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黑龍江省醫院專家教你如何解決戴防護用具引發的皮膚問題

(徐勁松 李紅)從新冠疫情開始,黑龍江省醫院互聯網醫院迅速啟動,一個月來,在眾多科室中皮膚病院的問診量位居前列,有市民因勤洗手、戴口罩、手套、護目鏡等引起了一些皮膚問題。黑龍江省醫院皮膚病院皮膚一科魏娟主任就市民問診比較多的一些皮膚問題做如下解答。

張先生很愛乾淨,平時就洗手很勤,疫情的出現,讓張先生洗手的次數更加頻繁,只要摸過東西他不是洗手就是消毒,沒幾天,張先生的手背開始出現細小的裂口,由於騷癢他不斷的抓撓,病情愈發嚴重。經黑龍江省醫院互聯網醫院,張先生找到了皮膚病院皮膚一科魏娟主任,得知是溼疹,因過度清潔導致皮膚屏障的破壞。頻繁的洗手或長期使用鹼性過強的洗浴用品,導致皮膚炎症發生,引起乾燥、瘙癢等肌膚問題。洗手液、消毒液裡的成分長期使用可能誘發溼疹、真菌和細菌感染,皮膚皸裂。魏娟主任建議張先生每次洗手後應立即擦乾,並塗抹護手霜或尿素軟膏。如出現明顯線狀裂紋,需減少刺激,加強保溼的同時,外用生長因子凝膠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市民周女士近期雙手出現好多小水皰,經耐心詢問得知她在超市工作,近段時間每天戴乳膠手套工作。魏娟主任告訴她手上起的水皰叫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溼疹,表現為對稱性發生於手和(或)足的如發生這種情況,應儘量保持手、足皮膚乾燥,皮損部位可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滷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據魏娟主任介紹,因防疫需要,近段時間我們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但有些人佩戴口罩後,由於口罩和麵部之間溫度高、溼度大,加之口罩內側材質原因,有人面部會出現潮紅、瘙癢,症狀較輕時,多在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破潰,可在破潰後繼發感染。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首先停止使用可疑產品,更換為其它非過敏產品。若皮疹較輕,可在停用3-5天后自行改善,無需特殊處理。若皮疹嚴重,瘙癢明顯,可口服第二代抗組胺藥,外用中強效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滷米松乳膏等,有系統症狀者可以給予系統糖皮質激素治療。當有繼發感染時,應局部或系統性使用抗生素。

另外,較長時間佩戴口罩後毛囊皮脂腺導管閉塞,可能導致痤瘡樣損害或原有痤瘡的加重。每日至少溫水洗臉2次,不要用鹼性強的肥皂,合理選擇面部清潔劑及化妝品,輕者外用抗生素類、維甲酸類等藥物,重者可酌情口服米諾環素或異維A酸等。

還有些人員自行佩戴護目鏡,但穿戴時間不宜過長;穿戴前可以局部塗抹潤膚劑,可利用薄型軟聚硅酮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進行局部減壓,但應確認是否漏氣,不得影響防護效果;壓痕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持久或反覆發生處或伴有皮下淤血時,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乳膏等;皮膚破損處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外貼創可貼或紗布保護創面,一般要待痊癒後方可繼續穿戴。

以上是我們在疫情防控期間經常遇到的一些皮膚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