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雪节气来了,农村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有何道理?

新大风歌


今年的大雪节气发生在2019年12月7日,也就是明天,明天是农历冬月十二,大雪节气对于冬天来说,意味着彻底的寒冷,小雪节气寒潮冷空气尚且处在频繁南下的阶段,到了大雪节气,各地气温开始持续下降,雨雪天气增多。而且大雪节气15天后就是冬至节气,冬至也是“数九天”的开始,是进入一年中最冷一个阶段的开始。

这里要说明,大雪节气中的“大雪”是一个气象名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大雪,而“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中的雪是现实意义上的下雪,那么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呢?

原则上来讲,这句俗语是古人在农业文明时代,经过千百年观察总结出的经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价值很强。

在大雪节气之前的小雪节气来临时,爷爷就跟我们说“小雪不见雪,大雪满天飞”,说小雪节气没有降雪,可能大雪节气会迎来大雪满天飞。今年小雪节气阿冰老家是大晴天,明天就要迎来大雪节气,看看明天的天气真如老辈人说的这样,会有大雪满天飞。

不够如果大雪节气下大雪,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大于却是有很大的好处。“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这句俗语就是根据大雪节气气候变化来预测未来庄稼收成情况的。

首先大雪节气来临,气温将显著下降,这个时候若下一场大雪,对于庄稼来说,无疑是给田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被”,能够对庄稼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在阿冰河北老家,冬季种植冬小麦,有一层大雪保护,能够防止小麦因为寒冷造成的损失。

另一方面,大雪覆盖田地,庄稼地里的害虫、虫卵等就可以被冻死,这对于开春之后的小麦等庄稼会有很好的增收作用。并且庄稼覆盖白雪,到了春暖花开,白雪融化,又能够很好的滋润庄稼生长发育。

正是站在这种现实意义上来考虑,所以“大雪兆丰年”是一句很有道理的俗语。

但是大雪节气不降雪的话,意味着冬天该冷的时候不冷,气候反常,可能会是一个暖冬。而在我们北方地区,暖冬往往会使整个冬季都干旱少雨雪,庄稼地里的小麦等农作用得不到白雪的保护,也没有充分的水分滋润,生长会受到限制。更担心的是,在土壤中过冬的病虫害和虫卵等不会被冻死,到了开春,害虫危害庄稼,粮食收成有损失,可不就是“无雪要遭殃”吗。

所以说这句俗语在农业生产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气候变化莫测,有时候天气预报都不能准确预知,所以这些老俗语更多的作为参考就好,不要过于较真。


李阿冰


大雪节气来了,农村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有何道理?

今日是大雪,而今年大雪飘飘的到来,又比2018年来的稍晚了一些。这是为何呢?就拿我们这边来说,在大雪的节气里,并没有看到“雪花飘飘”,相反的是今天的大雪节气,特别的暖和。how matters stand!这大雪的日子不下雪,这以后的天气会如何呢?而农村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有没有道理呢?李子来回答: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这句俗语的背景

在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老百姓没有去上工的地方,而田地就是古时候劳动人民的生存保证。所以说老百姓是靠地吃饭的,但是来说“人要靠田,田要靠雨”,雨水对地里的庄稼是非常重要的,当遇到天灾洪涝的时候,老百姓地里的庄稼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而这样的情况对农民们在来年是否填饱肚子都成问题。

如果一年中,气候是非常适宜,而天又丰调雨顺,这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丰年,他们也是庆祝今年丰收的日子。如果一年中,天气反复无常,雨水又不及时,而老百姓们,在今年没有获得丰收,连吃饱都成问题,所以这对老百姓来说,是遭殃的一年。而古代劳动人民认为,在大雪这一天,天气是否下雪关系着来年的丰收,因此就出现了“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的背景。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为什么说“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农村俗语说的好“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笔者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差,因为该冷的时候,一定要冷的,该下雪的时候,下雪会利于庄稼的正常生长的:

1、大雪下雪有利于土壤的保暖,而且还积水利田。

在下大雪后,在人们看来是比较冷的,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却是好事一件。就拿麦子来说吧,下雪以后地里麦子的旱情解决了,而在大雪的封盖下,麦子就好像盖上了一层棉被一样,其下面的麦根被大雪覆盖在下面,有利于小麦的越冬。当春天寒潮过后,麦田里的水分也充分的留在了地里,这样有也利于麦子在后续生长的。

下大雪后一些地里的害虫也被冻死。在下雪的时候,虽然土地里的温度上来了,一些害虫不会被冻死。但是在来年雪化以后,为了化雪,地里因为吸收热量,而这时地里就异常寒冷,从而把地里的一些害虫给冻死。因此农谚里害虫就有了这样一说:“过冬容易过春难,害虫难过春亡关”。

2、“大雪不下雪,会有倒春寒”,而倒春寒会影响来年庄稼的生长。

古人俗语里这样说过“大雪不冻,会有倒春寒”。根据农谚说,在大雪的时候如果是非常暖和不下雪,那么寒冷的日子就会在后面,特别是在春季三四月份的日子,那时候的气候是反复无常的,而一些倒春寒现象就频频的发生。

而倒春寒对农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就拿2018年的三四月份来说吧,一股倒春寒冷空气在三四月份把大部分产区的苹果花给冻死,而在2018年的秋季全国的苹果出现了减产,在减产后2019年5月份就出现了天价苹果。所以来说,这倒春寒不仅影响着农民,也影响着消费者。所以就出现了“大雪不冻,会有倒春寒”。而倒春寒的到来,对人们来说也是比较不利的。

总上来说

按照农村俗语来说“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古人们在历经了千百年的生活才得出的宝贵经验。但是按照现在科学依据来说,这句农村俗语有这偏差,科学认为大雪的到来,天气是否冷暖是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作祟,至于明年的倒春寒现象,现在不能预测的。所以来说,至于这句农村俗语是否有道理呢?大家来讨论。


李子说农


相信很多人以前就听过这样一句话“瑞雪兆丰年”,意思六七说在冬天下雪的话,就预示着来年就一定是丰收的年份,不用担心,来年的收成不好的问题。民间传着,这句俗语就成了“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以前不太懂这句俗语其中的道理,但后面上学以后就慢慢懂了,这句俗语前半句是具有科学道理的,后半部分就太绝对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冬天的时候,温度都是非常低的,庄稼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就很容易被冻死,但如果被大学盖住的话,反而会因为雪下的温度而存活,庄稼的根系得以存活,到了来年春天,小麦就可以活下来,这是第一个点;第二是因为有些地方干旱的话,大雪消融形成的水,能够很好的补充庄稼的水份,保证了庄稼的降水充足;第三是因为雪的积压能够保证小麦有足够的空气,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才能说“瑞雪兆丰年”,同理如果不下雪的话,小麦就不能及时获取水份,根系会被冻伤,会造成减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人工给小麦补水的方式,可以保证即使不下雪,小麦生长也能获得正常的水量,所以现在说“无雪遭殃”就会有点片面了。“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你是如何看待这句俗语的呢?





豫N小伙


这句话大家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今年冬天下了大雪,明年就会有大丰收。农民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听了我的回答你会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先给大家认识一下农作物小麦,小麦是我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它的种植是每年的十月份播种到第二年的六月份成熟收割。这中间要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小麦要在这整个冬天储存能量第二年才会长势良好高产丰收,然而冬天又是我北方下雪的季节。

在北方,大雪能给土地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对农民而言,冬天雪下的越大越好雪下的越大,意味着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大丰收更有期盼的事情了。如果冬天没有下雪或者雪下的不够大的话。农民心里就会没有底。

对于大家来说,瑞雪兆丰年,是一句美好寓意的话向象征着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然而对于农民的我们来说,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这句话的意义对我们农民来说,前者是第二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大家都会笑的合不拢嘴会有好的日子等着我们。如果是后者可想而知农民没了收成会怎样…

瑞雪兆丰年,吴雪要遭殃。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有弹性的温柔


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就是,如果今年冬季下大雪来年的庄家会大丰收,和:小麦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一个意思。无雪要遭殃的意思是:如果冬季不下雪来年春天地里会干旱,农民伯伯就要早早的浇地,庄家收成不好,人也跟着受罪,虽说打春了但是也很冷,所以说无雪要遭殃。




民工彪哥


这个问题我的三农领域师友回答一定很好!我以为大雪节气,該是下雪纷飞的景象。错过了这个季节,农田小麦得不到有效的覆盖,降水量太少,农民就真是:‘’干巴巴过一冬了‘’。来年麦子减产。病虫🐛害没被冻死,春天就迅速繁殖,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其实我最关心的是大家身体好好得,开春不染疾病!




杰敏740


●今天是大雪节气,对雪的期盼格外多了一点,毕竟瑞雪兆丰年。虽然大雪节气中的雪并不是指下雪,但下雪已经成为冬天标志性的象征,没有了雪似乎就少了乐趣。

有雪的乐趣咱先不说,该冷不冷,会有许多的病害继续生存,不光光对于庄稼而言是灾难,就是对我们人类来说,许多细菌冻不死也难缠的很。

早晨看了看灰蒙蒙的天气,还梦想能有一场大雪应景呢,如今来看,小雪不见雪,大雪依然没有雪,雪依然在路上和梦里。


●农村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俗语说的是节气与降雪的关系。大雪是仲冬的开始,这个节气本来应是封地封河的寒冷时候,已经到了下大雪的时候。这里的大雪不是指下雪量,而是指下雪的可能性。

下雪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来年庄稼有好收成,但是不下雪就遭殃的说法也失去了当初的意义。毕竟社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农业的束缚,农业也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生活。如今,泱泱大国,我们的粮食问题早已经解决,即使无雪断了收成,在世界的大循环中,我们也有能力吃上饭。

大雪无雪,潜在的害处还是令人惴惴惶恐。在污染加重情况下,暖冬现象的出现对于人类造成极大地挑战,不说冰川融化,就是面对的持续干旱,也需要人类的智慧来解决。其它,比如吃水问题,比如气候问题,也非常棘手,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路程上任重道远。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的民间俗语渐渐失去了参考作用,反应了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同时,从流传千古的农谚过时的尴尬中,人类也得到了最昂贵的启示,那就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对气候的保护。朋友,您说对吗?


流水无声


今天是2019年12月7号,也就是大雪的节气到来了,一旦大学的节气到来,也就是说天上可以飞飞洋洋洒洒的下大雪了,天气也就会变得非常的寒冷。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就看出小学和大学的节气的寒冷的程度,特别对于东北地区现在已经是白雪皑皑,可以说大地已经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业正有了北国风光,千里冰霜,万里雪飘的美丽景色。其实我国的24节气的一些俗语,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指导有很好的作用,更能够提醒农民是什么节气的,该干什么农活,也方便了农民的基本的生活。



大雪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21个节气,也可以说大雪节气的到来,正式的说明了我国进入了隆冬的季节,尽管还没有到三九严寒天的数九天气,但是也给人们有一个寒冷的感觉,至少人们基本上穿上了棉袄棉裤。特别对于乡下的农村人而言,大学节气的到来,人们不愿意在外出活动,基本上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当然对于大雪的节气有好多农村俗语,比如题主所说的“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其实这句话说的非常的有道理,主要是说明了雪对于冬季的农业生产的好处。



大雪的节气里如果有大雪落下的话,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好处,下上厚厚的大雪,能够使得冬季的农作物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的被子,不但能够抵御寒冷的北风,而且还能够使得农作物有保温保湿的效果。正像农村俗语所说的“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就把大雪落在地内,落在庄稼的上面就像给庄家有了厚厚的棉被一样,能够安全的跃动。这也就是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对于大雪的节气里不下雪,也就使得整个冬天似乎出现了干旱的状况,特别即将迎来的就是冬至的这一个寒冷的节气。一旦到了冬至以后,就开始进入了寒冷的数九天气,俗话说“冬天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冰上走”等等,就说明了控制过后天气更加寒冷,如果说在大学里没有下大雪,使得农作物没有盖上,厚厚的白雪作为被子来保暖,在寒冷的冬天里温度非常的低,就会使得农作物的小苗子有可能会被冻死的现象。低温对于农业生产有非常大的损失,特别是寒冷的冬季的温度更是特别的低,造成粮食减产那也是必须的。这就出现了无雪要遭殃的说法。



总之,这句农村俗语说的大雪的节气里,如果下大雪的话,的确对于冬季种植的农作物非常的有利,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盖上了厚厚的白色的被子一样保暖保湿。如果说在寒冷的冬季没有雪花飞舞,就像去年东北地区有效的降雪非常的少,导致了今年干旱的状况非常严重,当然后期当时收割的黄金时期也出现了雨水比较多的现象,但是也耽误了粮食的生长收成。这也正应了另一句农村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无雪明年旱”,所以对于“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说的确实有道理,这也是祖祖辈辈农村老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得出来的这一句俗语,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的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农一姐


大雪未见雪,

我却为雪歌。

寒冬随风至,

洒银布原野。

扮靓松竹翠,

点缀梅花洁。

三阳开泰来,

五福临门乐。

瑞雪兆丰年,

祥瑞昌祖国!




步兰香407


大雪的来临,一般都在数九寒天,这个时候对于人们来说,早已用上棉衣棉被。庄稼也是一样,如果这个时候下雪,越冬作物油菜、小麦,等于是盖上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起到保暖作用,有利于安全越冬。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冰天雪地,早晚气温骤降到冰点以下,对于地下害虫的越冬虫卵,有一定的杀伤力,有利于来年的丰收。

大雪对于旺长的小麦油菜来说,又能起到控旺作用。大雪的镇压对于冬前早苔的油菜和拨节小麦,能起到矮化壮苗,促使其发棵分蘖作用,为壮苗夺丰收打下基础。

所以农村有“瑞雪兆丰年”一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