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中華民族信什麼?

這個話題一直是中外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道教?儒教?抑或是本土化了的佛教?好像都是,但是又好像都缺點什麼。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餘年,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如果一個文明沒有信仰的支撐,是不可能延綿不絕的。那麼中華文明的信仰到底是什麼呢?

如題,中華文明的信仰是祖先。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為什麼說“祖先崇拜”是中華文明的信仰?

每逢清明節或者過年,中國人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

印象中小時候父母給祖先們上墳的時候,一邊燒著紙錢,一邊會在嘴裡面會唸叨著:“爸、媽,給你們送錢來了,你們在下面好好花,要保佑子子孫孫們平平安安、興興旺旺!”

為什麼他們會去唸叨呢?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佛教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六道輪迴。但是中國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到“陰間”,並會永遠地生活在那裡,成為能夠“保佑”他們的“神”,所以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唸叨”來獲得祖先們的庇佑。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大型祭祖活動)

這也是中國人始終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主要原因,因為沒有“子孫後人”的話,祭祀的香火就斷了,死去的祖先們在陰間就會成為沒有錢花的“孤魂野鬼”。

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子孫後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祖先。甚至對於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也不過兩件:

國之大事,在祀(祭祀)與戎(軍事)。——《左傳》

一直到科技昌明的今天,中國相當多的地方還保留著祠堂這一專門祭祀祖先的場所,而且祠堂所佔據的位置一般都是村落的絕對中心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中國的祠堂)

而對比之下,基督教的主建築是教堂,伊斯蘭教的主建築是清真寺,佛教的主建築則是寺廟。總之一句話,中國人的廟供的是“祖先”,其他民族的廟供的是“神”。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牲口房)為次,居室為後。——《禮記》

所以,和西方人的“上帝崇拜”一樣,“祖先崇拜”是中國人的信仰,這種信仰是深入骨髓的,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

為什麼中國會形成獨特的“祖先崇拜”?

其實,祖先崇拜這一“獨特信仰”,在早期社會中並不是中華文明所獨有。

比如歐洲的天主教文明,人們會在萬聖節的時候為去世的親屬點燃蠟燭,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教堂則會在11月2日正式為去世的人做彌撒。而印度教中則有一個儀式叫“塔帕納”,當一個家庭中有人去世,每年十月份,家中的男人們會在恆河投放寫著梵文的讚美詩祝先人早入輪迴。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天主教的彌撒儀式)

但是同時我們又知道,天主教更注重的是“上帝崇拜”,而佛教更注重的是“佛陀崇拜”,“祖先崇拜”在這些文明中並沒有像在中國那樣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要從中原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說起。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原地區的地理環境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

  1. 中原地區的環境是相對封閉的。
  2. 黃河的流向是由西到東,基本上在同一緯度;

對於第一點,中原地區,往北,是無法逾越的大草原;往南,是難以利用的沼澤和森林;往西,是不利於灌溉的高原;往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只有處在中間的中原地區是沃野千里、一馬平川

對於第二點,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統一緯度上的區域,在資源配置上差異不會太大,這點在黃河流域體現得尤為明顯。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被圍起來的中原腹地)

這樣一塊“封閉”+“大同小異”的土地,使我們的祖先們早早地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定居文明”,這也是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自給自足的“定居文明”中,子孫輩的生活只能是祖輩們的重複,因此,祖輩們的智慧和經驗至關重要。年輕人通過學習祖輩們流傳下來的經驗,從而知道什麼時候春耕,什麼時候秋收。流傳至今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最好的寫照。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慢慢地,祖輩們便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祖先崇拜”也因此慢慢成型。

我們對比一下同樣是古文明發源地的兩河流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兩河流域地形圖)

對比剛剛提到的中國中原地區的兩個特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差異就很明顯了:

  1. 每一座城市及其衛星城市都被沙漠等地形分割開來;
  2. 兩河的流向整體上是由北向南,資源配置相對不均衡。

這種地形下,人們往往需要穿越沙漠或者北上到兩河上游去,通過貿易去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源。因此在蘇美爾文明中,無法形成像中國中原地區那樣“自給自足”的“定居文明”,不同地區的物產必須經過大量的置換,由此而形成的是極具流動性的“大商業”文明,這種文明成了將整個社會生活整合起來的粘合劑。

因此,“大商業”取代了“血緣”成為了人們維繫團結的紐帶,緊接著,新“共同神”也隨之取代了最初的“祖先”成為了人們新的信仰。於是,大量的蘇美爾神廟開始拔地而起。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蘇美爾神廟)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在地理環境的影響下,其他古老文明的“血緣紐帶”慢慢斷裂,而中國的“血緣群體”卻不斷擴大,從家族到部落,再從部落到最初的國家,最終形成了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的中華文明。

總結:“祖先崇拜”作為中華文明的信仰,給中國歷史帶來了什麼?

文章開頭提到,一個文明能否淵源流傳地傳承下來,取決於這個文明是否有著共同的信仰,因此,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祖先崇拜”,正是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的根本所在。

一、從“祖先崇拜”到“炎黃子孫”

作為中國人,我們一般稱自己是“炎黃子孫”,“炎”指炎帝,“黃”指黃帝,這兩位中華文明體系的締造者,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炎黃二帝)

從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就已經融合了周邊少數民族,炎黃始祖觀的信仰成為了周邊各民族的共識,這是華夏民族炎黃祖先崇拜的外延擴展和輻射。華夏民族的統一信仰由此逐漸形成。這種信仰支撐著炎黃子孫共同去認同和維護國家的統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即使是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大一統”也始終是整個社會的主旋律,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華夏兒女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各種實現“大一統”的方法,形成了璀璨的“百家爭鳴”盛況。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百家爭鳴)

這種堅持和維護,使得中華民族雖然歷經磨難,卻仍然保持著“大一統”的姿態

,屹立在世界之林,避免了歐洲式的分裂

二、從“祖先崇拜”到“禮儀之邦”

“祖先崇拜”的信仰,在中國古代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衍化出人們長期恪守的“禮”。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禮儀之邦)

夏商周時期,基於“祖先崇拜”下的血緣政治具體表現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在這種模式下,行政權和土地所有權達到了統一,而這種統一的權力又是按照宗法制依次遞進分配的,因此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中國人信什麼?淺述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祖先崇拜”

(宗法制和分封制)

為了使分封下去的這些“叔伯兄弟們”能夠明確尊卑,規範言行,“禮樂文化”應運而生。基於宗法制度的“禮”從外部提供一種強制的社會規範,而基於審美情感的“樂”則是從內部塑造一種自律的文化規範

雖然東周末年,“禮樂文化”隨著宗法制的衰弱一度出現崩壞,但是由“禮樂文化”衍生出來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範卻一直傳承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主要特徵。

綜上,在“祖先崇拜”的支撐下,中華文明得以完整和延續,傳承五千年,至今生生不息。同時,“祖先崇拜”衍生出的“禮”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徵,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眼中的“禮儀之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