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光明新區獲批升級行政區已滿月,何時掛牌?掛牌後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光明區發展定位如何?哪些規劃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大城崛起年,投資置業如何選?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有乳鴿吃、有草滑、產牛奶的農場了。緊跟深圳發展步伐,光明已經成功轉型為創新科技產業高地,2018年科技城落戶,將聯袂鳳凰城,成為站位粵港澳大灣區“硅谷”戰略的一枚重要棋子,諸多層面將直接對標南山的高新區!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朋友圈強大,共築灣區芯!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尚未正式出臺,但2017年12月25日公佈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基本確定了大灣區產業發展主軸。這與此前業內描述的,由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組成的灣區黃金中軸高度重合,構成大灣區“中國硅谷”戰略的脊樑。

根據《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一廊十核多節點”規劃,光明區傲立深圳空港新城、坂雪崗科技城、高新區,及東莞的濱海灣新區、松山湖等五個核心科技創新平臺之間,以創新節點之一的鳳凰城進行對接,具備完整的“硅谷”基因。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可謂左右逢源,朋友圈強大。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上述“五核”之中,由空港新城、高新區組成的區域,因有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橋接和三重國家戰略背書,灣“芯”地位格外突出。粵港澳大灣區、前海中心、前海蛇口自貿區三重國家戰略要地,均在光明20公里半徑範圍之內。

將半徑擴大至30公里,光明不僅擁有“五核”,同時還點綴著光明鳳凰城、留仙洞總部基地、梅林-彩田片區、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鳳凰文旅科技小鎮、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寶安中心區、龍華中心區,及東莞中子科學城、長安科技商務區、虎門北站等13個創新節點,佔到《走廊》全部37個創新節點的三分之一強,共同組成大灣區發展的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灣區門戶,高鐵樞紐!

光明的地理位置優勢同樣顯要。這個位於深圳市西北部的“區”,與龍華區,及寶安區的西鄉、沙井、福永、石巖相鄰,北與東莞市大朗、黃江及塘廈等鎮接壤,轄區總面積156.1平方公里,於2007年8月19日成立光明新區,2018年5月24日,收到“設立光明區”的通知,正式升級為行政區。

光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穗深港黃金中軸中段、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由前海、空港、新會展中心、海洋新城、濱海灣新區共同組成強大禮賓陣容,為光明融入灣區、走向世界提供了多重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版圖中,光明的門戶位置顯赫。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交通方面,光明擁有深圳“四主五輔”高鐵客運站之一的光明城站。這是廣深港客運專線進入深圳的第一站,隨著贛深高鐵、深茂鐵路興建並設站,光明城站將被打造成樞紐型高鐵客運站,不僅連接珠江東岸的廣深港黃金中軸,也成為對接大灣區西岸城市群的核心樞紐。2017年4月,光明城站捷運線路開通,至福田站只需19分鐘。

“灣區門戶”四字,不少片區均可引用;“高鐵樞紐”在深圳也可多達9處之多,但真正同時佔據“灣區門戶,高鐵樞紐”八個大字,恐怕也僅有光明、空港新城(機場東客運站)了。

內部交通體系方面,將於2019年開通的地鐵6號線一期,是進入光明的第一條城市軌道,可通過接駁4號線前往福田中心區,接駁5號線往來前海中心;二期直接通往科技館,同時還預留有接駁東莞軌道交通R1線的條件。

已經動工的地鐵13號線,二期工程也將串聯光明城站、鳳凰城,實現與留仙洞總部基地、南山科技園、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創新節點的快速連接,並有計劃與東莞軌道交通R5線換乘。

高速公路交通,光明是深圳最早享有全域免費通行的片區,南光高速—南山,龍大高速—福田,就近接駁機荷高速、潮莞高速,迅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網。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的外環高速,將串聯10條高速公路,從光明出發,可選擇虎門大橋或深中通道(已開工建設)前往珠江西岸。

從距離看,光明對接南山科技園、留仙洞總部基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前海等地,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優勢;從通勤方式看,包括軌道交通、免費高速、高鐵捷運線路,三種快捷方式,進一步縮短光明與福田、南山等創新科技高地的距離。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鳳凰城不夠,再來一座科學城!

成立新區後十年,光明的產業從傳統的“光明農場”向創新科技轉型,成果豐碩。經濟增速一直位居全市前列,10年間GDP翻了5.3倍,2017年達到850億元,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與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新格局。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42.9億,“硅”含量激增。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目前,光明擁有華強創意產業園、招商局智慧城、創新科技產業園區、華星光電G11項目、留學人員創業園、光明新城綜合體、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帶動力強、輻射範圍廣、公共服務完善的重大產業項目和重點配套設施。華僑城攜500億元鉅額投資而來,打造11平方公里的光明小鎮。

位列《廣深科技創新走廊》37個創新節點之一的鳳凰城,總佔地面積約1489公頃,將投資863億元打造。深圳北科技創新高地呼之欲出,“硅谷”基因對標南山科技園。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2018年4月18日,光明召開營商環境推介會,發佈“四城兩區”發展藍圖,宣告科學城項目落戶,彰顯光明新區應對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硅谷”發展戰略、強健科技創新體質的大視野、大格局、大規劃。

據悉,光明科學城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規劃有裝置核心區、科學教育區、綜合配套區、拓展區等功能區。建成後,將彌補深圳在基礎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形成強大的科技產業集聚和轉化能力,吸引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實現各種科技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逐步成為全市重要的源頭創新策源地,推動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方向發展。

  • 裝置核心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以地鐵6號線預留站點為核心,公常路為主要發展軸線,打造“一核兩區一帶”的空間結構,重點佈局若干大科學裝置及其配套研究平臺、國家級實驗室等。
  • 科學教育區——依託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面積約3.1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約130萬㎡,總投資約101億元,可容納2萬餘名求學深造學子,推動材料學、物理學、醫學等領域產生一批前沿研究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 綜合配套區——約2.2平方公里,集中佈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配套中小學,結合產業用地複合配置多功能廳、會議中心、藝術科技館、智能體驗館、展覽中心、創業交流活動中心等場館。
  • 拓展區——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預留未來發展空間。

在對標“硅谷”的產業規劃上,光明規劃16.42平方公里用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新材料(石墨烯)研發製造等三大新興產業集群基地,以華星光電、貝特瑞等為龍頭,加速形成若干個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勇擔深圳創新科技產業基地重擔,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造強區和產業新城。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城市更新,大城崛起,光明,正大!

光明重點打造鳳凰城、科學城,及對科技創新產業的謀篇佈局,必將帶來交通環節、配套設施的全面優化升級。新十年再出發,光明告別“小地方”,迅速蛻化成創新科技產業大城,正所謂“光明,正大!”

作為深圳唯一全球招標城市規劃的IDEL新城,光明的人居指數本就傲引深圳,加上610萬㎡城市更新已全面啟動,大型品牌房企雲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6月12日動工,武漢大學深圳校區落戶。一系列重磅利好,將力促光明人居價值高地形象的奠定。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2018年,光明樓市也邁入“大城”時代,同時迎來多個總建築面積60萬㎡以上的大盤,總建築面積約87萬㎡的勤誠達·正大城即將入市。這是一座集住宅、公寓、商業、辦公、學校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將分四期開發,提供超6000戶優質住宅,市場已經翹首以盼約75-140㎡的一期2-4房產品入市。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佈,誰將成為下一個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