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林芝市巴宜區,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
巴宜區原為林芝縣,林芝古稱工布,曾譯尼池;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西藏解放初期,築路測量隊員到此,將尼池寫成了林芝;設縣時,考慮到當地不但有大森林,而且又出產靈芝菌,故名。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之東,念青唐古拉山麓;雅魯藏布江中游與尼洋河流在此相遇,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區域,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譽;這裡是西藏生態旅遊中心,已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旅遊目的地,入圍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巴宜區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是林芝市市政府所在地,境內有西藏農牧學院,這裡東接墨脫縣、南鄰米林縣、西部和西北與工布江達縣毗連、北部和東北與波密縣相通。巴宜區原為林芝縣,林芝古稱工布,曾譯尼池;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西藏解放初期,築路測量隊員到此,將尼池寫成了林芝;設縣時,考慮到當地不但有大森林,而且又出產靈芝菌,故名。

下轄2個街道、3個鎮、3個鄉:八一街道、雙擁路街道,林芝鎮、百巴鎮、魯朗鎮,更章門巴族鄉、布久鄉、米瑞鄉,其中,米瑞鄉地處雅魯藏布江北岸,素有林芝糧倉之美稱。區政府駐雙擁路街道尼池路4號,總面積10237平方千米,總人口4萬。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巴宜區歷史可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據考證,在四五千年之前,境內已有人煙。明朝屬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轄區。清代原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後在境內置塔工基巧(總管),轄則拉、德木、覺穆、東久等宗。1959年9月,則拉宗、德林宗和貢穆宗合設林芝縣,駐地尼池村。

1960年設八一區。1964年屬拉薩市。1986年設林芝行署成立,隨屬至今。1987年,八一區改為八一鎮。2005年10月,林芝縣政府駐地由林芝鎮(原達則鄉)遷至八一鎮。2015年3月,林芝縣改設林芝市巴宜區,區人民政府駐雙擁路街道尼池路4號;並撤銷八一鎮,設立八一街道,雙擁路街道。2016年,林芝市巴宜區從八一鎮析出設立白瑪崗街道、覺木街道。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這裡有著西藏最低的海拔、最佳的氣候;區境南部是岡底斯山餘脈,北部屬念青唐古拉山支脈,最高峰加拉白壘峰海拔7300米;尼洋河是位於雅魯藏布江北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米拉山西側的錯木樑拉,在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全長307.5公里;這裡多溝谷地,著名的雅魯藏布江馬蹄形弧彎峽谷,有尼洋曲河沖積平原。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境內屬高原溫帶溼潤半溼潤季風氣候,雨熱充沛,年平均氣溫8.5℃,無霜期17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54毫米。

這裡也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三大原始林區之一,被譽為青藏高原的生物基因庫、綠色寶庫。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有獐子、馬熊、黃狼等2000多種野生動物;有松茸、靈芝、牛肝菌、猴頭菌、金耳等70餘種食用菌;有云杉、樺樹、漆樹等主要樹種;有蟲草、紅景天、天南星等具藥用野生植物千餘種;有青稞、小麥、豌豆等農產;有金、錫、水晶、石棉、綠柱石等礦產。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巴宜距首府拉薩400公里,距林芝機場約50公里,距西南中心城市成都1700公里,這裡交通方便。318國道、306省道過境,川藏公路橫穿縣境223公里;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拉林鐵路)過境,設有林芝站;這裡距離林芝米林機場50公里,有專用公路通達。


西藏江南,當雅魯藏布江遇見尼洋河,林芝市巴宜區

這裡是進藏旅遊最佳適應地,有著獨具特色和魅力的旅遊資源;境內有苯日神山、桃花溝、帕隆藏布江、布如溝溫泉、東久自然保護區、喇嘛嶺寺、第穆摩崖石刻、巨柏林、雅魯藏布大峽谷、魯朗林海、魯朗瑞士田園風光、色季拉生態保護區、幫納桑樹王等景點。

其中,帕隆藏布流域是中國三大原始林區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季風海洋性冰川分佈區;喇嘛嶺寺是林芝地區最具特色、最大的紅教寺院和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場所;魯朗小鎮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戶外小鎮稱號,森林覆蓋率達80%,是西藏生態旅遊示範區。尼洋河又稱尼洋曲、江達河,她是雅魯藏布江北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米拉山西側,在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清《乾隆內府典圖》作尼洋楚必拉;尼洋楚,藏語意為以娘氏家族名命名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