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辛亥革命後,為何有人提議以伊犁為民國首都?

閒情偶記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宣佈獨立,在海外的革命黨人紛紛回國,孫中山就是其一,打算回國後建立新政府。清朝是滅亡了,新政府也在籌劃中,自古以來,新的政權建立,國都的確定是大事,民國建立之初關於民國首都的爭論也在所難免。其中,有人主張古都西安或者洛陽,也有人主張定都北京,其餘的有南京,武昌等地。



對於首都的選擇,各有各的道理。章太炎認為首都應當選擇武昌,因為歷朝歷代的古都在當今都不適合再次作為首都,而武昌工業發達,又地處中華腹地,能夠輻射整個內地。其次,武昌河流眾多,水路旱路交通都十分便利。國家初定,革命黨人多為南方人,定都武昌更加有利於國家穩定,發展實業。


除了章太炎選擇的武昌,南京也是很多革命黨人支持的首都預選地。他們認為,南京鐘靈毓秀,虎踞龍盤,又處在江南富庶之地,交通便利,靠著長江可以通便上海,將來有利於和列強競爭。其次,定都南京可以使新政府站住腳,有利於逐步穩定北方。支持南京的革命黨人不在少數。

然而,無論是武昌還是南京,孫中山都沒有中意,他有另外的想法。孫中山心中的首都是遙遠的伊犁,當然了,這種說法來源不一,筆者暫且不去討論孫中山選擇伊犁的史實是否屬實,我們按照已有的來討論。孫中山認為伊犁雖然偏遠,但是地處亞洲中心,往西是中亞和中東地區,世界的樞紐,如果首都定在伊犁,中華民國便可以輻射整個亞洲甚至是世界,他甚至認為定都伊犁可以使中國成為亞洲共主,執世界之牛耳。還有就是安全方面的考慮,列強入侵中國多在華北與東南沿海,而中亞各國沒有入侵的實力,定都伊犁有利於抵抗侵略。



話說回來,在我們看來孫先生的主張不切實際甚至是荒誕,革命黨人也沒有同意他的主張。

假設一下,如果你在那個時代,民國初立,讓你選擇首都你會選擇哪個城市呢?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無筆


辛亥革命後,滿清政權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中國也成為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這時也就該考慮建都的問題。



當時圍繞著建都在哪裡有很多意見,其中章太炎認為應該把武昌定為首都,原因在於武昌交通發達、水源充足,而且武昌處於民國的中心位置,東控江浙、北控長城,南治兩粵。所以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實是不二之選。



還有人認為應該選擇北京,但當時滿清勢力尚未退出歷史舞臺,所以作罷。

也有人提出了定都西安的想法,原因在於西安是整個中國的腹地,可以輻射全國。



最終孫中山發言,說出了定都伊犁的想法。

孫中山人為,武昌雖然可以輻射中原18省,但是影響力不能達到東北、蒙古和青藏地區。而西安雖然能夠輻射至蒙古青藏,但是不足以制霸亞洲。如果想要制霸亞洲,伊犁地處整個亞洲的中心地帶,成為了一個不二之選,


短短的幾句話,彰顯了孫中山的野心,但是考慮到當時實際情況,伊犁地處偏遠,環境惡劣,資源不足,況且以當時民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把伊犁建設成一個大城市。最重要的是當時國內勢力紛繁複雜,根本沒有人同意孫中山這一建議。


我是越關


1911年,隨著武昌首義的一聲炮響,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南方各省紛紛響應武昌,宣佈脫離清政府。隨著南北合談,清朝正式走向了滅亡,成為了歷史,一個新的政權即將建立。

那麼,這個新政權建都哪裡,是重中之重。畢竟國都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馬虎不得。

有人主張將國都設在武昌,因為武昌地處南北的交界,交通方便,是中國的中心地帶。而且,新的政權是從武昌開始的,具有非凡的意義。大學者章太炎便是持這種觀點。



有人主張將國都設立在廣州,因為革命黨人大多來自廣州,廣州是他們的大本營。

也有人主張將國都設立在南京,南京處於臨江,距離富庶的上海很近,而且南京是六朝古都,鍾靈毓秀。

也有人主張西安和北京的,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底蘊深厚;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國都,具有文化傳承意義。

最終,在各方勢力的相互妥協下,臨時政府建都於南京。但是袁世凱取代孫中山成為大總統後,國都又回到了北京。



至於提議伊犁作為國都的,這個應該不太現實。但是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


也就是說孫中山認為如果只是掌控中國的核心區域,定都武昌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要控制住新疆,西藏,蒙古等邊疆之地地,西安是不二的選擇;如果站著更高的角度,想要制霸亞洲,那麼伊犁是絕佳的選擇。

伊犁處於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輻射整個亞洲。定都伊犁,是隱藏在孫中山心中一個巨大的野心:制霸亞洲!

但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在辛亥革命爆發時,孫中山的實力甚至連控制核心區域都做不到,更不用是新疆西藏等地,至於制霸亞洲,那還只是一個夢。

因此,孫中山當時最中意的建都地點應該是武昌。


小鎮月明


中國歷史上新王朝的建立,選擇國都方面,無非有兩種,沿襲舊都,另立新都,而新都的選擇大部分以自己的勢力為中心,比如朱棣遷都北京,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鞏固根據地同時抵禦蒙古入侵。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中華民國建立,革命黨人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如何選擇中華民國的首都成為了一個難題,革命黨人和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都希望將首都設立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

當時提出的建都意見很多,北京,南京,武昌,廣州,西安等地都曾是備選的中華民國建都之地,但是建都伊犁確實有些天馬行空和斷章取義了。

關於建都伊犁這個說法的起源,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是孫中山和章太炎關於中國形式的討論,其中孫中山有這樣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

或許在當時的孫中山看來,伊犁身處歐亞腹地,而中國東邊臨海,北有強敵,若想開疆拓土唯有西部的餘地最大,建都伊犁輻射中亞地區,屆時中國就可以稱霸整個亞洲。

其次,將中國首都向西內遷,打開了戰略縱深,可以避免直接面對列強的入侵。

這個觀點左宗棠的“中國的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的看法頗有些相似。

其實這種說法只是對於未來中國的一種設想,也可以看作孫中山的野心,但是在討論民國建都的時候並未提及,在當時看來伊犁完全不具備成為中華民國首都的條件。


一點點歷史


我看了有的答案說,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提議以伊利為民國首都,其實是對孫中山說的話斷章取義,也許是孫的玩笑話吧。

孫中山怎麼會如此弱智呢?首先國都要考慮建在國家的中心位置和發達的地方。國都有保衛領土的責任,扶貧不是它的主要職責。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保護國土和人民。



Δ孫中山

再者說了,伊利的位置在哪裡呢?看看地圖,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邊陲,在新疆的邊界,和白俄羅斯及蒙古國接壤,孫中山會提議在這建國都,緊鄰兩個國家。前蘇聯都知道用外蒙古獨立做為緩衝地帶,孫中山難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嗎?除非他傻了。

清朝末期這個地方不但是貧瘠之地,也是落後的地區,清朝時,葛爾丹曾發動叛亂想自治建立大汗國,這個地方從古至今是不穩定的地區。想想看,孫中山會提議在這建國都嗎?會放著祖國南、北位置很好的地方不去建國都?

其實辛亥革命勝利後,提議最多的是在武昌、南京這兩個地方建都,武昌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南京是六朝古都,人傑地靈,而最後拍板的是在南京建都。

建國都是國家大事,其中肯定要慎之又慎,其中有人提議在廣州,這一提案几乎被通過,假如通過了這提案,我們現在的標準語應該是粵語。在考慮建都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討論過伊利為國都的問題,假如國父提議,沒有附和和討論是不是很不正常呢?

我們眾所周知的原因,辛亥革命並沒有完全勝利,最後被袁世凱篡奪了勝利果實,這也不難理解,中國從南到北造反成功的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沒有例外。

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孫中山想讓他去南京就任大總統,老袁也不傻,他的根基在北方,革命軍大多數人在南方,到了南京就任豈不是陷入革命軍的汪洋大海嗎?他堅持北京就任大總統。



Δ袁世凱

提議了那麼多地方,還不是袁世凱說了算,除了北京哪都不去!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孫中山只能妥協,南京成了有名無實的國都。假如孫中山提議在伊利建都,我估計袁世凱會笑掉大牙的。在哪建都,其實就是南和北,袁和孫的較量。綜上所述,辛亥革命勝利後,有些人說孫中山提議在伊利建國都是子虛烏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