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在火药出现之前,古代「攻城战」要怎么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火药出现之前,古代「攻城战」要怎么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战争中,城池攻防战屡见不鲜。虽然在兵法中,攻城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一般选择绕过城池不攻取,但是当遇到具有重有战略意义,甚至是能够左右战争胜负的城池时。攻城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即使是伤亡惨重,也要不惜血本地攻下城池。当然,随着火药的出现和使用,为攻城提供了不少便利,高大坚固的城墙在火药的巨大威力下轰然倒塌。那么在火药出现之前,不采取强攻方法的话,攻城具体有什么方法可用呢?

在古代,攻城通常都不太容易。影视剧中通常能看见攻城士兵在将领的命令下,带着攻坚器具,冒着敌人的箭雨不顾一切地冲向城池,好不容易冲到城下,又得顶着敌人扔下的滚木、擂石架云梯顽强地攀登城墙,或者是用冲车破坏城墙或城门,然后冲进城内,这样做往往会在守城方的攻击下死伤惨重。至于挖地道攻城,敌人发现后,只需要用很少的兵力守着地道口守株待兔,或者是用灌水,施毒,放火的方法就能挫败攻城部队行动。因此,强攻实在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办法,在很多时候通常不会使用强攻的方法夺城,那么除了强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攻城呢?还真有不少办法。

在火药出现之前,古代「攻城战」要怎么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歼敌于城外,顺势夺城

面对一座敌人重兵防守的城池,强攻无疑会导致自己损失惨重。所以,把敌人引出城外歼灭,然后再夺城就容易多了。公元426年,北魏攻打夏国国都统万城,面对“蒸土筑就,锥不能进”的坚城,北魏太武帝用计将夏军引出城外,击败夏军后趁胜攻入了统万城,夏国溃军根本来不及组织防御便丢掉了城池。在这场战斗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示弱于敌,诱敌出战,通过野外歼灭敌军主力,然后再攻城的方式,避免了强攻造成的巨大伤亡,创造了只用骑兵就能攻拔城池的空前战例。

借助外力,瓦解敌人抵抗

在攻城战中,能够将敌人引出城外歼灭,然后再夺城是再好不过了。但是遇到坚守不出,依托城池负隅顽抗的敌人时,诱敌出战显然是行不通的。古代很多城池往往依水而建,或是建在水不太远的地方,因为这样方便获得生产生活用水,发展交通。古代很多将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进而想出了一个办法——以水为兵,用水来攻城。这样的例子还真的不少。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领兵攻打楚国,在围攻重镇鄢城时屡攻不克。于是在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郡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鄢城被攻破。后来秦灭魏国时,也因为魏都大梁城防坚固,强攻屡攻不克,秦将王贲开渠引黄河水淹大梁,等城墙崩坏后秦兵顺势而入,攻破大梁。魏王见大势已去,被迫投降,魏国就此灭亡。当然,实施水攻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城池所处的地势很高,水攻的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了。

长久围困,围点打援,消磨守城敌人的抵抗意志

在自己一方掌握战场主动权,胜券在握的形势下,对于城防坚固,敌人严密防守的城池。并不一定要强攻城池,通过长期围困,隔绝外援迫使守军走投无路最终投降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最典型的当属唐朝武德三年,李世民与王世充争夺洛阳的战斗中,王世充屡战屡败企图凭借洛阳坚城抵挡唐军,李世民先是通过一系列外围作战,扫清洛阳城周边的要塞关口,使洛阳成为孤城。只等洛阳守军自溃就可以轻易夺取洛阳。后来,又在虎牢关之战中击败前来救援洛阳的窦建德大军,并在乱军之中俘虏了窦建德后,将窦建德押解到洛阳城下示众。得知援军覆灭的消息,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不久后出城投降,唐军随即占领洛阳,定鼎中原。

当然,古代夺取城池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以上几种,有的通过奇袭,如三国后期,魏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迫使蜀国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唐朝平定淮西之战中,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都是奇袭夺城的典范。还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的例子,如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通过收买守城的将领,里应外合夺取南京,最终君临天下。

可见,城池易手与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再坚固的城池也可以夺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