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老汝州,趟将窝”,为啥土匪那么多?(二)

“老汝州,趟将窝”,为啥土匪那么多?(二)

清末民初的豫西直隶汝州地区(汝州汝阳鲁山宝丰郏县)土匪蜂起,刀客横行。1913年河南督军张振芳,把汝州烧汝窑大营镇划归宝丰,贬直隶汝州为临汝县,归许昌地区管辖。

“蹚将”是民变武装大大小小头目们的自称,推而广之,老百姓就把民变武装的所有成员统称为“蹚将”。蹚将”一词中的“蹚”字,其原意是在较浅的水中行走,如“蹚水过河”。引申开来,到社会上混人物也叫做“蹚”,如“蹚光棍”。混得好就算蹚的开,混得不好就叫蹚不开。老汝州的白朗带领众蹚将横行了半个中国,虽然后来打着反袁世凯的旗号,但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蹚将,至于白朗的那些手下,更是个个都是精光强悍的蹚将,可谓是豫西趟将的“模范带头人”。老洋人张庆十万之众过府穿县,攻城拔寨,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搅了个天翻地覆,乌烟瘴气。频繁地天灾人祸助长了蹚将的滋生,老百姓为了自身安全也纷纷筑寨买枪用以自保。结果搞的是民匪不分,亦民亦匪。

“老汝州,趟将窝”,为啥土匪那么多?(二)

老洋人并非洋人,他本名张庆,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因他长得身材高大,黄发深目高鼻,颇似洋人,所以后来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老洋人”。

1922 年10 月23 日由西向东,10 天之内,横贯河南省,从豫西一直打到皖西。其间,数万人的匪队,高举着“河南建国军”的大旗,呼喊着“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作幌子),沿途经过鲁山、方城、叶县、舞阳、郾城各县境,在京汉线上打垮了靳云鹗陆军第十四师的狙击,进入豫东。豫东各县驻军根本未曾料到匪队来势如此迅速,措手不及,以至上蔡、项城、沈丘、新蔡诸县城,相继被老洋人攻占。

攻下纵火焚烧阜阳城。一时间,城内火光冲天,在商民一片哭喊声中,数千名杆匪背着、抬着劫掠的财物离开阜阳,于5 日拂晓返回河南境内。随后数日内,土匪士气大振,先克息县,架走基督教牧师、美国人巴牧林父子;再陷正阳县,架走基督教伦敦会牧师、英国人贺尔门;继而掘断京汉铁路明港至信阳的一段铁轨;然后沿京汉线北上,相继攻下遂平、郾城等县。

“老汝州,趟将窝”,为啥土匪那么多?(二)

10 月下旬,老洋人在攻打鲁山县城时,就仅用喊话形式,允诺给以金银钱财,便换取了守城官兵的开门揖盗,并获得了大批枪械子弹。而活动在豫西的其他杆匪则纷纷前来合杆。

1923年11月,张庆攻下河南淅川县后,纵容部下烧杀抢虐、奸淫妇女。

在短短几天内,张庆匪部就焚毁房屋近3万间,杀死无辜百姓4326人,将尸首扔进丹江河中,鲜血染红了整个丹江。幸免遇难的百姓,被张庆强行拉来驮运抢劫的物资。如果中途力竭无法胜任,土匪便随意枪杀,一路上都是被土匪枪杀的老百姓尸首,简直是人间地狱。

在湖北郧西县,张庆部下奸淫妇女的罪行令人发指。他们到处搜索妇女,一经发现,立即强行绑入匪窝,肆意糟蹋。

“老汝州,趟将窝”,为啥土匪那么多?(二)

洋人匪祸是民国时期危害最大的匪祸之一,其人数之众、范围之广、杀人之多都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就凭他的残忍程度,如果不是当年死于内部火拼,继续为患下去的话,估计能够成为民国第一巨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