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要搬倒太子申子這座大山,國之棟樑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何況除了太子申生以外,酈姬的兒子奚齊還有兩位潛在而強硬的竟爭對手,就是晉獻公除了太子申生以外的另位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

親而離之。這娘們懂兵法。

有這三個兒子在獻公身旁就顯不出她兒子來,她得把他們從老爺子身旁支開才好下手。

這辦法就是欲擒故縱。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她掏出私房錢又搭上色相,買通了獻公的兩個大夫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們對獻公說,您的三個兒子都長大了,該為您出把力了,也可以藉機歷練歷練。曲沃是您的老根據,祖宗陵寢所在,不派一個威行素著的兒子去怕撐不起場面。另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夷狄雖被我們擊敗,但仍是賊心不死,蠢蠢欲動,屢屢犯邊,不可不防。

我們的意見是,不如派太子申生鎮守曲沃,派公子重耳,夷吾鎮守邊境軍事重鎮蒲地和屈地,國有棟樑屏藩,君上方可高枕無憂。"

獻公一聽覺得在理,就採納了他們的意見,把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和其他兒子都打發到外地,京城裡只留下驪姬兩姐妹的兒子。

日親益親,日疏益疏,親情友情都是如此。

申生他們離開了獻公,獻公遂把全部的注意力和父愛都傾注在這兩個小兒子猶其是奚齊身上。

愛烏及烏,由於驪姬獨得獻公恩寵,她的兒子奚齊也被獻公格外看重。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草木易為春。在驪姬的籠絡殷勤和魅惑下,加之梁五或東關嬖五等一幫弄臣的鼓惑,一來二去,天長地久,太子申生和重耳,夷吾等其他兒子在他心裡漸漸的失去了份量,他不知不覺的萌生了易儲(換太子)的念頭。

驪姬阻斷淡化父子親情的第一步目的達到了。

驪姬易儲的陰謀還是沒逃過一些明白人的眼晴。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 早在 公元前660年(晉獻公十七年),晉獻公一舉剪滅了霍國,魏國,耿國等地,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他賜給了有功之臣一些土地,不知出於什麼心理,他把太子也算在內,把曲沃賜給了太子。

儲君也是君,怎能與臣子同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那個曾經給獻公出主意屠滅宗室的大夫士蒍看出了端倪。

他是太子黨。他對太子說:"你的太子之位怕是坐不穩了。"

一語即出,把沉浸在剛得到封地的喜悅中的太子驚出了一身冷汗,忙問道:"大夫何意?申生愚鈍,望有以教我"。

士蔦挖筋剔骨的分析道:"你爹死後,以後整個晉國都是你的,現在急巴巴的賜塊地給你,這是什麼意思?再者說,你是儲君,怎能享受臣子的待遇和賞賜?據老夫看來,只有一個原因,你爹變心了,你的太子之位即將不保!"

申生不蠢,他品得出來士為這樣一番合情合理的分析決不是空穴來風,危言聳聽,他的心頓時哇涼哇涼的。

呆怔了半晌,不諳世事,缺乏權變的他喃喃自語,又象是問士為又象是問自已:"這該如何是好?"

士為是看著申生長大的,太子現在這神態他是又著急又心疼。

他是從血雨腥風中滾過來的老臣,政治的陰險和殘酷(其中很多他是設計者,參與者,親歷者)遠非年輕的太子申生稚嫩的肩膀所能承擔所能想象,以他豐富的從政經驗和閱歷看來,他敢斷死,如今寵妃在宮,弄臣在朝,少弟長成,父子相疑,儲位危懸,這對太子是極為不利的,如戀位不去,別說繼位無望,很可能性命難保!

毒蛇齧腕,壯士斷臂!他準備放個大招!

山雨欲來,晉國老臣一眼洞穿,這個沒孃的孩子太子之位危在旦夕 想到這裡,他果斷的對申生提出瞭如下建議:"為今之計,你只能退出儲君之位,效法吳太伯(又稱吳泰伯,是周部落(後來的周朝)首領古公亶父的長子,由於父親看好三弟季歷之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而有意把王位傳給季歷以便再傳給姬昌,他遂和二弟仲雍主動讓賢,避居江東,成為後來吳國的始祖,從而保全了父子兄弟之情,避免了一場父子相殘,同室操戈的慘劇,自已也贏得了謙讓的美名,流傳千古。),遠走他方,避禍於外,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得以保全。”

人生如股市,要學會適時止損。

申生不是不懂而是不捨。

他不甘心萬里江山,一國之君換來的是亡命天涯,一無所有,這個巨大的落差他根本接受不了。

他也不相信,自已的父王會如此絕情如此狠心。

抱著對自已前途和對父王渺茫的期望,他謝絕了士為的建議。

士為長嘆一聲,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兩行老淚潸然而下……。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