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解放軍報:空中突擊部隊已成為陸軍部隊轉型發展的標誌性力量

解放軍報:空中突擊部隊已成為陸軍部隊轉型發展的標誌性力量

10月14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發題為《陸軍增添戰鬥力躍升“新引擎”》的報道,在介紹陸軍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時指出,“空中突擊部隊成為陸軍部隊轉型發展標誌性力量。”

“陸航部隊的成立,讓陸軍‘飛’起來了;空中突擊部隊的成立,讓‘飛’起來的陸軍更加‘善打’了。”報道稱,據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旅長武自強介紹,去年,空中突擊旅首次進入人民軍隊戰鬥序列,由此改寫了陸軍航空兵配合地面部隊的歷史,作為獨立的作戰單元,為新型陸軍建設插上了騰飛的“鋼翅”。

上述報道稱,去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閱兵場上,剛剛組建百餘天的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在閱兵序列中以首發陣容亮相,這注定是一個載入空中突擊部隊史冊的日子。

一年來,空中突擊部隊按照空地一體、協同攻防的思路,力求戰術引導和精確打擊的最優配合、地面兵力向遠方戰場的最快投送、突擊步兵和空中火力的最強默契,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戰場適應性與控制力。

回顧空中突擊部隊的改革發展史,陸軍參謀部航空兵局領導表示,“從‘能飛’到‘善打’,空中突擊部隊是陸軍轉型建設的重要成果。”

空中突擊部隊是一種新概念的作戰力量,在很長時間內,世界上只有美軍擁有成規模的空中突擊部隊。作為陸軍由平面作戰向立體攻防轉變的標誌性力量,解放軍陸軍的空中突擊旅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中首次進入人民軍隊戰鬥序列。

在軍方權威媒體近一年多來的公開新聞報道中,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和中部戰區陸軍第83集團軍均有空中突擊旅亮相。

據央視報道,“空中突擊旅是通過整合步兵和直升機部隊改組而成的,他們和普通陸航部隊的區別在於:陸航旅是駕駛直升機完成的反坦克、空中偵查、火力支援和運輸人員裝備等作戰任務,步兵和陸航分屬不同的部隊,作戰時根據戰場需要才臨時組合到一起。而空中突擊旅是直升機搭載步兵進行立體作戰,在武裝直升機和地面火炮的支援下,進攻敵方的關鍵節點。空中突擊旅的編成裡既有步兵營,又有直升機營。”

《解放軍報》今年7月12日發佈陸軍參謀部袁自亮的文章《從空中打贏地面戰爭——對加快陸軍空中突擊力量建設的思考》曾介紹說,空中突擊力量是以輕型步兵為對地突擊的兵力主體,以直升機為空中機動、空中勤務和對地突擊的基本平臺,實行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勤務直升機混合編成,集空中偵察預警、電磁對抗、對地火力打擊和兵力突擊為一體的新型合成作戰力量,具備較強的全員快速反應、空中快速機動、靈活機動部署和大縱深超越突擊能力,是陸軍貫徹“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要求的骨幹力量和新的戰鬥力增長點。

文章指出,“這一新型力量結構編成模式具有五個鮮明特色:一是將地空合一的力量編成模式向旅營級戰術單元延伸,促使陸軍在作戰方式上實現從平面向立體跨越;二是藉助直升機等中低空平臺“隨處可飛、隨處可降”的優勢,在機動能力上實現從低速向中高速跨越;三是作戰半徑較之同級別地面力量有了數倍擴展,當日最大任務前出跨度可達近千千米,作戰範圍上實現從近距向中遠距跨越;四是在實現地空力量合成的同時,還配載了空中偵察預警、電子對抗、指揮控制等多種任務模塊,在作戰能力上實現從相對單一向多能並舉跨越;五是通過創新性的力量結構和編成模式,使新型陸軍獲得空中快速機動、大跨度超越突擊、全向多方式作戰等諸多能力優勢,未來排兵佈陣和力量運用可以有效擺脫傳統戰場的諸多束縛,在作戰模式上實現從‘線性’向‘非線性’跨越。”

“加快陸軍空中突擊力量建設,不僅是對現代陸戰制勝機理深入剖析的結果,也是‘從空中打贏地面戰爭’這一陸戰創新理念的物質支撐,更是努力探尋新型陸軍建設基本規律的科學選擇。”袁自亮在文章中指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軍空軍空降兵軍也在去年組建了空中突擊旅。

中國軍網今年9月3日報道空降兵某空中突擊旅在第七屆吉林長春空軍航空開放日活動上近距離亮相時稱,“空降兵某空中突擊旅作為去年改革後組建的‘空地一體、以空制地’的空軍新質作戰力量。”

報道指出,空中突擊力量相比於傳統的特種作戰部隊可以依託空中投送平臺和火力平臺,採取空地一體方式連續奪控、蛙跳突擊,也可抽組模塊化作戰單元執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空中安保等多樣化非戰爭軍事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