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讓我說下去00
大部分症狀是隨著焦慮和抑鬱的緩解而自然消失的,有一部軀體症狀也是自然消失的,還有一部分需要接受藥物、按摩等物理療法來消除。
比如焦慮引起的緊張、不安、擔心、害怕等表現,可以自然消除,心慌、心悸、瀕死感等也可以隨著焦慮的消失而自然消除。但諸如失眠、肌肉痠痛、腸胃消化道不適等表現需要藥物或理療來幫助恢復。
抑鬱也是一樣,但抑鬱有一種後遺症吧,恢復起來比較困難,這就是失眠,有些人抑鬱好了,但失眠卻頑固地留了下來,讓人痛苦不堪。失眠的解決,要心理疏導加行為指導一起進行,一方面是解除心事的干擾,另一方面是採取集中注意力、放鬆等方法來解決。
特別聲明一點,無論焦慮,還是抑鬱,還是其他方面的心理問題,採取心理疏導的方法是最最明智的,找我也是最最明智的。
飛揚心理王主任
不管是焦慮症還是抑鬱症的軀體症狀,都是十分常見的臨床症狀,一般隨著焦慮或者抑鬱症的其它症狀表現一起出現,也會隨著其它症狀一起緩解而逐漸緩解。總得來說,控制住情感症狀後,軀體症狀會隨之減少直至消失的。
我們說一說焦慮和抑鬱的軀體症狀
兩者的軀體症狀出現幾率都很高,比如焦慮譜系障礙中有一個特殊的類型叫做軀體形式障礙,就是由於焦慮症狀引起的軀體不適感,患者常常因為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軀體不適感覺或者缺乏檢查結果支持的軀體不適感而反覆到醫院求治,甚至因為找不到病因而繼發一些疑病妄想,懷疑自己身患重病。
抑鬱症的軀體症狀同樣普遍存在,去年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心境障礙中心的團隊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我國抑鬱症患者軀體症狀特點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彭代輝老師說過,抑鬱症的軀體症狀表現最多的是睡眠障礙,大約有65%的抑鬱症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排在第二位的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軀體不適感,有45%的抑鬱症患者曾經出現這樣的表現。第三名是體重減輕,有43%的患者出現。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軀體症狀,所以在治療抑鬱症的同時,軀體症狀的治療同樣重要。
如何緩解軀體症狀
上面我說過軀體症狀的根源還是情感症狀,是因為長期存在的焦慮抑鬱情緒的持續侵襲才會造成軀體症狀表現。其實焦慮和抑鬱的軀體症狀與文化也有一定關係,比如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發現,與我國有著類似文化的東亞地區國家的抑鬱症軀體症狀表現要明顯高於西方國家的出現幾率。我想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教導了我們不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原因。
想要緩解軀體症狀的根源還是去除病因,也就是治療焦慮和抑鬱症狀。當然除此之外也還是要針對性治療的。比如以抑鬱症排名前三的軀體症狀為例,緩解睡眠障礙可以合併苯二氮卓類安眠藥物,比如阿普唑侖,治療焦慮的同時治療失眠症狀。
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周身不適感可以選擇對軀體不適感效果比較顯著的抗抑鬱藥物,比如鹽酸度洛西汀治療,緩解抑鬱症狀的同時也會緩解這種周身不適感。
至於體重減輕當然會隨著抑鬱症狀的治療,恢復食慾後逐漸緩解,同時也非常適用於針對性的認知行為心理治療(CBT)。
不管怎麼治,抑鬱症雖然難治,但也完全能夠治好,前提是要到正規的醫院去進行正規的醫學治療。
我說精神
焦慮、抑鬱的軀體症狀是可以隨著疾病的好轉而逐漸消失的。這屬於心身疾病,一方面心理問題的解決會使得軀體的症狀緩解,另外一方面隨著抗焦慮藥物的使用,例如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僅能緩解情緒,也能起到肌肉鬆弛的作用,也會明顯改善軀體的不適。
臨床上,還有一種情況存在,就是患者的焦慮、抑鬱情緒已明顯改善,但是軀體的不適症狀還存在,那麼這種情況我們通常會指導患者去學會帶著症狀正常生活,因為有些時候身體的症狀改善會較慢,所以,只要沒有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患者是可以帶著症狀正常工作與學習的,不要過分關注這種軀體不適,繼續小劑量的維持用藥,也許在不經意間,有一天你會發現這些軀體症狀早已離你遠去。
心身醫學
要我說呀!抑鬱症都是身體的五臟六腑缺氣血缺滋養導致的,它們都很虛弱了,都是你不好好吃飯,還過度消耗能量熱量造成的,五臟六腑強壯,攢的能量就多,你身體就會強壯,身體強壯就不會有抑鬱症,你看見胃口很好的人得抑鬱症了嗎?只有胃口差、生活作息不規律的人才容易得
用戶3172170764500
你的這個問題很有趣……
抑鬱和焦慮是我們常說的,所謂的負面情緒,但其實它們有特別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它們是身體和心靈共同作用,用來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某些觀念或做法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能從這些重要的提醒中,找出答案,這些提醒就會完成使命,慢慢消失,正如你所問的,它們如何消失…
催眠師湯倩
最近跟焦慮,抑鬱,失眠等神經官能症患者打交道較多,軀體症狀者多見,症狀表現諸如項背疼痛、肌肉抽搐、心悸怔忡……多種多樣,但辨證總屬痰溼、氣虛、陰虛、陽虛、血虛、鬱滯等,虛證者十之六七。對證常用溫膽豁痰,養心定志,鎮靜安神,溫陽通脈,疏肝理氣等法,一般七天內即可見效,病情複雜者也不過一月,基本能夠穩定療效,迴歸正常生活。
中醫範
心若沒有平靜哪來的消失?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心態,還有自己的想法。放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漸漸的就會消失這些症狀,我們通常是拿的起,捨不得,放不下!得不到....如此循環、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希望大家理解一下自己的內心,問下自己那麼久以來自己最開心的一次是什麼時候,大聲的笑出聲是什麼時候,迴歸初心!這樣久而久之就改善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芸妃肥肥貓
看程度,輕度的可以帶著症狀工作學習,但要看心理醫生,自己堅持鍛鍊,培養興趣,中度要去醫院看門診遵醫囑,重度要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