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元璋殺功臣的時候,如果有人造反,會成功嗎?

VIP-linxi


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出身,從小兵幹起,歷時十六年,定鼎天下,建立明朝。以他的資歷和出身,根本不足以成為起義軍的領袖,可為什麼恰恰是他當上皇帝?都說成功沒有偶然,特別是在元末群雄並起的亂世之中,要想脫穎而出絕對是要有過人之處的,朱元璋既然能籠絡一大批諸如徐達,常遇春等曠世名將,又能駕馭李善長,劉伯溫等絕頂文臣,可想而知,朱元璋的權謀手段與用人之道必定是非比尋常。

朱元璋長年征戰於疆場,領兵作戰的能力自不必言,尤其是他對戰場局勢的把控能力非常有遠見,在平定江南的過程中朱元璋選擇了先戰陳友諒,再攻張士誠,後平方國珍的戰略決策,這成為他能夠問鼎天下的關鍵。可以這麼說,要論打戰,朱元璋平生唯一畏懼過的對手就是陳友諒,所以在他大殺功臣的時候沒有人膽敢起兵造反,因為他們都知道,造反成功的概率太低,低到幾無可能的地步。

再來說說朱元璋濫殺功臣的問題。從利益聯盟的角度來分析,草創時期,君主都需要把大夥聚攏起來,形成聯盟,君主的任務是為了獲得權力;等到朝代建立,權力已經取得,這時君主的任務變成了保住權力,這時的聯盟成員已經成為累贅,君主必須想法設法把聯盟成員減少,最後形成自已一家獨大的局面。“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道盡了其中深意。

朱元璋由於出身低微等原因,在心態上對於貪贓枉法的行為深惡痛絕,一部分功臣是因為行為不法而被誅殺,如朱亮祖,藍玉,另一部分是因為結黨亂政,如胡惟庸。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政治因素被誅殺。綜觀史冊,歷朝歷代在立國之後,都會存在一些居功自傲,倚老賣老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同樣也誅殺功臣,唐太宗較為開通,處置合理,宋太祖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決,這都歷史必然,只不過是君主集權採用的方式方法問題。所以,為人臣者,最好的方式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頤養天年。

一杯清茗侃歷史,半壺佳釀論古今。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基本不會成功,因為對手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力量

在明朝建國的武將中,基本每個都比朱元璋能打,但是都沒有朱元璋腦子好使。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是老大。

朱元璋殺人不會大張旗鼓的殺,不但擺事實講依據,還很注意節奏,這一點很值得朱允炆同志學習。在眾多武將中,徐達常遇春不說了,尤其常遇春死的早,之後的武將朱元璋逐漸殺的。比如馮勝,牽連藍玉案被殺,當時他在西南,就算起義也需要時間。

李善長因為胡維庸案牽連,當時老李都七十歲了。

朱元璋的智慧

以上的說的力量其實也是智慧,為什麼要再說一遍呢,是要強調一下,朱元璋並非都殺了,殺得都是擅長進攻的,留下的擅長防守的,比如耿炳文,一直留給了孫子朱允炆。

其實當時的武將叛變也沒用,手上沒兵,有兵也打不動耿炳文這路守將,打得過也沒用,自家老婆孩子很有可能都在朱元璋手中。


白旗少帥


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以其強大的個人魅力與卓越的軍事才能,籠絡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驅除蒙元,恢復中華,建立了大一統的明王朝。為了老朱家的江山能夠千秋永固,朱元璋毫不留情的舉起屠刀霍霍向功臣,至其暮年“元功宿將,相繼盡矣”。有人就問了,那些功臣也是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人物,怎麼任由其魚肉而不敢反抗呢?請聽: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造反沒有市場,為使百姓休養生息,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恢復民生的措施,老百姓守著自己的田地,誰會去做掉腦袋的事呢?再者由奢入儉難,當初追隨朱元璋的小夥伴們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錦衣玉食不缺,造反風險太大了,即使成功了,也是現在的生活狀態,沒有動力啊。

老朱建立大明朝後,效仿周朝分封制,把成年的兒子們都打發到了封地,以藩王拱衛京師,形成一箇中心,多個基本點的穩定局面,牢牢控制著全國的軍事力量。另外還改革軍事制度,拆分大都督府為前,後,左,中,右五軍都督府,但無權調兵,而兵部有調兵權,但無統兵權,兩者之間相互制約,這樣軍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

童年悲慘的生活,使得老朱不太自信,老覺著群臣有不軌之心,著手建立強大的監視機構---錦衣衛,大臣一舉一動皆在掌控之中,稍有風吹草動,立即被偵查到,試問誰還有機會造反?恐怕剛一有這個念頭就會被老朱分分鐘掐死。

歡迎參與討論,說出您的觀點。我是三藏,帶你走進塵封的歷史殿堂,穿越歷史的時空,探尋失落的往事。

小格格爸比


首先分析下明太祖朱元璋的性格:殘暴,多疑,但是有成大事的魄力和手段.

優秀特徵:堅韌,勇敢,節儉,機智,剛毅 負面特徵:

1.自尊心太強,自卑感太重;

2.支配欲極強;

3.好猜疑,多忌諱;

4.極端殘忍,缺少寬容;

對極權專制制度的影響:

1.支配欲,強烈自尊心導致其加強專制集權制度。特務制度

2.猜疑心重,手段殘忍影響其行為

因此根據以上分析:朱元璋為了他朱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和皇權專制。草根心態決定了和他一起創業起家的功臣們結局大都悲慘。


第二:回答朱元璋為何要屠殺功臣

首先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朱標懦弱,擔心他死後強臣壓主,所以事先消除隱患。

但是從歷史上的種種來看,朱元璋卻並不是只知恩不圖報的人。到底是哪裡觸犯到了朱元璋的逆鱗,恐怕還是另有原因的。當時朱元璋登上九王之尊後,一批新貴族也應運而生。他們依仗自己合法的賞賜和暴力掠奪等手段,佔有大量土地。而朱元璋也用劉邦殺韓信、彭越的故事警告過這些功臣。但這些元勳自恃功高,並不把朱元璋的告誡放在心上。元勳宿將的不法行為,不僅影響到國家收入,社會安定,而且關係到朱氏王朝的存在。為此,朱元璋狠狠打擊元勳宿將的囂張氣焰。這些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都有說到,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成為新貴之後,野心和貪慾逐漸膨脹起來。皇帝的禮遇是有限的,他們的貪慾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根本利益,就會落到悲慘境地。


歷史山莊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中國古代王朝的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馬上天子,他們殺功臣,如果有人造反是不會成功的。縱觀中國的歷史只有開國皇帝殺功臣的,沒有皇帝殺功臣造反的。即使有人造反,憑藉開國皇帝的文治武功也可以粉碎叛亂。


歷史軍魂


會成功的,他已經根基坐穩了才那樣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