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 龙山风穴洞遗址附近现状

汝州风穴寺作为千年古刹,古来,寺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之说。位于风穴寺东南附近龙山上的两个风洞,古名为大风穴和小风穴,被列入风穴寺七十二景中的第一和第二位。清代汝州进士任枫《风穴志略》记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因为风穴山是汝州乃至全国的名山,风穴山有两个风洞在周代之前在全国就很有名气。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因名风穴山,寺因山名,而取名“风穴寺”。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 龙山风穴洞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曾经对风穴洞比较关注,亲来汝州考察。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今所谓风穴者已夷以矣。”风自城北风穴山中出。龙山之阳,有大小两个风穴。大风穴深不可测,可达禹州、新密。《风穴志略》云:“穴壁石坚润而灵,击之铿然清越。往往天将风,穴辄吼。不移时,而风出,洞深数十里,猛不可挡。”小风穴在龙山之半,“不雨而湿,云气之所出入也。内有生成石梯,滑溜不可下,附之呜呜有声,能作风”。汝州北部为嵩、箕山,世传山中有穴,每雨欲来,洞中先有大风,煞是強烈,故汝州风穴寺即以临山而建而得名。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 龙山风穴洞


千古以来,河南汝州有一大奇观,享誉华夏,曰“汝州风”。宋高僧释慧空有《颂古》诗曰:“钱塘潮来,成都药市集;叵耐汝州风,吹落毛僧笠。”把钱塘潮、成都药市、汝州风推为全国三大传奇,尤感叹汝州风之大。《中国风土谣谚释》说:宋时谚有:“汝、许、濮三大:汝州风,许州葱,濮州钟。”讲的是河南汝州的风大,许昌的葱大,濮阳的钟大。“汝州风”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收入《中国汉语大辞典》中。汝州风的由来,古来莫之有定论,尤增加了“风穴洞”无尽的神秘,最期待学者的探研。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 龙山风穴洞近照


  据实地察看,风穴洞遗迹位于风穴寺山口东大约一千多米的龙山半山腰上,洞口面西,由于年代久远洞体出现大面积垮塌,今只能看到约数米深的洞穴,往里有东西向的石缝太窄无从测量。但此洞也有人怀疑不知是否是以前的风穴洞,更不知是志书上所记载的“小风穴”或者是“大风穴”?

“寺院依旧,洞穴已非”——传说中的汝州“风穴洞”(图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