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當年英國會選擇發動鴉片戰爭?

donglei1097


道光二十年(1840)夏天,四十七艘英國軍艦和四千名陸軍先後抵達廣東珠江口,並且將海口封鎖。鴉片戰爭從此打響。

林則徐率領廣東人民嚴陣以待,英軍在此撈不到便宜,於是就轉向廈門。然而,在廈門,英軍又被駐守福建的鄧廷楨打敗。英軍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北上進攻浙江。清政府在海防管理的鬆弛,給英軍以可乘之機,使其攻破了防守薄弱的定海,並且直逼天津,對清政府的統治中心——北京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時候英軍提出了許多無理條件,並以此來威脅清政府,如果不答應,戰爭一直進行下去。

英軍的長艦駛入使道光十分恐懼,他下令將林則徐免職,並派直隸總督琦善任欽差大臣,與入侵的英軍進行談判。哪料到琦善只會想方設法討好洋人,他聽從英方的指令撤了珠江防務,為英軍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英軍得寸進尺,除了提出無理的賠款要求外,甚至提出割讓香港。道光帝認為琦善所為有失天朝的尊嚴,就改命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廣東抗擊英國侵略者。之後的虎門之戰,由於敵眾我寡,虎門最終失守,虎門提督關天培不幸為國捐軀。

虎門失守的消息傳到奕山那裡,他不由心慌意亂。此後,在於英軍的多次交戰中,清軍連吃敗仗。面對這種形式,奕山只好向英軍求和,並且簽訂了屈辱的《廣州合約》。英國侵略者的殘暴行徑,激起了廣州城北交三元里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自發武裝起來,與英軍進行鬥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英軍為了擴大戰爭範圍,不久便將戰爭的矛頭指向了廈門,隨後又攻取定海。就這樣,鎮海與寧波先後被英軍佔領。浙江三城淪陷的消息傳到京城,朝廷上下為之震驚。於是道光帝改派揚威將軍奕經前往浙江,以挽回敗局。

道光帝

然而,奕經等人一路上游山玩水,直到次年才到了浙江。更為可悲的是,奕經根本不懂行軍打仗,結果導致清軍大敗而歸。

這時候,道光帝又派耆英和伊里布前去與英軍和談。然而,貪得無厭的英軍為了獲益更多,對於清政府的求和並不理睬,仍舊不停地擴大戰爭範圍。不久,英軍侵犯吳淞要塞鎮守吳淞的是年近七旬的江南水師提督陳化成,他身先士卒,率部下堅守炮臺,最後壯烈殉國,吳淞遂被英軍佔領。緊接著,上海,寶山和鎮江先後陷落,英俊的軍艦很快出現在南京的江面之上。

面對這種情況,道光帝不由大驚聲色,當即下令讓耆英和伊里布代表清政府與英軍議和,不論英軍提出什麼要求,清政府都予以允應,不敢再有任何異議。

道光二十二年(1842)夏,清政府與英軍在南京下關的一艘英國軍艦上籤署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複雜曲折的鬥爭,戰爭的動機是為了更多的利益



小馬夢裡奔小康


首先大家要明確的一點是英國之所以發動鴉片戰爭,是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而掠奪之所以被稱得上掠奪,就在於一個不勞而獲上。

那麼種植茶葉相對於種植鴉片,哪一個更能實現暴利的掠奪呢?

當然是鴉片!

再者,驅使印度緬甸等英國殖民地的人們種植鴉片或者茶葉,對於英國殖民者來講,沒什麼區別。反正他們都是揮舞著皮鞭奴役底下的人們,既然如此,那肯定是種植能帶來暴利的鴉片啦!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茶葉並非一種必需品。而且茶葉對於那時候的中國來講,是一種出口商品。通過大量的出口茶葉,中國可以從英國人手中獲得大量財富。此時如果正常做買賣的話,英國人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種茶葉的姿勢水平,讓自己的茶葉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認可度。

可惜,那時候是弱肉強食的19世紀。正所謂“架起幾門大炮就能黃金萬兩”,誰還會苦哈哈的去種地呢?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鴉片戰爭發生了!

而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鴉片戰爭之前,英國人賣的大宗商品並非是鴉片,而是棉紡織品。因為彼時的英國人經歷了工業革命,大量蒸汽機的使用可以讓英國的棉紡織品十分便宜。

可惜,19世紀的中國還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你英國人的棉紗再便宜,也沒有中國男人家裡自己老婆紡紗的便宜——畢竟自己老婆紡紗不花錢。

在這樣的的情況下,英國人能怎麼辦?自己雖然是強盜,可以也很無奈和絕望啊!

強盜畢竟要露出本來面目的。

在林則徐虎門銷煙後,英國人認為得到了開戰的藉口,最終發動了我們課本上所講的鴉片戰爭。也揭開了中國百年屈辱史的一頁。

而在鴉片戰爭之後,英國賣入中國的商品中,鴉片也不是最大宗的商品。1885年之後,最大宗商品仍然是棉紡織品。


其實最為讓人痛心的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同意不再禁止鴉片貿易和種植。而在此之後,中國的鴉片進口反倒呈現出一個上升之後迅速下降的趨勢。

數據顯示:1842-1849年,每年平均進口三萬三千箱。1855-1859年,每年平均六萬四千餘箱,到1879年就增到十萬多擔。之後開始不斷減少,1899年為五萬九千擔,到1921年已僅為三百餘擔。



相對的,1932年,世界上其他國家鴉片產量不過1700噸,而中國卻達到了12000噸。中國四萬萬人口中有將近八千萬吸食鴉片這種毒品。

最為可笑的是,早在1907年,英國這個最先發動鴉片戰爭的國家反倒最早與清政府達成條約《中英禁菸條約》,而且在以後的時期內嚴格按照這個條約削減了賣入中國的鴉片數量。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搞笑。


王斌兔斯基


發動鴉片戰爭和茶葉沒有關係,英國是為了讓清朝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首先,當時英國能夠順利從中國獲取茶葉,滿清並沒有禁止英國夠賣茶葉。而且,除了中國,英國還從印度獲取茶葉。所以,茶葉和戰爭無關。



其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清廷禁止走私鴉片!鴉片走私帶來的利潤,讓英國商人賺翻了。但是,稅率太高,當時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所以,英國人走私鴉片,而不是通過“公行”買賣鴉片。


當林則徐開始禁止走私鴉片時,也是因為鴉片走私讓清朝損失很多稅收。(注意,林則徐反對的是走私,而不是因為鴉片對身體有害)這損害了走私商人的利益,所以他們鼓動英國政府發動戰爭。

最後,英國鴉片戰爭最根本的目的是讓滿清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舉個例子,本來你每天能生產一條毛巾,突然你能生產一百條毛巾。這時候,並不意味著你掙的是以前的100倍。因為,你可能只能賣出去兩條毛巾。



此時的英國面臨的問題就是生產過剩,供大於需求。英國迫切希望打開中國市場。中國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非常適合英國傾銷商品。


所以,英國才發動鴉片戰爭。清朝戰敗以後,清政府允許英國人與中國商人自由經商,不用經過清廷設立的“公行”作為中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