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

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呢?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因为,他们可能在假学习、假努力。那么如何改变呢?听听升学君怎么说!看完记得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

01

大人和孩子,都可能在“假努力”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坐在班级第一排,特别乖巧、安静,甚至乖巧到了老师会忽略的地步。

但是在一次大考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

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后来找老师私聊:“孩子平常很听话,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老师也觉得奇怪,就说:“这样吧,咱们再观察一下,您观察家里,我观察学校。”

经过两周的观察,家长和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

在学校上课时,不管老师在讲课、展示PPT、提问……这个小姑娘都在记笔记,甚至有时候,老师翻PPT比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着屏幕,然后快速地记下来。

而孩子的爸爸反馈的信息是,她每天回到家,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一个非常精致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笔记再誊写到这本子上,直到深夜。

看到这,大家应该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看起来,这个小姑娘确实很勤奋、很努力,但事实上,由于方法得不得当,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假努力”。

02

低质量勤奋下掩盖的真懒惰

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有以下两种类型的“懒惰”:一是肢体懒惰,二是用脑懒惰。

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用脑懒惰的学生,则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们说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别人在玩的时候,她在学习,但最后又没有理想的成绩作为回报。

导致既没玩到,又没学好,这样的“勤奋”,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我常见到这样一种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从容,简单地说就是玩也玩了,学也学了。

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上课的时间利用得很“走心”,

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03

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2. 善于思考和总结,善于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

3.勤奋之前请先思考。

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哪些不好……我目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急需解决,哪些我可以自己解决,哪些必须求助于老师……

4.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我们父母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地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长时间的学习可能是因为发呆,聊天,看手机。所以,孩子们请不要再表演勤奋,家长请关注孩子,辨别勤奋的真伪。

复习要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多做题。复习的作用是要熟能生巧。所以复习阶段,要多做一些题型,当然也不是说要搞题海战术,要把握一个度。做一份题目要有一份题目的收获。题无非是就那几种类型,做完一份题目以后要及时反思,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3.一定要在反馈矫正上下功夫,正确对待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04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 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 明确先做哪件事情,有计划。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这里我的建议是,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来越少,对的必然越来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错误,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3.要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小明之前在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过听课的重要性。

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课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提醒。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从五分钟开始,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背一首诗,慢慢延长这个时间。不放让孩子分心的东西在身边。必要时家长陪伴、提醒。

4. 执行力。

前面讲的内容,可能让大家热血沸腾,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让学习热情发挥最大效益的法宝,是执行能力。真正的强者,不是强在制定计划,而是强在执行力上。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05

家长怎么帮?

1. 用行动代替抱怨和唠叨。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帮手,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一种“伪关心”。我们要做的有:

孩子写的文章读一读;

孩子的单词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做错的题问问他自己能否总结经验教训。

2. 钱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学习,一定是需要花钱的。给孩子学习上花的钱,不能算作消费,而应算作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

课外补习和辅导资料千万不要贪多,不能盲目跟风,适合才是硬道理。

对于孩子阅读的需求千万不要吝啬。要定期给孩子买书、买好书,扩大孩子的阅读面。读书的好处,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3.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家长要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的主业、他的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学习自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4.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当孩子放学时,作为家长一定和孩子聊几分钟,了解学校今天发生的事情,等到孩子进入聊天的状态之后,再自然而然地问孩子有关作业的事情,这里有三个问题比较重要: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5.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作为家长,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好多大人都还不会呢,何况大脑处在发育中的孩子)。

比如五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

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6.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作为家长我们可不能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到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始终应该保持在同一条战线,那就是为了孩子好,至少我们应该做到各自该做的。

对于老师,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对于家长,贴心照顾和教育好孩子,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这是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

今天升学君分享这份12条父母规,希望所有家长,都好好理解阅读,做个好父母。

父母规12条:

为了孩子,请每天读三遍!

01

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

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02

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03

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04

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05

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06

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07

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08

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09

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

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

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

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

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其实:孩子“假努力”,家长“假关心”

写在最后: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难,你所亏欠的,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还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