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中,有一部著作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它只有5162個字,卻被稱為“萬經之王”,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它自問世以來,在歷朝歷代都擁有一群忠實的粉絲。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更是它的超級粉絲。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華爾街的金融界大咖、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都把這部著作視為神作,是必讀的爆款,前後更是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僅在歐美的譯本就多大三百多種。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尺子,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做得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這部典籍,就是偉大的《道德經》。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作者老子,是道家選派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在當時的職務,相當於周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堪稱中國哲學的鼻祖,他畢生的智慧,就凝練在這部《道德經》中。

與其說《道德經》是一部傳統文化的經典,不如說,它是經典中的源點,源點,就是最初的最純粹的典籍。它代表著一個文明的最基本的思維方式。

老子不是說教,而是告訴我們,所處的是什麼樣的一個世界,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的面前有哪幾條路可以走。老子所關注的,是人的思維,塑造的是認知方式,提供的是智慧,揭示的是本質。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的背後,存在著一種普世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既適用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決策、道路選擇,同時也適用於群體之間,無論是組織與組織,還是社會與社會,甚至是國家與國家,這個方法論的核心是:人道模擬天道!也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道法自然。天地萬物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自有一套運行的規律。而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社會,如果能夠掌握這種運行模式,是能夠像天地一般長久的。這裡的長久,絕非時間上的長短,而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

舉個例子,道德經中時常提到“有”和“無”的概念,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是從零到一,從無到有,以少御多,就像是一個轉換生成的機制,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人們常常提到的“無為”,就是尊重系統內部運行規律的最好證明。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無為”來自道德經的那句“為無為則無不治”,很多人會把它簡化為“無為而治”,它並非人們從字面理解的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說,要尊重系統自身的內部規律,“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的意思,而是看似不為,實際上是一切都為,它更強調,在有為的過程中不留痕跡,因此常被看做無為。但“無為”的真正內涵,實際上是:無所不為!是要求我們明白,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該放手讓他人去做的,哪些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理解和運用“無為”二字,對今天的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同時,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雖然長久,但也並非完美無缺。事實上,正式因為自然有缺,才提供了不斷向前發展的可能。我們常說,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一直延續了下來,雖然經過過無數次的破碎,但最終也沒有徹底毀壞,這跟我們的祖先承認萬物存在缺憾,做事保留餘地不無關聯。

與其說《道德經》提供的是知識,不如說它提供的是方法。有了知識,可以去理解一些問題,但有了方法,可以去解決一些問題。

所以說,《道德經》是一部值得去反覆閱讀、反覆體驗的典籍!

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人生哲理的導師,它就是《道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