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人類最有殺傷力的武器,當屬原子彈。而這個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洗禮的國家,便是日本。1945年,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結束二戰,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地扔下兩顆原子彈,核武器首次展現其威力。其破壞力使當時的日本損失慘重,人民和城市都遭遇了毀滅性的破壞,可謂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直達今日,日本人依然會每年悼念因此而離世的同胞們。

原子彈是殺傷力是毀滅性的,而日本與美國間理應上升到民族矛盾,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相反,日本對待美國的態度卻幾近言聽計從。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其一:日本民族特性:內心推崇強者

日本欺辱弱小,卻對強權則卑恭屈膝。這種恃強凌弱的特質正是日本民族的劣根性,無法改變的。

日本雖推崇武士道,看似堅強不屈服、團結好戰,然後骨子裡卻透露著敬畏強權,色厲內荏。二戰末期,當日本人發現自己強大的假象被美國戳破後,很快便屈服於強權之下。

當1951年麥克阿瑟從日本回國之時,竟有上百萬的日本人民自發為之送行,並高呼其為大元帥。

日本是一個推崇強者的民族。不僅對待美國如此,對待中國也如此。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在日本是非常推崇中國文化的。在日本人看來,中國文化和政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有的出發點,均以強大為中心,對於有利於其強大就持積極順從的態度。

在唐朝年間曾有一場白江口之戰,唐軍以少勝多,將日軍殺得人仰馬翻。而日本之後不僅與唐朝修好,還派了大批使者前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和制度。

對待蘇聯的態度亦如此。當蘇聯百萬大軍橫掃日本關東軍,日本對蘇聯同樣卑躬屈膝。對待日本,不能講道義唯有拼武力,這是日本文化中對強者信服的因素所致。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其二:利益驅使:傷痛過去了,美國帶來的利益才是眼前的

美國讓日本免除分裂

二戰讓日本損失慘重,尤其是最後在廣島、長崎遭遇美國原子彈的致命一擊。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美國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當時的日本。因為按照美蘇等國家的約定,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要面臨和德國一樣的命運,被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四個國家分區佔領。而美國用其強大的海軍力量擋住了蘇聯,讓日本得以保存完整的疆土。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美國為日本重建做出巨大貢獻

美國在二戰後積極幫助日本重建,麥克阿瑟在戰後來到日本,對日本的經濟、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進行改革,天皇、靖國神社得以保留,讓日本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逐步發展成亞洲領先的發達國家,以此來講美國功不可沒。

如同當年執行投彈的飛行員保羅-蒂貝茨所說:"原子彈確實殺死了許多人,但也拯救了更多的人!"美國幫助日本重建,從而拯救了日本整個國家的未來,實則幫助了拯救的日本人。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日本人的目的性很強,當面臨二戰戰敗的事實,止於原子彈的傷痛而不惜一切爭取與美國合作的機會,一切的行動都以利益為驅動。儘管美國要求日本不能建軍隊,不能製造核武器,日本人依然可以接受。忍辱負重前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為何不仇恨美國?

日本經典影片《菊與刀》有這樣的情節,前一天日本人對登陸後的美國人劍拔弩張,但第二天早上美國人就被日本商販熱情的包圍了。真實的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特質,在日本人的思想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羞恥文化",便是自古以來對強者的尊崇。當自己被打敗時,日本人不會覺得是敵人的殘忍,而往往是看到自己身的弱勢。也正是以這樣的視角,讓日本人在走向強者的路上不斷努力。仇恨不是目的,而讓自身強大不再受他人的欺凌才是真正值得樹立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