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股权质押业务成券商“烫手山芋”

近期,在A股持续回调下,一度炙手可热的股票质押业务竟成了不少券商手中的“烫手山芋”。甚至,已有个别券商暂停了股票质押业务。

所谓股权质押,是属于一种权利质押,指出质人与质权人协议约定,出质人以持有的股份作为质押物,当债务人到期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就股份折价受偿,或将该股份出售并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10月10日,中信建投证券公告披露了四起因股权质押业务引起的仲裁事项,其中两项是中信建投以其自有资金,承接自然人黄卿乐、北京首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引起的纠纷。仲裁申请后,黄卿乐和首航波纹进行了部分还款,并提供了其他财产进行增信,9月10日上述仲裁申请被撤回。根据公告,这两起仲裁事项标的合计为1.869亿元,占中信建投2017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0.42%。

不仅仅是中信建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6日,自今年8月起已有兴业证券、华鑫证券、东兴证券、银河证券、和西南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了股权质押诉讼公告,涉及金额超过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经停止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券商,除了几家大型上市券商外,还有多家未上市的中小型券商。在北京理工大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冀看来,近期股价走低平仓风险再现,是多家券商暂停股权质押业务的最主要原因。

记者从多家券商内部人士了解到,除了部分券商暂停了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外,不少券商上调股票质押融资门槛,不仅要看股票质押融资金额以及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质押的相关比例,还要看质押个股资质和所处的行业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华南地区一家券商对股票质押业务设立了内部的标准: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今年一二季度利润不能为负等。

其实,股权质押业务此前多由银行和信托实施,券商直到2013年年中才正式开闸这项业务。然而时隔不到两年,券商业已后来者居上,成为股权质押领域的佼佼者。

“与银行和信托公司相比,券商的业务机制更为灵活,对A股市场更为熟知,拥有天然庞大的客户资源,有实力对质押股票的风险详细评估。”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目前券商的质押比例大多在五成上下,而银行、信托通常只有30%。此外,券商此项业务的放款速度也较快,融资年利率也一般不高于8.8%。

此外,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排名》显示,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最大的五家券商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银河证券。这五家券商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分别为705.45亿元、634.27亿元、594.46亿元、575.05亿元和569.20亿元。

(经济日报 记者:温济聪 责编:胡达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