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戚繼光為什麼能在對抗倭寇的戰爭中多次勝利?

尋覓\\錯過


哈哈,看我的賬號名字就知道我不會按照套路回答,今天就換種視角來談一下戚繼光為什麼能抗倭成功?

什麼戰術啊,戰略啊,陣法啊等等,都不談,也不談倭寇方面的問題,只談一個問題,那就是家屬隨軍問題。

我們開展這個問題之前,以《大明王朝1566》的一個現象舉例:

一、

戚繼光有了齊大柱等義民的幫助下大戰倭寇,此戰不僅打跑了倭寇,還解救了很多老百姓,而這些老百姓基本都是女性。

這時候一個將官出來了,對一群被解救的女子說話:

“確是親人都被倭寇殺了,家也被燒了的,才能留下來做軍眷,有不願意做家眷的,現在還可以去投靠親友。”

結果在場的女子,一個都沒有反對,只是乾坐在那裡流著淚……

一方面,這些女子確實家人被殺,已經無人可投靠;另一方面,則表明,她們不敢拒絕明軍,因為不知道拒絕的後果會不會真的能放她們走;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嫁給戚繼光部隊的士兵,她們從心裡是願意的。

將官見大家都不走,於是宣佈:

“那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後台州衛,就是你們的家了。”

隨後就是明軍戰士抓鬮配對:

“排下去是幾號就是幾號……不許嫌棄,不許私下調換……”

其實此命令有點亂點鴛鴦譜,毫無自由戀愛的概念,不過結合那個年代,男女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就可以理解了。

同時也可以看出戚繼光治軍之嚴,雖然這種情況有點撞大運的感覺,比如小戰士抓到了老女人,老戰士抓到了小女人,但軍規之嚴,反而杜絕了意外發生。

不過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難道明軍戰士還可以在打仗的時候娶妻?

二、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其實帶兵打仗時一般的將士是不能夠帶家眷的,即使在現代,也只有達到一定級別,才能有家眷跟著。比如副營職以上,比如服役滿十五年以上的軍官,比如副連職的在邊疆服役滿十年……

一方面帶兵打仗,家眷隨同會影響到戰事的成敗,無法顧全大局,甚至為了小家而不聽軍令,導致兵敗。另一方面,過去的集權社會,皇上最擔心的就是有兵權的將領造反,所以,採取的方式是,將領帶兵在外,但是家眷必須留在京城,以便作為人質,防止將軍造反。

比如為了唐王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的秦瓊,當時他投靠的是大鄭皇帝王世充,結果王世充把這項政策發揮到極致。每次派出的將領都是光桿,把他們的家屬扣押在都城洛陽,不管是將領潰敗開始叛變,總拿家屬下手,最終導致了秦瓊和程咬金的投奔唐朝。

可想而知,他們的家屬會遭到怎樣的報復,連李淵都說:

“秦瓊不恤妻子來投。”

後來的明朝最後一名皇帝崇禎帝,也是一個多疑的皇帝,不管是對付袁崇煥,還是對付吳三桂,都利用過他們的家屬,後來吳三桂的投降清朝,跟李自成殺害他的家人有很大關係。

由此可見即使在相當開明的宋朝和明朝,也是不允許帶著家眷隨軍的。

不過,明朝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把士兵家眷專門安排到一個地方,平時是可以相見的,打仗的時候,家眷留守後方。

朱元璋對此也有解釋:

首先,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將士家屬的安全,畢竟男子外出打仗,不能讓孤兒寡母遭到傷害。其次,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將士們打仗的時候,能全身心投入,而不會時刻顧及家人的安全。

三、

其實這也是朱元璋籠絡人心的方式,他的部下也不敢輕易造反,畢竟家人在他手上。

如果這支軍隊打了敗仗,甚至全軍覆沒了,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在明代大臣劉辰所著冊本《國初事蹟》中記載:

太祖謂李善長曰:“出征陣亡及病故軍妻,俱令於寡婦營居住,不許出營,令人巡綽及把門,在外男子無故入營問罪。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將士們安心,即使你們陣亡了,你們的家屬仍然能得到妥善安排。

所以,明朝初期的將領,基本沒有叛變的,從這一方面上看,朱元璋管人確實有一套。

這種寡婦營,後來隨著戰事結束,也就予以解散,有些重新嫁了人,有些被贈予了一些錢財,遣散回家。

回到我們的劇情,等到了戚繼光抗倭時期,由於明朝官兵戰鬥力下降,戚繼光需要在民間招募士兵,先後在麗水和紹興招兵,結果戰鬥力不行,再後來開始招義烏兵,實力大增,他前前後後招了二萬六千義烏兵。

等到了劇中提到的嘉靖四十年:

“嘉靖四十年臺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餘級,燒殺溺斃無算。”

這時候依靠的就是義烏兵,後來的福建之役,還有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以及後來的廣東剿大海盜吳平。

《明史》記載,後來戚繼光到北方戍守時,帶領了3000義烏兵赴薊鎮任職,並允許士兵攜帶家屬同往。

四、

由此可見,戚繼光帶兵時,士兵其實是可以攜帶家屬的。

回到《大明王朝1566》中,戚繼光也到了選媳婦現場,齊大柱等人還在納悶呢,難道戚將軍也想討個媳婦?

“倭寇作孽,這些女人都無家可歸了,正好,我的這些弟兄們,也都打著單身,逼出來的辦法,也算是功德一件!”

後來的柱嫂就非齊大柱不嫁,齊大柱也就無可奈何地默許了,也就是這時候起,其實齊大柱在軍中是有家的。不過此時的齊大柱被戚將軍升為了百戶長:

“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百戶長了。”

是不是升為了百戶長就可以帶著媳婦從軍了,劇中倒是沒有表,不過齊大柱還想跟將士們一起吃飯的話,大家會笑話他:

“大柱,自家的飯不吃,怎麼到這混飯?”

得到齊大柱否定是自家媳婦的話後,大家又起鬨:

“都住了幾天了,還不是你的女人?”

隨後柱嫂就出來勸齊大柱回家吃飯,一遍又一遍的勸,這時候鏡頭拉遠,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整個軍營並不是柱嫂一個女子哦,由此可見,戚家軍是帶著家屬在前線的。

所以,戚家軍為什麼作戰如此英勇?

一方面戚繼光訓練有方,戰術得當,另一方面,家屬隨行,是可以提高戰鬥力的,或許他也在學習朱元璋吧。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自元朝中後期開始,到明朝中後期為止,在長達200餘年的時間內,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為患極深,雖然元朝、明朝皇帝多次出動大軍進剿,但每每勞而無功,並導致倭寇的勢力愈發猖獗。直到名將戚繼光橫空出世,倭寇才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剋星”,並最終被掃蕩一空。那麼,倭寇是怎麼來的?戚繼光又是通過什麼手段,來完成肅清倭寇的艱難任務?



“倭寇”是對侵略中國、朝鮮沿海及南洋各地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產生於日本南北朝時期(1336年-1392年)。當時,在戰亂中失敗的南朝大名們組織起大批流浪武士,與中國境內的不法商人勾結,在中國、朝鮮沿海及南洋進行劫掠,當地民眾深受其害,所以稱呼他們為“倭寇”。而戚繼光是明朝中後期名將,他平定倭寇的事業,從奉命入浙開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原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繼光調任浙江都司僉事,管理屯政,後經直浙總督胡宗憲的推薦,升任浙江分守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一帶,以抵禦愈發猖獗的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繼光深感正規軍紀律敗壞、戰鬥力極差,根本不足以抵抗倭寇,遂在義烏的農民和礦工中招募士兵,經層層篩選後,最終組成一支人數達4000餘人的“戚家軍”。



“戚家軍”組成後,戚繼光在保存義烏子弟勇猛剽悍性格的基礎上,用最嚴格的軍紀、最職業化的訓練方法來訓練他們,使其成為一支軍紀嚴明、職業化水準極高的隊伍,跟軍紀渙散、貪生怕死的正規軍迥然不同。正因如此,“戚家軍”的戰鬥力極強,臨陣殺敵時都能做到捨生忘死,每每令倭寇膽寒。


與此同時,戚繼光還用最先進的武器來裝備部隊,不僅包括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朗機炮和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等遠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還配備鳥銃、倭刀、鐵甲等中近程攻擊和防守裝備,其先進程度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這些裝備,既能保證儘可能多的消滅倭寇,又能起到減少本方傷亡的效果。


由於倭寇的活動範圍多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帶,慣用重箭、長槍和倭刀作戰,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常常令明軍防不勝防。而閩浙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嶇,不利於大部隊作戰,由此導致倭寇屢剿不滅。有鑑於此,戚繼光開創性地設計出“鴛鴦陣”,從而徹底解決對抗倭寇的最大難題。



“鴛鴦陣”以12名士兵為一作戰基本單位,其中1名隊長手持令旗站在陣前,指揮全隊士兵的進退。2名士兵站在隊長的前面,其中1人手持長盾牌,1人手持藤牌,用於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以便掩護隊長和後隊的前進。除此之外,這兩名士兵分別裝備標槍、腰刀,必要時可與倭寇近身搏鬥。


站在隊長左右兩側的,分別是1名手執狼筅(音同顯)的士兵。狼筅由南方生長的大毛竹製成,“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見戚繼光所著《練兵實紀雜集》),端的是保護自己、擊殺倭寇的利器。手持狼筅的士兵,除了用於直接刺殺倭寇外,還承擔著掩護前面盾牌手的推進、後面長槍手進擊的任務,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在隊長身後,緊跟著4名長槍手,用於支援盾牌手、狼筅手,用長槍刺殺倭寇。緊隨4名長槍手的,是2名手持鏜鈀(古代擊刺、擋隔的多刃大兵器)的士兵,主要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果倭寇進行迂迴攻擊,則與其進行近身搏鬥。站在隊尾的還有1名夥兵,主要為隊友提供伙食和後勤服務,一般不參與戰鬥。


“鴛鴦陣”的長處在於,它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通過整體配合的方式殺敵,並且陣形隨地形、戰鬥需要不斷變化,異常的靈活多樣,端的是無懈可擊。“鴛鴦陣”演練成熟後,戚繼光率“戚家軍”進剿倭寇,在臺州之戰(1561年)、福建之戰(1562年)、興化之戰(1563年)、仙遊之戰(1564-1565年)等戰役中連戰連勝,殺傷十餘萬倭寇,戰果極為輝煌。



仙遊之戰後,為患中國東南沿海200餘年的倭寇基本上被肅清,戚繼光因蓋世功勳,被晉升為薊州總兵,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地,以抵禦漠北的韃靼騎兵。戚繼光在薊州任職期間,“戚家軍”易步為騎,並且全部配備火槍,由此成為中國史上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家軍”在北疆同樣戰績輝煌,曾大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領的三萬鐵騎、長禿率領的五萬兀良哈鐵騎,每每令敵軍聞名喪膽。


本文圖片全部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


史料來源:《明史》、《練兵實紀雜集》、《明史紀事本末》、《戚少保年譜耆編》


文史磚家


戚繼光為什麼能在對抗倭寇的戰爭中多次勝利?

憑藉的是以下幾點: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有錢!

先說器良:

提到戚家軍的兵器,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狼筅或者戚家刀。

但其實,戚家軍首先是一支當時世界上領先的冷熱火器混合部隊。

按《紀效新書》十八卷本的記載,當時戚家軍一哨五十五名戰鬥人員(不含非戰鬥人員的火兵),配備十名火繩槍兵,還攜帶大銃(小型火炮)三門。

除了火器,戚家軍的士兵要求長短兼習,即使用遠近兩種冷兵器。在鴛鴦隊中,刀牌手的刀牌為近戰兵器,遠戰兵器為標槍;狼筅手以狼筅為長兵器,以腰刀為短兵器;長槍手以長槍為短兵器,弓箭為長兵器;鏜鈀手以鏜鈀為短兵器,火箭為長兵器。即使不在一線的鳥銃手,也配備了長刀作為近戰格鬥兵器。作為小隊作戰指揮者的隊長,攜帶了弓箭、長槍、腰刀三件兵器,同時隊中還攜帶了六副拒馬槍、一副布城和四百八十個鐵蒺藜。

也就是說倭寇還沒到戚家軍跟前呢,就會被大銃和火繩槍糊一臉,然後被多種冷兵器混合收割。

再說技熟:

對此,戚繼光說的很直白:“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你武藝高,殺了賊,賊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而自小在軍人世家長大的戚繼光武藝高強,又注意博採眾家之長。戚繼光曾向唐順之學習長槍。而與戚繼光齊名的俞大猷在個人技擊技巧上更是出類拔萃,刀槍劍戟無所不精。所以戚繼光向俞大猷學習劍法、棍法和鏜鈀。之後,戚繼光收其所長,將二人的技擊技巧精心傳授給士兵。

戚繼光把成績分為九等,讓士兵兩人分持不同兵器列練,打贏有賞,打輸了挨棍罰銀。不光士兵,如果隊裡成績不好,隊長跟著一起罰,哨裡成績不好,哨長跟著捱打。如此嚴格到近乎苛刻的訓練標準,自然練出了一支強兵。

然後說膽壯: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結束,死傷共計二千五百餘人。

對於這次械鬥,戚繼光跟俞大猷講了這樣一段話:“我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駐守薊門,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可怕!可怕!”

看到沒有,義烏人兇狠彪悍,比蒙古鐵騎和日本武士都厲害!

再然後說說心齊:

嘉靖大倭亂的興起,跟南方明軍的軍備廢弛關係很大。很多時候正規軍的士兵還不如守土的地方民兵好用。於是戚繼光上報胡宗憲,要求募兵重練,理由很簡單:“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於是胡宗憲給了他三千名額,任其募兵訓練。中國上下幾千年,留下的兵書相當豐富,戚繼光從前輩們的兵書中把最精華的部分統統挑出,配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寫成了軍事名著《紀效新書》。縱觀《紀效新書》,裡面各種要求事無鉅細,連紮營之後怎麼上廁所,要按什麼樣的模式休息,都一條條列了出來。不光如此,他還要求每一個士兵,把這些站隊、紀律方面的要求,統統背下來。不認字不要緊,認識字的念出來,跟著一起背,背不出來,軍法從事。

這樣練出的軍隊,心能不齊嗎?


最後說說有錢:

胡宗憲真是非常支持戚繼光,所以戚家軍不差錢!比如訓練中,戚家軍的火繩槍手能三發中二,立刻賞銀一分,三發全中,賞銀五分。而作戰中士兵斬獲一個倭寇首級就獎勵30兩銀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別提是器良、技熟、膽壯、心齊的勇夫了。

對於這樣的勇夫,倭寇自然就是菜了。

比如著名的寧溫臺大捷(寧波、台州、溫嶺)。戚家軍連續消滅三股各兩千多人的倭寇,前後斬首一千零二十四級(“首級”數標準很嚴,需要掌握戰場後獲取完整的屍體,炸死、燒死的敵人,以及投射武器殺死的敵軍都不能計入“首級”),僅上界嶺之戰中,戚繼光所部明軍便陣斬三百四十四,而損兵不過三人。


這就是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有錢的戚家軍對倭寇的絕對優勢!


冷兵器研究所


明朝時,相同時期的日本社會矛盾尖銳,日本的政治經濟問題日趨嚴重,對中國貨物的迫切需求和長期戰亂,加之災荒連年,這樣的社會狀況刺激了日本國內各階層群體向海外劫掠財富的慾望,作為脫離生產的武士階層生活困頓,但受自身傳統武士觀念影響不願“紆尊降貴”同他們不屑的的農民一樣下地幹農活,於是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搶劫便成了他們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而明朝實行的海禁政策成了一條導火線。

這些倭冦大多是破落的武士,有著格鬥經驗,單兵作戰能力相當強,明朝雖然在武器上流於表面,實則不堪一擊,不及倭寇經過改造後的倭刀,這種倭刀採用特殊工藝打製,極為鋒利,可以輕易斬斷明軍的長槍、腰刀等武器。明朝普通士兵作戰能力遠不如專門從事格鬥訓練的倭冦,軍隊戰鬥力比較差,因此屢剿不絕。倭寇為患甚重,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於是朝廷派戚繼光南下平寇賊。

戚繼光發明鴛鴦陣,使戚家軍幾乎可以無傷的打敗了倭寇。這是多麼卓越的戰績!那麼這個鴛鴦陣有什麼絕妙的呢?

鴛鴦陣以十一人為一隊陣型,由隊長帶隊,最前面由兩個人手拿盾牌掩護後面隊伍的行進,一人擔任長牌手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等,另一人擔任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可以與敵近戰。再兩個人便是狼筅手,狼筅是利用在南方當地生長的毛竹,選其中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下四周尖銳的枝椏,每支狼筅長度很長,三米左右,前頭佈滿了尖刺,將倭寇抵擋在外,用倭刀根本無法在一兩招之內將其斬斷,就算斬斷了,也因為狼筅長度過長,士兵不會很快進入到倭刀的進攻範圍,極大束縛倭刀長處的發揮,使倭寇疲於應對,而這時長槍兵、火兵等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而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鏜鈀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就是通過這麼多個十一人一組的重重疊加,組成了一批大軍。但這種鴛鴦陣也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實戰中呈現以基本狀態為主卻又多端變化的情況,有效應對戰爭的各種不確定性,從而在團隊合作中保全成員的性命,基本無傷,卻能夠給予對手痛擊,讓倭寇覆滅。

我們肯定鴛鴦陣,但戚家軍獲得的勝利不能全都歸功於鴛鴦陣。我們還要看到戚繼光作為名將的風範,戚繼光中善於發現,勤于思考,基於實際,洞察對方團結協作能力弱等漏洞,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具有針對性的創造陣法,充滿智慧。而這種團體性作戰,就像狼筅這種武器,再是先進,也需要其他武器的配合一樣,鴛鴦陣作用的發揮還需要隊友之間的默契配合。令行禁止是古代強軍的基礎,在這次戰爭中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戚家軍一向紀律嚴明,有著職業化訓練水平,勇往直前。

一場戰爭是由眾多因素組成,無疑,軍紀嚴明、恪盡職守是對士兵的基本要求,而一個先進絕妙的武器陣法則是在戰場上如虎添翼。不知你們怎麼看,歡迎留下寶貴的意見交流。


鄧海春


戚繼光為什麼能在對抗倭寇的戰爭中多次勝利?

戚繼光是歷史上的有名人物,是大家公認的抗倭名將。他是一位明朝大將,也是一位民族英雄,現在來回看他的這一生,發現他屢立戰功,用兵如神。如今很多電視劇裡面都喜歡用到戚繼光的英雄事蹟作為題材,這也是因為他的優秀太矚目了,所以才會有人喜歡多次去提及。在他和倭寇對抗的這些戰役當中,他都是以勝利的姿態回來,他能每次都打勝仗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一,學識淵博,善於分析戰況。戚繼光這個人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是在軍事書籍方面,閱讀量是特別的大。所以在用兵上,他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方法,而且他在邊疆打仗很多年,和那些只讀書而不會使用兵法的人完全不同。他可以說是已經將書籍上的內容,加上他這麼些年的經驗都結合起來了,因此每次作戰他都會分析戰況,下達最合適的戰令。

原因二,治軍嚴格。戚家軍素來都有著軍法嚴明,訓練有素的讚譽。這說明戚繼光很有領導的才能,他對軍中的兵都是嚴格要求,平日裡也對他們加強訓練。因此一旦遇到作戰情況,戚家軍都能反應及時,並且聽從指令,這些兵根本就不會有臨陣脫逃動亂驚心的舉動。



原因三,軍民合作。因為抗倭是一件保護百姓的大事,所以他們也是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可以說是民之所向。每次在和敵人對抗的時候,當地的百姓們都會積極幫助戚家軍,和他們是一條心的。這樣齊心協力的作戰,戰鬥力當然就大得可怕。


江上孤舟


主要是戰術策略、兵員訓練等這幾個方面的支持,這才有了戚繼光的多次作戰勝利。

首先就是兵員問題。當時明軍的兵員素質參差不齊,戰鬥機極差,面對敵軍很容易崩潰。在第一次指揮作戰時,戚繼光率領的部隊剛接敵,部隊就潰散了,戚繼光險些在亂軍中喪命。因此其開始自行招兵,選擇順從但是堅韌勇敢的人組成新軍,主要是農民,礦工等,綜合作戰素質要比之前的明軍強很多。

而且戚繼光還制訂了嚴格的軍紀,獎懲分明,英勇殺敵獎勵優厚,但是如果戰敗或者潰散就要追究責任,眾人連坐,比如主將戰死而戰敗則副將斬首,以此類推。這樣獎懲分明自然推動了部隊英勇作戰。

然後就是戰術戰法了。戚繼光的部隊中,一切為了實戰,要求士兵一定要學習到實戰本領。同時,根據南方地區的地理條件和倭寇作戰方式以及武器裝備的特點,創造了鴛鴦陣這種簡單但是高效實用的陣法。

這種陣法是隊長在前,然後是兩個盾牌手,其次是兩個狼筅手,接著是四個長槍手,再次是兩個钂鈀手,最後是火兵(炊事員),進攻時威力十足,防禦時又有防護,陣形多變,讓倭寇十分忌憚。同時作戰時戚繼光的作戰指揮也比較有水平,因此才能贏得勝利。


前沿陣地


首先戚繼光本來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帥才。在兵法著作上有《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治軍嚴明,選拔士兵專門選忠厚老實,潑皮無賴,細皮嫩肉的“娘炮”,一律不收。而且他自己有一個佛珠手串時刻待在身邊,每戰前必先勘察地形,每走一步就用佛珠計數一次。根據勘察結果用沙圖演練,未戰之前已獲先機。

對待士兵也是賞罰分明,當年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前往北方駐守,彈壓女真。一日集訓,突然下起暴雨,北方士兵紛紛避雨。只有戚家軍在暴雨中紋絲不動。

戚繼光也是軍事器械和武器的發明天才,當時倭寇都是一些浪人武士,且小隊作戰,倭刀又對當時部隊常用的朴刀有一定的剋制。但是戚繼光選取軍中臂力大的士兵,利用江浙一帶的毛竹做成狼筅。雖然狼筅的殺傷力不是很強,但很容易將倭寇掃倒,倭寇倒地後,鴛鴦陣中的刀斧手再上去將倭寇格殺。同時狼筅也讓倭寇的近身搏鬥無用武之地。戚家軍利用鴛鴦陣打的倭寇毫無還手之力。後續還發明瞭火銃,火炮,空心城塔等。蕩寇之路也一直有江浙沿海打到了福建,將倭寇之患徹底肅清!!!




用戶55282038821


1.裝備領先

戚繼光是一位很厲害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兵器和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車、戰船,使明軍水路裝備強於敵人。

2.會選兵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以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去招募了3000人。

3.會練兵

戚繼光在金華、義烏所招募的3000人在他的指導訓練下,成為了一支精銳部隊,這就是後來所稱的“戚家軍”。他還曾寫下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以上三點再加上朝廷和沿海時常被劫掠的百姓的支持,對付倭寇這些裝備落後的小矮子,那就是老鼠遇到了貓。


楊木茶館


要分析戚繼光為什麼能在抗倭戰爭中屢戰屢勝,首先,我們需要分析的是政治,其次是戚繼光本人再一次是戚繼光手下的軍事戰略武器。

首先從政治上來說,當時在東南沿海能打仗的不乏俞大猷等優秀將領,但最後能名垂青史的也只有戚繼光一人能名垂青史,戚繼光能在東南沿海一直持續進行抗倭鬥爭的原因,很大因為當時戚繼光在朝中有張居正的庇護,在以嚴嵩為首的嚴黨把持朝政的時候,有胡宗南為戚繼光打通關係,所以在前期戚繼光雨打有等人都能很好的在東南沿海發揮戰鬥力,但是在後來因為嚴嵩倒臺,政治形勢的轉變,導致於達有病不能像器官一樣繼續在東南沿海戰鬥。而戚繼光因為能左右逢源,即使是後來的張居正上臺,他依然能夠在東南沿海進行抗倭鬥爭,並且不畏懼言官勢力。

其次是戚繼光本人,客觀的來說,戚繼光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帥才,戚繼光在年幼時便繼承成了父親四品武官的爵位,二十歲時遼東鎮守邊關見識了很多蒙古族騎兵的戰法,之後在北京保衛戰時,根據蒙古騎兵的作戰方式,著有《紀效新書》,當時破除蒙古騎兵戰法的重要著作。

再次,我們從戚家軍的人員構成上來說,其他均和當時的很多部隊裝備的人員是不一樣的,戚繼光挑選七家軍的人員主要由老實人、不滑頭的義烏人組成,因為當時鎮守東南沿海的胡宗南部隊很多都是老兵油子,倭寇來了就跑,這樣的事,並及時配備在強的將領也沒用。

最後,我們從戚繼光的武器裝備上來說,戚繼光根據《孫子兵法》等古代戰士,創造了一套戚家軍獨有的抗倭陣法--鴛鴦陣,這種陣法是隊長在前,然後是兩個盾牌手,其次是兩個狼筅手,接著是四個長槍手,再次是兩個钂鈀手,最後是火兵。在這種戰法的掩護下,我口打又打不到,而且還會被遠程攻擊進了有狼鑲兵刺傷,根據當時東南實錄記載,戚家軍第一次反正常識打死打傷倭寇三百餘人,戚家軍僅負傷兩人,無一人陣亡。按照這種比例來算,即使戰國時期全部日本人都上了,那麼也無可奈何於戚家軍。

綜合戚繼光的成功因素來說,那就是朝中有人、自己能力也很不錯,同事有一隻很得力的軍隊,哪有不勝的道理。


正在說中國


應該還原歷史,而不是創作歷史。

戚繼光掛過帥麼,一直就譚綸手下一將。譚綸到那裡就跟到那裡。

明朝無私兵,家將不過百,戚家軍怎麼存在?

戚繼光斬子,誰幫他生出兒子,輔乳的兒子也能上陣?

虎蹲炮為嘉靖二十五年張鐸進獻十眼銅銑炮所改。請查當年紀事。

倭寇消滅是因為譚綸修建的碼頭,水塞的火槍火炮,能靠岸的地方都是木樁,所以倭寇上不了岸。也就是說海禁。

已經進來的倭寇都是十個或幾十個比例圍阡,倭寇是流動作案,沒有城防意識。

薊遼長城1568年譚綸申請修建同年戚繼光申請練兵五年,戚繼光修長城時間?

1567戚繼光調薊遼,1582調廣州平級調動,薊遼總督換七任,查無戚繼光嘉獎記錄。

鴛鴦陣兵書為明六大才子唐順之所有。

明宣傳對象是譚綸,戚繼光在清未才出名,是韃子修改了歷史還是噴子修改歷史,金光嶺長城硬是掛上戚繼光名字,浙江抗倭石城本廣州將軍修建也成為戚繼光建?

戚繼光一直上司是兵部尚書譚綸,在之前戚繼光根本無戰鬥力,1555年胡宗憲帶一萬廣西狼兵,結果被倭寇吊打,損失戰將多名,1557年苓港之戰胡宗憲指揮,戚繼光,俞大猷一萬明軍對一千倭寇,結果歷時幾個月,自損三千,還有倭寇逃跑,戰後胡宗憲陷害俞大猷。之後朝換帥譚綸,三千浙江兵是譚綸要求約束軍紀後招編,役滿後留下練好的兵將外地兵退伍,募兵改房兵皆譚綸所為,當時地方官海瑞是譚綸推薦。

1567戚繼光調薊遼,薊遼總督換七任,查不到他立什麼嘉獎。張居正1572任首輔,之前一直彈劾,除開戚繼光送巨禮給張,真的查不到是幫戚繼光又消滅倭寇已經死亡的鬼魂還是在已經修好的長城上加磚?

在薊遼還有比戚繼光更猛的常勝一品戰將馬芳,為當時將軍之冠,身經百戰從無敗績從來就是以少勝多的馬兵戰將。戚繼光的步兵看熱鬧都得跑得快。

臨海三戰三捷功德碑,譚綸,因為自練一千精兵,碼頭上岸倭寇被圍遷。明明白白譚綸建碼頭登陸圍扦,也標上戚繼光功勞?

譚綸一直是戚繼光上司,位置決定成就,修碼頭,水塞,免戰區稅,平內亂,修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和三千屯兵臺包磚,這些是戚繼光無法做到的事。

譚綸墓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傳統教育基地。而戚繼光所有附會景點省級。

封候非我意,譚綸大司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