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无问西东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林徽因: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只问深情

1920年,曾被诗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随父亲从英国回到北平。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7岁的林徽因。

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美丽女子站在他面前,聪慧的目光如水晶莹。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而林徽因的一番话则改变了梁思成的人生。

这是两个个性如此不同的人,林徽因活泼热情,梁思成稳重深沉,然而,因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颗心越来越近。

这时,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宾大有个藏书丰厚的图书馆,建筑系的教授也很有名。而梁思成沉迷于看书画图也是出了名的。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有一次,中国同学相约出外郊游,梁思成仍在画图。同学们与林徽因打赌,问她是否能请得动梁思成一同出游,林徽因特意换了身儿好看的衣服,神采飞扬地敲开梁思成的画室。

梁思成饶有兴趣地跟林徽因讲起了他正在研究的一处古建筑的结构,林徽因好几次想打断他,最后林徽因硬着头皮跟他说:跟我一起去郊游吧,我都跟人打过赌了,你不去太不给我面子了。

梁思成却说:你跟他们去玩吧,我还要画图。林徽因只好失望地一个人走了,这样的事情在这对小情侣间常有发生。

宾大建筑系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别出心裁的作业,他们有时让学生为毁损的建筑做修复设计,有时让学生重新设计凯旋门,纪念柱。

每当此时,林徽因总是很快就画出草图,然后,又会因为采纳不同的修改意见而丢弃这张草图,灵感不断,反反复复。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就在她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设计时,梁思成来到她的身边,以令人惊叹的绘图功夫,迅速、清晰而准确把林徽因富于创造性的图纸变成精彩的设计作品。

林徽因也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稳和林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补。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与合作,在以后共同从事的事业中,一直保持了一生。

他们俩就像李清照和赵明成······

人间四月

1955年3月31日,北平,同仁医院。

夜未央。三月的夜清冷、宁静,结着几分令人窒息的凄楚。医院的走廊是宁静的,白炽灯的光亮静静的铺在地上,成了一条白色的地毯。

死神停下了,在林徽因的窗前。

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意识到了死亡将临,她想到“弥留”这个字眼。

林徽因唤来了护士,她对护士说,她想见梁先生,有几句话要对梁先生说。护士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时间,已是深夜了。于是,护士婉转的拒绝了她的要求。

1955年4月1日清晨,51岁的林徽因走完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分钟。她去了,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亦如她出生的日子,这日子平凡如水。

林徽因去世后入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墓,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决定,把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一方富于民族风格的花圈与飘带的汉白玉移作她的墓碑,碑上镌刻着' 建筑师 林徽因之墓'字样。

按照梁、林夫妇此前约定的'后死者为对方设计墓体'的承诺,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体——一个美丽的诗人与建筑学家带着她的梦想与信念就此长眠。

悼唁仪式上,众多亲朋故旧、好友学生送来了花圈挽联,最醒目的是林徽因生前的挚友金岳霖、邓以蜇联名撰献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美学家和哲学家珠联璧合送别风华绝代的林徽因,其中的美感与诗意,伤感与遗憾,尽在这短短的14字中。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

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

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我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林徽因(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