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稻的分蘖发多了,后期该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后期水稻倒伏?

红尘过客69952250


关注稻麦巴巴头条号,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分享经验,高产技术,解决实质性难题。

水稻分蘖过多时,容易导致群体密度过大,不仅影响大穗,而且容易导致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甚至后期发生倒伏等。


因此对水稻分蘖过多田块,宜注重抓好以下管理措施,防止后期水稻倒伏等,以提高水稻产量:


1.及时晒田。


对分蘖过多田块宜及早排水晒田,即可有效控制减少无效分蘖,以利大穗,同时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后期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抗逆性,并能有效预防倒伏发生。


注意田块要晒至田间出现犹如鸡爪状裂纹,田块周边开大裂,水稻叶片褪淡发黄,站至田间无脚印为止。


2.追施钾肥,控制氮肥。


水稻分蘖过多田块一般多为氮肥偏多影响引起。


水稻拔节孕穗期追肥时要不用或少用氮肥,并增施钾肥,以利促进茎秆粗壮,形成水稻大穗、增加穗粒数。


通常可以与水稻抽穗前20-25天左右,亩追施氯化钾15-20斤,也可以选用硫酸钾等钾肥。


结合水稻扬花至灌浆期,叶面喷施0.5-1%磷酸二氢钾溶液加美洲星或氨基酸等多元素叶面肥两到三次,七到十天一次,对预防水稻倒伏,提高产量效果更好。

3.喷施防倒伏药剂。


可以及时田间喷施调环酸钙或助状素等防倒伏药剂,控制株高,以促进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增强抗逆性。喷施时间最迟不宜超过拔节初期。


4.防治好病虫害。


水稻分蘖过多,通常或导致田间郁闭,即可诱发病害侵染,同时也容易诱集害虫产卵为害。


因此要重点对纹枯病、钻心虫及稻飞虱等害虫防治,以增强植株抗逆性,避免因病虫害影响引起水稻倒伏。


通常可以与拔节期及水稻破口前结合水稻总体防治等,喷施苯甲嘧菌酯或肟菌酯戊唑醇或烯啶吡蚜酮、或康宽等药剂,防治好田间病虫害。


5.加强后期水分管理。


水稻抽穗开花期田间要保持适当水层,灌浆后,田间保持干湿交替,不仅能使田面硬实,既稳根又保根养叶,又利抗倒,促进灌浆,并能防止氮肥过多贪青迟熟,以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分享经验,高产技术,解决实质性难题。


关注稻麦巴巴头条号,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点赞 转发 让更多的农民朋友看到!!


稻麦巴巴


在水稻稻秧插下田的那一天起,在水稻谷种直播下田的那一天起,看着田里的稀疏的稻秧,看着田里痩瘦的秧芽,心里就盼,早点发棵、早点分蘖、多多分蘖吧。



这是我们稻农正常的期盼,正常的希望,谁不希望插下去只一根,播下去只一粒,能发展到满满的一棵呢?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水稻分蘖也是这样:移栽时,直播时,也许为了增加单位面积的植株数,以增加亩产,行距密,株距也密。现在分蘖多了,那就更密了。

一旦株距和行距过于紧密,势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水稻无法接受阳光照射,不能很好的进行光合作用。一旦株距和行距过密,就行成了常常所说的密不透风。

水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通风透气,就生长困难,容易发生病虫害,许多分蘖变成了无效分蘖,变成了争夺阳光、争夺空气、争奇养分、争夺水分的无效分蘖了。

如果无效分蘖太多,稻禾会因见不到阳光,得不到空气,引发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等多种病虫害,严重时稻禾会软化、会枯萎,会倒伏,届时,水稻就反而会减产减收。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果断排水晒田,控制水稻根系继续发展,控制根系继续往上输送营养,让那些后期分蘖的支芽得不到营养而结束生长。

在出现了分蘖过多的情况后,要把稻田里的水彻底排放干净,让水田充分接受阳光的晒烤,要把稻田里的泥晒白、晒裂口子。到了控制住了继续分蘖,田间再灌溉不迟。

后期最好是采取浅水勤灌,或者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一旦分蘖过多,后期既要合理灌溉,更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啃食水稻茎管的稻飞虱,更是不能大意。

一旦分蘖过多,田里密度过大,肥料的管理更要科学,切勿施撒过多的氮肥,氮肥多了,水稻就会恋青,本来就密的水稻,如果再恋青,那就给倒伏创造了条件。



水稻如果因分蘖多造成的密度大,最好是让水稻瘦一些,瘦一点,反而可以抗病虫害,可以抗倒伏的。

我是一生做好人,稻谷是农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终都离不开的食物。让我们一同学习和研究水稻种植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也愿我的回筨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好人大司马


水稻的分蘖发多了,后期该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后期水稻倒伏?

水稻分蘖是水稻丰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如果对分蘖控制不及时,导致分蘖过多,不但不能增产,还会因为无效分蘖多,田间郁蔽严重,造成旺长,甚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一、导致分蘖过大的原因分析:造成水稻分蘖过多主要原因是前期水肥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是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较晚(东北地区一般6月末前后排水晒田,越往南可稍延后,越往北可稍提前),或者晒田时间短(一般需晒田3~5天),都能导致分蘖过多。二是施分蘖肥偏大,一般在水稻6~片叶时施蘖肥,为氮肥用量的40%,如果过大也会造成分蘖过多。三是插秧密度过大,一般各地气温、品种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插秧密度,插秧密度不要超过当地主流的插秧密度。



二、后期防止倒伏措施:一是水分控制,采取干湿交替、浅水灌溉技术。发现分蘖过多时立即排水晒田一周以上,控制分蘖持续发生。晒田要避开水稻减数分裂期(一般在7月中旬),此时如果预报有17℃以下低温要深水护胎。之后可进行间歇灌水,直至8月中下旬开始排水。二是在后期施肥管理上,在常规施用穗肥、粒肥的同时,可孕穗期采取根外施肥的形式增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和硅肥,对水稻壮秆、抗倒伏有明显作用。三是注意防除病虫草害。由于分蘖过多,很容易出现旺长,很容易受虫害和病害的危害,所以在防除旺长的同时,要及时喷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赤枯病和负泥虫、潜叶蝇、二化螟等病虫害。还要积极防除草害,以免争水争肥、郁蔽遮光。



综上所述,对于分蘖过大的地块,要采取上述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水稻生长,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以上为个人见解,难免有错误个纰漏,请多谅解。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农事指南”!


农事指南


问题:水稻的分孽发多了,后期该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后期水稻倒伏?


答案:①即时晒田,阻止控制水稻再分孽。②多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提高抗倒伏能力。③防好病虫害。

第一,水稻分孽过多,要即时晒田,阻止再分孽。水稻分孽的三大条件是水、肥、温度。氮肥过多,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分孽,肥料已经施下去了,就没有办法控制。控制温度也不现实。只有控制水稻的水分,便于操作,能起到控制水稻分孽的作用。具体操作是,当认为水稻分孽过多,会造成许多无效穗,再不要分孽了。这时就要立即晒田,控制水稻的水分,就能有效阻止水稻再分孽。打开排水系统,截断水源。水稻田排干水后,让太阳爆晒一周,达到人站在稻田里,田泥是硬的,脚底不会陷入泥下为好。如何晒田期间内,仍然在分孽,还要继续晒田,如果停止分孽,可以灌水了。


第二,多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提高抗倒伏能力。水稻分孽已经控制住后,就要多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为孕穗抽穗打好基础。用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促进孕穗和抽穗、培育粗壮健康的稻苗,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第三,防好病虫害。水稻在孕穗抽穗期间,秧苗已经封行,密度过大,通透能力减弱,容易发生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可以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和杀菌剂,防虫防病。


总之,水稻分孽过多,要立即控制分孽,减少无效穗,增加有效穗的结实率,提高产量。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水稻分蘖发多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都是由于人为管理不善引起的。为了追求产量盲目的增加移栽密度、氮肥用量不合理或者为了减少劳动时间长时间的大水浸泡,导致的分蘖过多的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效穗增多、空瘪率高、易早衰、倒伏及病害侵染的几率增加。那么后期应该如何管理呢?


1、晒田。根据前面说的两个主要原因,可以采取晒田的方式来抑制后生分蘖的数量并且能控制水稻旺长的状态。但是要注意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要晒田,否则会出现幼穗分化受阻和授粉质量低的负面情况。

晒田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减少田面中的有害气体及降低田面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通过人为的控制水分,来降低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引起的作物体内非可溶性蛋白态氮的浓度,是叶色由浓绿转变为正常的的嫩绿色;同时,也能抑制后生分蘖的萌发,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晒田,能够增加茎杆中纤维素的含量,提高作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



2、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和微肥。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引起的分蘖过多,除了这个不利影响之外还会出现贪青、晚熟、生育期延迟及易倒伏的情况。在发现水稻的分蘖过量时,除了采取晒田的措施外,还需要搭配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和微肥从作物内部调整。


磷酸二氢钾可以促进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从而控制养分向营养生长的输送。减轻营养生长的强度;芸苔素是植物内源激素,可以有效的调整晕血的生长;而微肥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通过补充微量元素,来让作物的生长更健康、生殖生长更有力。从而达到控制营养生长的目的。

那么如何避免分蘖或者营养生长过剩呢?

首先是控制合理的移栽密度。9寸×3寸或者9寸×4寸的移栽规格保证每穴株数不超10棵。

其次是合理施用氮肥,减少氮肥的浪费和用量。

还有一点是合理的管理水层。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技术,科学灌水、科学晒田。来达到避免出现分蘖或者营养生长过剩的情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分蘖发多了后期如何管理?

水稻分蘖是水稻插秧返青后必定经历的一个过程。通过分蘖可以增加水稻茎秆基数,这也就是增加了水稻抽穗数量,对水稻增收很有意义。但是,并不是分蘖越多越好。


分蘖过多的坏处

水稻分蘖过多会导致水稻田叶片过密过多进而导致田块通风降低、光照不足。分蘖过多的水稻还会出现茎秆过细,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倒伏,还会出现水稻贪青晚熟、空谷秕谷过多、产量降低等问题。

如何处理

对于分蘖过度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后期大面积的倒伏发生。

一是马上放水晒田。这是最快速让分蘖继续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且田需要适当延长时间重晒。

二是为促进水稻茎秆粗壮,每5天一次,连续喷施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直接给水稻补充磷肥,不仅茎秆变粗,提高抗病害能力。

三是为防止水稻贪青晚熟,在水稻抽穗成熟中后期应当想办法延长水稻稻叶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具体的是我们可以每天用竹竿在早上把水稻上的露水轻轻的打掉,这样可以延长阳光直射时间。


以上就是清水塘的建议。大家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好的办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我来自于洞庭湖区,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非常感谢你能够对我文章点赞、评论、转发。

洞庭清水塘


水稻分蘖过多会造成水稻无效穗增多,水稻秕谷增多同时在水稻成熟期容易出现水稻倒伏。可见水稻分蘖过多会造成水稻产量下降。


水稻分蘖过多怎么办?

水稻分蘖过多可以采取提前晒田的办法,在水稻分蘖完成80%开始晒田,晒田的目的是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和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同时可以减少田间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

如果在晒田后水稻分蘖过多要想挽回是没有办法只能给水稻增施磷肥提高水稻结实粒,增加千粒重,同时要做好田间病虫灾害的预防。

水稻后期防止倒伏主要要做到:

由于水稻在抽穗期和结实期不能缺水,因此要种植过程中要合理灌溉,在灌溉是做到后水不见前水即在灌溉后等水晾干透后再放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田的硬度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还可以采用昼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白天灌溉晚上排水,白天田间有水可以保持水稻田间温度和水稻水分充足,晚上气温较低可以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源对田间的过度浸泡造成田间湿度过低。



水稻在生长期应该注意观察水稻分蘖情况,在水稻分蘖完成80%就要提前晒田,或者在水稻分蘖末期水稻开始分穗也要晒田,做好田间晒田工作才能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同时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你对水稻分蘖过多,水稻易倒伏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补充。


乡下伢仔


水稻按产量计当属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南北均有种植。各地栽培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稍有差异。一般亩插2万穴左右,有效茎数每平方米450——600,有效穂数依品种和地区在15——25万之间。



分蘖过多怎么办呢?那只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控水

及时控水,晒田。可采用浅湿干的灌溉方法,做到两水不见面。重点在8——10叶期。一次浅水后地面稍干,地面出现裂缝再浇二次水。以此增加根系活性,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科学施肥

8叶期施肥应少施氮肥,此时施肥其肥效反应在10叶期。10叶期是水稻颖花分化和拔节的关健阶段,氮肥过大易造成基部第一节间伸长,后期会造成倒伏。

倒2叶期应增加磷、钾、硅肥的施用量,科学配方,在剑叶露尖时看苗施肥。

化控

拔节初期可以用助壮素、多效唑、调环酸钙等进行化学调控。

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氨基酸肥料和磷酸二氢钾。


雾中观你


扬穗肥前10天左右开始晒田,晒到地面有鸡爪裂纹,最好是脚踩上去没有脚印。我们北大荒这边,一般是6月末开始晒田,7月初追施穗肥,亩用量10---20斤的氯化钾或者硫酸钾,孕穗期和灌浆期各航化一次磷酸二氢钾+各种微肥,以及防虫防病的药剂。


执子之手60544321


至于水稻防止倒伏,通常情况下,在水稻完成分蘖后,要干湿交替浅灌。最有效的办法,是在除草剂除草后,分蘖前,每亩施用200g多效唑,二三天后覆水,这样可以缩短水稻三节,管壁增厚,从而达到抗倒伏的效果。老玩童谈种田,希望多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