瞬間打破。

這種情境下,傀儡教師們的大行其道就會激發家長們的壞情緒和不理智,這也正是他(她)們支持“榜樣力量”的原因所在。因為,從他(她)們的表達語境中,前半句在肯定榜樣者的存在,後半句卻透著一種巨大的失望情緒。而情緒本身的彈性,只會隨著這種突發的榜樣,被愈演愈烈。

而對於強調榜樣的壞作用一方,似乎對於教育的相對不公平早已看開。在他(她)們看來,根本不需要美化什麼或者塑造什麼榜樣,只要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個世界就能良性運轉。而過度的標榜個體的力量,強化個體的影響,只會讓更多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對於那些過度犧牲自我的行為,對個體而言也是很明顯的傷害。

按照他(她)們的邏輯,“肩扛輸液杆”的女教師帶有很明顯的誤導意識,會讓很多人覺得那才是“好老師的標準”,可實際上,好老師的標準就是把自己的課程教好就可以,而非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為孩子們上課。

當然,他(她)們也會拿出一些殘酷的數據進行實證,以此證明這種強化榜樣的行為很有害。畢竟,那些因病倒在講臺上的事件確實存在,而且總是在宏大敘述後被潦草的收場。於此,他(她)們開始反感“榜樣”的存在,同時也“嘲弄”榜樣的力量。

所以,就“好評”和“差評”而言,除卻他(她)們各自的指向不同、立場差異,好像在評價體系的建設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見。就事論事,強化和弱化榜樣的力量,都是一種盲目的論斷。甚至,在藉助榜樣說事的邏輯裡,本身就已經進入錯誤的軌道。

當然,通過對“榜樣”的爭論,也能清晰的看到教育中真正存在的問題。而對於“肩扛輸液杆”的女教師而言,也相信她真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擔憂孩子們的中考結果,但她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一個人要清楚輕重緩急的“底線”,這或許比她的學生多考幾分更重要。

不過,事情既然發生,也希望人們能理性看待這種事情,既不誇大事實本身,強化犧牲行為的力量,也不過分尖酸,強調刻奇的邏輯。很多事情的發生自有情非得已的一面,而那一面往往卻是大眾的盲區,難以被看到,總是被誤解。


姬鵬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80, "file_sign": "9c9e53589434e7499663930d94bfa63d\

中國網教育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這樣可愛而敬業的老師了,這也可以反應出我們的人民教師隊伍過硬的師德師風和職業素養。

但在我看來,女教師精神可嘉,但其實這麼做並不可取。


首先是,教師也是普通人,生病了,而且已經較嚴重,就應該去醫院好好治療,醫院才是治病救人的專業場所,輸液也應該在病房進行。這樣對病情的好轉大有好處,早日康復,健健康康去上課,不是更好嗎?

其次,在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堅持上課和上班,可能會加重病情,延長治療時間,反而影響工作。如果出現意外,即是對家庭不負責任,也是對單位不負責任。至於工作,如果確實重要,就由單位統一調配安排,在這一點上,單位要有人道主義精神。

第三,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一個掛著吊瓶的老師上課,行動不便,教師的激情很難發揮出來,也不會有多大的教學效果。況且,學生擔心老師,注意力未必會集中。帶病上課已經不可取,何況身上還掛著輸液的裝備讓人心驚膽戰。


第四,媒體對這些現象不要過分報道,網友們也不要對此惡意中傷,至於炒作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我們不是要否定老師們的敬業精神,而是不要在實際生活中造成一種輿論,認為帶病上班是一種值得宣揚和提倡的事,否則就可能會對部分因病耽擱工作的人造成心裡壓力和道德綁架。

總之,生活需要和諧和陽光。健健康康去上班,生病就安安心心去治療。希望不要再出現這種透支生命的現象了,雖然,我們還是在為他們的無私點贊,但我們希望看到更正常的工作場景,更健康的勞動者。


江流天地之踏浪無痕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女教師張清華讓我想到了李商隱的這首《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呀,自古一來教師都是辛勤的園丁,默默的養育著我們。

張老師教的學生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將走入中考考場,進入人生的另一個分水嶺——高中,這正是關鍵的時刻。

210名孩子需要張老師,所以張老師在醫院“偷偷”跑出來了,為了愛,為了學生的未來,剛剛做完闌尾炎手術的張老師放棄了自己養病的時間,堅守在課堂上與孩子們一起奮鬥,一起衝刺,這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實在是可歌可泣。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就拿打點滴來說張老師的左手已經又紫又腫了,可她還”矯情’的扎針不換手,不為別的,只是怕影響翻書,在黑板上寫字,她的學生說“從沒有見過這麼拼命的老師········”;

我想說,孩子呀,老師只是為了守護你們的夢想,不想你們輸在起跑線上,你們多一個孩子考入重點,少一個掉隊的,都是對張老師今日所做一切最大的回報了。

感謝張老師這“拼命三郎”一樣的精神,感謝你守護210名孩子的夢想,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是偉大的,你的身影將留在孩子們心裡,影響孩子一生,指引他們做一個敢於奉獻的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張老師你今日的付出孩子們都銘記在心,最後祝你早日康復,畢竟在這關鍵時刻,孩子們更需要一個健康快樂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