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科技与知识产权事件,政策解读 ,项目进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识等科技动态,提供政策查询、专利检索、需求对接、专业课程等诸多优质服务,内蒙古最权威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石建英也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只要种地就习惯用化肥,打农药了。他思摸了一会儿,说:“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咋也有20多个年头了”。

直到2016年,有专家到村里告诉他,用马铃薯“减施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就能少打农药和化肥,不减产不说,还能小幅度的增产。

“真?假?”迟疑中,石建英抱着试试的态度,按着专家们的指导播种、施肥。那年,石建英的马铃薯不仅没有减产,马铃薯因光泽好,薯型漂亮,被商家们一扫而空,投入成本也相比往年减少了10%。

土地污染致马铃薯品质降低

包头市固阳县沙湾村,一个以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的村子,石建英就是这里的村民。随着近几年内蒙古马铃薯市场的走俏,石建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现有400亩地都用来种植马铃薯。

随着人们对化肥和农药的严重依赖,这里的土质越来越差,松软的沙壤土,容易结块,破坏了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包头农科院的博士王亮明解释说:“道理很简单,变硬的土壤,不透气,又缺少养分,植物生长肯定受影响”。

“早年间人们听说用化肥,都不敢用,生怕是不好的东西,谁知道用开了,就越来越依赖”石建英说,他一年投入在化肥和农药的费用,就能达到8万元。

石建英也曾疑惑,对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从未减少,马铃薯的品质和大小却一年不如一年。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土壤板结 (资料图

王亮明说,在过去几年经济效益较好的刺激下,传统种植模式依旧是大肥大水,而且农药用量也大,经济效益虽有所增加,但这种种植模式不是很合理,化肥和农药不能够很好的利用,有一部分随水流失到地下,导致了土壤通透性下降,容易板结,进而导致土壤质量下滑,对农产品安全也有隐患,同时对环境也有破坏,种植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化肥与农药对土地的污染,恢复起来也极为缓慢。“按着土地受损的程度不同,改善少则需要5年,多则需10年之久,甚至更久”。

新技术减少农药化肥量

产量不减反增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其中包头市马铃薯种植的面积约占内蒙古1/10,主要集中在固阳县、达茂旗等阴山北麓。

这里的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对马铃薯的生长具备了极为有利的先天条件。使得这里成为西北地区主要马铃薯商品薯供应地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南方地区优质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

2016年,在中科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合作协议大框架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了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与微生物所仲乃琴研究员团队展开合作,引入“新型环保肥料增效、农药控失增效”技术,在包头市范围内进行了多点示范推广应用。

王亮明是研究这项技术的成员之一。

“这东西真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万一用了减产怎么办?谁负责?”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王亮明和团队成员在示范点,费劲心思与村民沟通,同时也遭遇了不少质疑。

固阳县明和合作社率先采用了这项技术。“化肥和农药减少10%的情况下,合作社不仅没有减产,还增产了10%”合作社负责人石玉明说。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王亮明介绍,“新型环保化肥增效剂”是利用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复配天然纳米材料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具有缓释、控失的双重功效,可以与传统化肥混合一起使用,能使肥料养分在耕作层缓慢释放并且减少流失。“新型农药控失剂”是利用天然纳米材料构建网状结构,在植物叶面能够很好的附着,减少农药的流失,进而提高药效。

新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

聚焦|院地合作研究新技术 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内蒙古着力降低薯农生产成本 减轻土壤污染

王明亮和同事们

有一张照片看着很喜人。

王亮明和同事们并排坐在田间地头的水泥路上,地上是用巴掌大的马铃薯摆好的“中秋乐!”字样,背后是一大片马铃薯种植基地,四个人的鞋还沾着黄土,脸上却笑开了花。王亮明说,这是2016年包头市引入“马铃薯减施增效”技术后,研究团队首次测验马铃薯成熟时期生产情况,结果喜人,当天恰逢中秋节,大家突发奇想,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当科研成果化为沉甸甸的土豆,摆在自己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未来也变得可期可盼。

据包头农科院提供的资料显示,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0%-20%、减少农药用量10%-20%的情况下,不减产,甚至可以小幅度的增产。不仅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减轻污染也起到了重要意义。

截止目前,该技术已被累计推广应用30万亩,促进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产业“绿色化”发展。

(科技宣传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