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无论是省会合肥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芜湖、马鞍山,甚至是具备旅游资源的黄山、宣城,全部都集中在安徽的中南部。而安徽北部的默默无闻,几乎已经到了让人忘记这个地区的地步。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然而,在安徽北部有一座隐藏的大城市,在民国时期,它是安徽最重要的城市,不仅经济发达,在政治地位上也受到各方的重视。它就是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蚌埠。

开放,是一个城市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创新丰富开放合作平台,一批喜人的成果不断涌现。

生产总值增速已超全省水平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从2018年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蚌埠市全面推进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0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5%、9.8%、10.6%;财政收入274.5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190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增长12.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145元、13737元,增长8.7%、9.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省控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过去五年中,蚌埠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4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3%。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前移2位,增速连续26个季度超全省平均水平。市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30个位次,位列第42位。成功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二三产比重达86.7%,提高4.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总量前移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1+3"创新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翻番。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淮河生态经济带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保税物流中心、铁路无水港、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平台建成启用。蚌埠玻璃研究院、丰原集团等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

蚌埠市在优化环境、提升能级,改善城乡面貌工作中,累计实施城市大建设项目478个,投资1229亿元。改造棚户区(城中村)246个,12.8万户棚改居民实现"安居梦"。

脱贫工作进一步精准化、效率化。减少贫困人口10.94万人,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坚持"走出去" 创新发展高端新兴产业

在开放合作的大舞台上,随处可见蚌埠"走出去、引进来"的身影。蚌埠,正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着力打造皖北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城市发展战略中,蚌埠市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好、用活、用足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以硅基和生物基为重点,进行大范围量产。依托中国兵器214所建设MEMS产业联盟,打造传感器产业基地。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端医药等新兴产业。

此外,在多产业全面开花的同时,蚌埠市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紧扣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强化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建成蚌埠民用机场,构建"米"字型快速铁路网,建设淮河中心枢纽港,形成公铁水空立体交叉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和京沪线、京福线上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推进重大设施向县域延伸、重大产业向县域布局、重大项目向县域倾斜,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实现总量占全市50%以上。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高端消费等快速发展,放大对皖北其他城市产业、人才、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外溢效应,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打造皖北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优化社会文明构成 打造和谐发展蚌埠样板

几千年的风雨变迁,让蚌埠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淮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未来五年,蚌埠市基本建成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延续蚌埠历史文脉。依托国家级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构建门类众多、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创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蚌埠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

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PM10、PM2.5平均浓度有效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0%以上,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健康、养老、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提升通达力,夯实承载力,增强吸引力,拓展辐射力。为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蚌埠坚持规划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生态环境优先、民生工程优先,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切实强化乡镇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努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