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真心常寂,幻相空来

真心常寂,幻相空来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无相真心,犹如明镜,青来现青,黄来现黄。迷人不识,青黄赤白,皆是镜影,是故妄取青黄赤白,于幻得中而幻喜,于幻失中而幻悲。幻得幻失,幻喜幻悲,自受梦幻轮回。

镜中万相,皆是镜光,然而,镜光却非任何一相。青亦镜光,黄亦镜光,乃至一切万相,无非镜光,是故《阿弥陀经》云:“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光黄光,赤光白光,皆是镜光,然而,镜光却非赤白青黄。

若言镜光是青,那么,黄来青去之时,岂不是无了镜光?若是无了镜光,何以更能现黄?

若言镜光是黄,那么,青来黄去之时,岂不是无了镜光?若是无了镜光,何以更能现青?

青来现青,黄来现黄,随缘现相的镜光,则非青非黄,亦非任何一相。万相空去来,镜光依旧在。

海水波浪,也是如此。波波皆水,然而,海水却非任何一波。此波是水,彼波是水,乃至一切波浪,悉皆是海水,然而,海水却非此波,亦非彼波。

若言海水是此波,那么,彼波来而此波灭时,岂不是无了海水?若是无了海水,何以更能生彼波?

若言海水是彼波,那么,此波来而彼波灭时,岂不是无了海水?若是无了海水,何以更能生此波?

生此生彼,生一切万波的海水,则非彼波,亦非此波,亦非任何一波。万波虚生灭,海水无增减,是故经云:广大无边、能生万法的心性大海,“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波涛汹涌,海水不增。风平浪静,海水不减。乃至波波,亦是空相。

妙明真心,及心中的万相,也是如此。昼相夜相,明相暗相,春相夏相,秋相冬相,乃至心中的一切万相,生生灭灭,来来去去,然而,这个妙明真心,既不随明而来,也不逐暗而去。既不逐冬而去,也不随春而来。这个妙明真心,了了常明,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春来见花,冬来见雪,夏来见凉,秋来见月,从朝至暮,未曾移易。这个妙明真心,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来,未曾去。这个妙明真心,未曾须臾而离。心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心也。儒家云:“道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即人心,此义明矣。我们也可以说,佛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佛也。或曰佛,或曰心,或曰道,或曰太,千名万名,同指一实。此一实者,妙明真心。

此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个胡来现胡,汉来现汉的主人公。既然是主人公,便不随客人的来去而来去,就像接纳八方来客的店主,他不随客人的来去而来去的。客来之时,他却不来。客去之时,他却不去。来往的是客,常住的是主。这个妙明真心,“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经云: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1]

眼前的色相,耳畔的音声,乃至心中的念头,皆是生灭来去的客人,不是常住不去的主人。常住的主人,只是这个见色闻声、起心动念的妙明真心。

妙明真心,不随客尘的来而来,不随客尘的去而去,就像遍含万相的虚空,不随尘埃的飘动而飘动。飘动的是尘,常寂的是空。

镜中的幻影,心中的幻相,不具见相之功。青不见黄,黄不见青,一切万相,互不相见,唯此一心,是见青见黄、见一切万相的人。

此念不生彼念,彼念不生此念,一切万念,互不相生,唯此一心,是出生万念的人。

世人不识此心,追逐心中幻相,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成了捕风捉影的生活,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成了呼声捉响的生活。捕风捉影,呼声捉响,匆匆一生,一无所得,唯此业习,造业受报。

自古圣贤,只是令人返本还源,只是令人回归自性,只是令人回归这个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也是诸人“本真的自己”,教下名为佛,宗下称作心。

[1]《楞严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九册,第一〇九页下。
真心常寂,幻相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