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你的孩子是在“嚇唬”中長大的嗎?這樣的話,你說過幾句?

經常聽見父母說,“你再鬧,我就揍你了”,“你再不聽話,醫生就來給你打針了”,或是“你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把你抓走了”......諸如此類的句式。這是父母管教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可能當時有些許作用,可是造成的影響卻很大,孩子越來越不聽管教,或者父母不得不頭疼以後孩子見醫生哭、見警察哭等等情況。

“你再鬧,我就揍你了”

如果是父母自己帶孩說這句話,那可能會真揍。如果是爺爺奶奶說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一點效力都沒有,因為爺爺奶奶通常不會真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反正不會把他怎麼樣,就不會聽爺爺奶奶的管教了。

這不是鼓勵真打孩子,而是說父母不應該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說話沒有效力的形象。管教的目的無非是讓孩子遵守規則,父母只需告訴孩子不遵守規則的後果,讓他接受這個後果就行,對他進行懲罰。一旦孩子認為父母的話沒有用,聽不聽都無所謂,那麼涉及到安全或者習慣、規則這些原則性問題時,孩子也會採取一幅不在意的樣子,以後父母會更難管教孩子。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也許能短暫止住哭聲,但如果父母總是說,我不要你了,無形中就給孩子加深印象,媽媽不想要我,媽媽不喜歡我。對於孩子來說,失去對媽媽的信任,就失去了他的安全感,他會變本加利地哭鬧求得關注。對於父母來說,失去孩子的依戀,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會越來越走不進他的內心。

“你再不聽話,醫生就來給你打針了”

兒科病房裡,每次去都是哭聲一片,父母抱著孩子一個勁說,打針不疼,醫生只是看一下,不疼的之類。一兩歲的孩子因為近距離接觸陌生人,會用哭來表達害怕的情緒。如果3歲以上,或者已經能聽懂媽媽的話了,還見醫生哭,很可能就是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引導。經常用“醫生打針”來嚇唬孩子,孩子天然會對醫生有種害怕的情緒,等到真正要看病的時候,孩子就不會配合醫生做檢查。

叮噹奶奶喂叮噹喝藥,第一次說“你不好好喝藥,病好不了就要去醫院打針了,打針可疼”時,就被我明令禁止。我從不用去醫院打針來嚇唬叮噹,在他的小腦袋瓜裡,認為醫院就是治病的地方,生病了就要去。他不排斥醫生,檢查完了還會和醫生說再見,甚至打針也不哭。

他能明白我說的話的時候,打針前我會掐一下他耳朵,告訴他打針就是這一點點疼,你可以忍受。叮噹似乎聽明白了,等他打完針以後,他一臉正經地對我說,“媽媽,打針就一點點疼,我沒有哭”。我很高興地說,“真棒。”孩子是有感覺的,父母總說不疼不疼,其實孩子心理想著還是疼啊,不如就給孩子說有一點疼,鼓勵他克服困難,也許孩子能更容易接受。

“你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把你抓走了”

孩子哭鬧得哄不住的時候,父母一著急會用盡各種方法,用“警察”來嚇唬孩子就跟“醫生”一樣,都是父母人為的給這些正常的職業在孩子心中附加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有些孩子見了警察要不就是非常乖,要不就是害怕的大哭。孩子大一點,父母通常會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個時候你告訴他有困難時找警察。如果他害怕警察,不能及時和警察溝通,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