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德军第6集团军刚刚被包围时,作为集团军司令的保卢斯采取了哪些措施?

川军团机枪手迷龙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也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德军第六集团军的覆灭而告终,1943年2月1日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宣布投降,第二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最后一支德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保卢斯是参谋出身,确实不如曼施坦因、莫德尔这些人优秀,但是保卢斯依然算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指挥第六集团军完全是合格的,在第六集团军陷入围困后,保卢斯做了一些正确的措施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德军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合围前的状况

1942年8月初,以精锐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为核心的德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到了8月19日,保卢斯指挥的第六集团军主力已经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并发动了第一次主攻。

但是苏军的顽强抵抗出乎德军的意料,双方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血腥的巷战、阵地战、德军在第四次主攻的时候最多已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城区,但是却始终无法完全攻克这座城市。

从八月中旬到十月下旬,经过三个月的血战,前线的德军已经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线是从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起,通过斯大林格勒到莫兹多克,长达1250英里以上。再加上从库尔斯克到列宁格勒之间的800英里,德军在苏联的战线全长已在2000英里以上,而以德国的兵力和资源,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如此长的战线。

而苏军已经秘密开始集结庞大的军队,朱可夫在伏尔加河东岸悄悄地集结了50万兵力,而德军却对此一无所知。

第六集团军被合围初期保卢斯的反应和措施

1942年11月19日晚,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发起大反攻,参战的苏联红军达3个方面军10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4个空军集团军和大量独立军、坦克军和旅,总计达143个师110.6万人。

面对苏联突如其来的大反攻,保卢斯的反应其实还算快:

一、保卢斯迅速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停止了一切进攻行动,收缩兵力,减少防御的战线长度,全部转入防御,应该说这个决定是很正确,收缩防线的第六集团军防御能力强大,这块骨头苏联啃了整整二个半月。

二、保卢斯并没有单纯防御,他将集团军仅有的装甲师集中起来作为机动突击力量,弹性防御,主要抵御西北防线苏军的进攻,防止集团军的后路被切断。

三、苏军发动反攻的时候,保卢斯并不在包围圈,但是保卢斯和司令部主要将领全部通过飞机空运到包围圈,在包围圈内建立了新的指挥部,这个有点像淮海战役中胡琏的空投,不过胡琏最后突围成功,而保卢斯却做了俘虏,

四、苏军包围初期,战况胶着,保卢斯认为突围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多次电请希特勒请求突围,但是都被希特勒拒绝。

五、在请求突围被希特勒拒绝的情况下,保卢斯于是积极组织第六集团军艰苦防御,并多次请求希特勒加强对六集团军的空运,而希特勒也承诺迅速加强空中补给,保障包围圈内德军给养。

保卢斯的失策及结局

保卢斯最大的失策就是优柔寡断,在被苏军合围的初期,军事会议上集团军绝大部分将领都请求趁苏军包围圈刚刚形成,抓紧突围,但是保卢斯在希特勒对突围提议暴跳如雷的情况下,不敢坚持己见,也不敢擅作主张。

到了十二月中旬,苏军已完全将第六集团军围困,而希特勒承诺的空运在苏联空军的拦截下也基本完全停止,饥饿和寒冷严重威胁着被围德军部队,希特勒让曼施坦因指挥顿河集团军群去救援保卢斯,但是打到最后曼施坦因自己都自身难保都有陷入合围的危险,至此第六集团军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1943年1月下旬,包围圈德军弹药殆尽,大批德军饿死、病死、冻死、战死,1月31日,保卢斯接到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命令,但是大势已去,在苏军的全线进攻下,保卢斯宣布投降,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宣告结束。

保卢斯成为了二战中第—位被俘的德军元帅,1953年,保卢斯从苏联的战俘营被释放,并定居于东德的德累斯顿。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病去世。


我家的猫叫皮蛋


被包围的时间 保卢斯实际不在合围圈之内 他在距离斯大林格勒一百公里以外的指挥部 但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以后 他飞入了包围圈 下了飞机 先换了衣服 在喝了红酒 以上都是历史资料真实记载

至于行动方案 当保卢斯召集手下军长开会告诉他们被包围了 多有人都大吃一惊 随后所有人几乎都一直认为 马上突围 不用等总参命令 现在就走 而保卢斯这个人 参谋出身 拿不定主意 他在第六集团军有个口头禅 任何事都问 施密特你怎么看 施密特是第六集团军参谋长 施密特不同意突围 理由 很多东西带不走 汽油不够 最后几十公里两侧还是高山 下面平原 靠着两条腿 跑不出去 下面军长群情激奋 越说越激动 强烈要求 不行也要试试 大炮带不走 让人抗 装甲部队为前锋 骑兵师断后 趁着苏联人包围圈没完善 快溜 甚至在场人发牢骚 如果赖歇瑙元帅在 一定不会留我们在这里等死 保卢斯火冒三丈 他最恨的就是别人用他跟赖歇瑙比 显得他不如人 会议不欢而散 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 都很精彩 喜欢的朋友可以多找相关书籍看看


机智的七哥


准确的说1941年11月23日黄昏苏西南方面军第4坦克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4机械化军在卡拉奇附近的苏维埃村会师,德第6集团军才算被包围。此时第6集团军司令部在古姆拉克,保卢斯也在其中。



闻知卡拉奇失守后,保卢斯招集手下军长开会,23日23时45分,保卢斯向希特勒发出一封电报:“弹药燃料即将用尽……集团军面临即将覆灭的危险,除非集中所有可用兵力,果断击败从南面和西面而来的敌军。这就要求立即从斯大林格勒撤出所有师,以及北部防线上的兵力。然后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向西南方突围。……对这一影响深远的态势评估,我将承担全部责任,尽管我希望记录下冯·赛德利茨、施特雷克尔、胡贝、耶内克将军对这一态势判断的赞同。鉴于目前形势,我再次要求自由行动权。”



24日上午8时38分,希特勒发来级别最高的元首命令:“建立包围圈防线,集团军在顿河西岸的部队立即撤过顿河进入包围圈……补给将由空运提供。”也就说希特勒要求坚守,拒绝保卢斯的自由行动权请求。

第51军军长冯·赛德利茨擅自从斯大林格勒北部撤退,遭受较大损失,第94步兵师后撤15公里,被苏军撵着损失1000-3000人。希特勒以为是保卢斯下令,25日6时来电严厉斥责保卢斯,并把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区德军的指挥权交予赛德利茨,直接听命于陆军总司令部。同日保卢斯向顿河西岸的第14装甲军发布东撤命令,26日晚第16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通过顿河大桥撤至顿河东岸,德军环形防线建立。



因第6集团军最后的覆灭,扶手椅将军们指责保卢斯应抗命当即实施撤退,却忘了保卢斯在电报中明确提出的条件,先集中兵力击败从西、南面而来的苏军才能撤退,第6集团军有此能力吗?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抛到了九霄云外,更不会考虑整个集团军慌忙撤退组织、实施的困难。参考下1941年12月刻赤半岛德第46步兵师违令的撤退,包括曼甩锅在内还不是责备师长施彭内克?谁又能否定希特勒不会集中兵力打开救援通道?或者再参考1944年8月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突围时的表现。


历史扒粪机


被包围后,保将军首先发布了三条命令,第一条是立即停止在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攻势;第二条是第六集团军立即组成“环”形防御,防止被分割;第三条是立即从尚余战斗力的装甲师和摩步师抽调以营级单位为主的混合战斗群,并赶赴西北和、西南和西方向,以阻止苏军从那些方向对第六集团军包围圈的压缩,这些方向是对日后解围攻势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保将军命令,核实被围部队的各项具体情况数据。他飞进包围圈后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听取部下的意见,准备突围。可惜,此时收到希特勒的命令,第六集团军脱离B集团军群指挥,改由陆军总司令直接指挥。


探测卫星A


聚焦历史纪录为你解答:

保卢斯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俘的元帅,当然他的元帅军衔也是被当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以“杀身明志”的含义而授予的,不曾想却填补了德国历史上的一个空白,成为世人笑柄。

在成为军事主官之前,保卢斯多年来一直是以参谋人员的身份在军队参机要务。缜密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军界获得了广泛赞誉。1939年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前,保卢斯被任命德军第10集团军参谋长,没有贵族血统的他却表现出儒雅的贵族之风范,加之他非凡的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和讲究策略的长处,被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元帅大加赞赏。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作为德军主要攻击集团的第10集团军,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战争结束后的第10集团军变更为德国第6集团军,在接下来对卢森堡、比利时和进攻法国的战争中,第6集团军都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1940年9月,保卢斯被任命德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突然对苏联的军事进攻,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联遭到严重打击,各大战区陆空军事力量均被德军闪电战迅速瓦解,苏军一路溃败,大批武装人员被俘,大片国土沦丧。到了同年12月,在赖歇瑙元帅被最高统帅部任命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时,他向统帅部推荐保卢斯接替第6集团军最高指挥官的职务,这一推荐很快被统帅部以正式认命的方式下达到部队,同时晋升他为上将军衔。保卢斯终于遂了成为军事主官的心愿,这也为他未来的命运埋下了悲哀的伏笔。

上任伊始,保卢斯的指挥才干还是卓越的。在哈尔科夫一线,第6集团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俘虏24万苏军,保卢斯也因此被授予铁十字勋章的最高荣誉奖励。

时间进入到1942年8月,在对苏联斯大林格勒发动的进攻战中,他的运气也随之终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德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但是,苏军的顽强抵抗,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表现出绝无仅有的战斗意志,德军的优势在苏军这种意志面前逐渐消失。苏德双方都对斯大林格勒战线的最终胜利志在必得,不断加强援助强度,其惨烈程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战役。在不断组织的攻击行动中,德军一度控制了整个城市90%的地域,但是,苏军并没有放弃继续战斗的勇气,逐屋逐户进行抵抗反复争夺。此时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酝酿更大的反包围作战计划并付诸实施。战争的天平由于进入10月中旬以后提前大幅降温开始向苏军有利的方面倾斜。设想着在冬季之前结束战斗的德军,对冬季作战的准备严重不足,这次提早的降温,使德国孤注一掷,于11月11日,发动了整个战役的最后一次强大进攻,苏军的英勇无畏再次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至此,德军开始由进攻转向防御作战。11月22日,苏军集结于斯大林格勒周围的100多万武装力量完成了对德国第6集团军的钳型包围,保卢斯和他领导下的集团军进入末日倒计时。

再多次向希特勒请求突围遭到拒绝后,他优柔寡断愚忠盲从的弱点暴露无遗,这也是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致命软肋。12月12日,德国紧急救援军团距离他只有40公里遭到强大阻击时,军团指挥官冯·曼施坦因要求他不必顾忌统帅部的命令,抓紧突围,他却依旧陈腐的执行着希特勒固守待援的命令,错失最后生机。

进入1943年元月,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也为保卢斯敲响了丧钟。1月8日,苏军在劝降无果之后,发动了围歼德国第6集团军全面进攻,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第6集团军迅速瓦解,在行将灭亡的最后时刻,出现了文章开头那讽刺的一幕他接到了元首的授予他为元帅的授衔书,并告知他:历史上还没有一位被俘虏的德国元帅。然而,他的选择狠狠抽了希特勒一记耳光,他向苏军举起了白旗。1944年,保卢斯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大为光火的希特勒逮捕了他所有的亲人。战争结束后,他作为证人出现在纽伦堡军事法庭。1953年被释放后生活在东德并在那里去世。

综述:兵家之诡道也。不懂得战场灵活善变者,乃兵士之祸。保卢斯墨守成规的死板,最终断送了无数德国军人的性命。当然,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命运。


聚焦历史记录


保卢斯是个战争天才,但不是一线作战的天才。

"非常聪明,尽职尽责,工作非常努力,思路很新颖,又有才华"——他的同事古德里安在初期是这样评价保卢斯的。

可见,初见是美好的。

可是,一切都难如初见。

1938年,古德里安和保卢斯共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声名鹊起的参谋光环掩盖下的缺点:缺乏魄力,没有决断力,没有毅力。

一句话,儒雅有余,刚毅不足,感情太丰富。(他常常会因为自己妻子几天不来电话而不安,也会因为误解了同事而郁闷。)这样的性格当一个诗人,绰绰有余;做一个战将则显然不大合适。

保卢斯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实际指挥经验不足。尽管他参加过一战,但他很少带兵,甚至连一个营的兵力都没有带过。

一战结束的时候,保卢斯虽然是上尉,但只参加过一次战斗。一战后十年左右的时间,保卢斯只在基层待了一年,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希特勒对他的信任。1935年,保卢斯被提升为上校,去柏林接替古德里安做机动部队的总参谋长。


二战打响后,保卢斯参与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客观来说,长期呆在办公室里让保卢斯更适合做参谋工作,而不是直接上战场冲锋陷阵当将军。

1939年当希特勒宣布任命保卢斯为德军第10集团军的长官的时候,古德里安说他此前曾经劝说过元首,对保卢斯的能否胜任表示"严重担忧"

一个主帅有没有决断力,这对一支军队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保卢斯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在复杂战况下顶住干扰的自我决断力。

因此,完全可以说,是保卢斯的天生性格弱点和实际指挥经验的缺乏,导致了第六集团军的失败。

当然保卢斯并非一无是处,他在1939年担任第10集团军(后来改变为第六集团军)指挥官的时候,曾经指挥军队攻克波兰,打败法国,功勋卓著。但这个时期,德军处于鼎盛期,对手战斗力也太差,显得保卢斯太会打仗,他的性格缺陷被掩盖了。

1941年12月,台风攻势失利,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被解职,身为陆军副总参谋长的保卢斯,在赖歇瑙元帅的推荐下临危受命,回到第6集团军任指挥官一职。

保卢斯上任不久,就在来年(1942年)五月的首次亮相就大显神威,在哈尔科夫战役中痛击苏军。德军以2万人伤亡的轻微代价,消灭苏联红军7.5万人,俘虏23.9万人,苏联三个集团军灰飞烟灭。

但是保卢斯忘记了,自己的胜利是在友军——南方集团军的全力配合和空军的大力支援取得的。如果没有南方集团军群的全力以赴,保卢斯的部队就难以得到加强,苏军对哈尔科夫的猛烈攻势就不能被挫败,自然这场战役德军也不会完胜。

1942年秋天,保卢斯指挥第六集团军冲向斯大林格勒,想再创辉煌,没想到却在这里折戟沉沙,亲手埋葬自己的军队。

德军向南进攻一是可以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二是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做准备。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希特勒孤注一掷,将手里的王牌A集团军群——第一装甲军和第17军,以及B集团军群——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和霍特的第四装甲军全部押上。

1942年6月,保卢斯带着他的第六集团军开始了进攻,在9月三面包围了莫斯科。

A集团军群这时已经向南面的高加索油田而去,剩下的B集团军群则不可避免地跟苏联军队拉开了架势要决一死战了。

此刻,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面临好多问题:

该部的北面伸展部分比较薄弱,可能会包围。

进攻的时候没有预备队,爆发战斗后没有持续动力。

一旦进攻受阻,没有部队可以增援。

冬天到来,战役可能会比逾期的要延长。

这些问题,保卢斯意识到了,并且向希特勒做了汇报,但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就盲目执行希特勒的计划,去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赌博。这要是换成古德里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9月13日,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在空军配合下发动了攻势,希望把城市分成两个部分,进一步把苏军分割围歼。

经过三个月恶战,保卢斯的军队终于到达伏尔加河岸,占领了90%的城区,但他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伤痕累累,预备队已经用完,士气低落。他们此刻面对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硬骨头。

11月中旬,驻守城北的罗马尼亚军队防线被突破,尽管保卢斯占领了大半个城市,却突然发现,苏军从三面向德军运动,德军已经陷入了数十万苏军的层层包围中。

被包围之后,作为统帅的保卢斯都做了些什么呢?

一开始,保卢斯并没有敏锐地感觉到危机来临、灾难来到,没有足够警惕。他天真以为,德军还能像当年春天进行的德米扬斯克战役一样,能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死里逃生。所以,保卢斯没有主动突围,而是积极部署死守,傻傻地等待援军到来。

保卢斯忘记了,德米扬斯克包围圈里,只有德国一个军,而现在却有26万5千人成为瓮中捉鳖。每坚持一天,需要800多吨补给,每天空投的物资只是基本需要的十分之一多。苏军的防空火力和战机拦截,让德军的空投越来越困难,包围圈里的德军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在此情况下,保卢斯依旧不调整战略,谋求主动突围,对迫在眉睫的危险反应迟钝。

在被苏军包围后,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有一次突围的机会,但被保卢斯给错失了。

12月19日,名帅曼斯坦因派出自己部下飞往斯大林格勒面见保卢斯,告诉他第六集团军处境非常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自己的第四装甲军配合,奋力突破包围圈。要知道,曼斯坦因当时距离保卢斯的军队只有48公里。尽管有许多因素制约保卢斯突围(没有装甲车,没有给养,天气恶劣。),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卢斯已经"傻"了。反应迟钝,没有鱼死网破突出去的决心。

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军75万人伤亡,9-11万人被俘。苏军112万人伤亡。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但是保卢斯的滑铁卢,也是希特勒的滑铁卢,从此以后,德军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末路。

如果不是希特勒下令死守,如果保卢斯果敢一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不会败的这样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希特勒的刚愎自用和保卢斯的懦弱犹豫葬送了第六集团军,也葬送了第三帝国的最后命运。


历来现实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FriedrichWilhelmPaulus,1890—195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德国第10集团军参谋长、德军副总参谋长和第 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的名字是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联系在一起的。

1890年9月23日,保卢斯生于德国黑森的布赖泰瑙。他的父亲乃是普通的记账人。1909年高中毕业以后,保卢斯投考海军学院,因为没有贵族血统未被录取。于是保卢斯到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1910年加入第 3巴登步兵团,次年晋升为少尉,1912年,与21岁的罗马尼亚女贵族埃列娜·罗塞蒂—索利斯库结婚。生有两男一女。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保卢斯历任第3巴登步兵团营副官、第 2普鲁士步兵团(1915年)参谋和阿尔卑斯军作战参谋。先后在东线、西线和罗马尼亚参战。1915年晋升为上尉。

尽管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的军队规模实行限制,但保卢斯仍保留了军职。先任第14步兵团副官,后于1922年在柏林接受参谋训练。1924年至1927年,到驻斯图加特的第5军区任参谋,1928年至1929年任第13步兵团连长。至此,保卢斯业已基本形成自己的军事指挥风格,即从容冷静、深思熟虑、忠于上级,但缺乏果敢和决断。这些风格在以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得到集中体现。

1930年,保卢斯成为第5步兵师的战术教官,以后很快就晋升为少校。1934年,作为中校的保卢斯担任第3摩托化运输营营长。1935年6月晋升为上校,同年9月前往柏林,接替古德里安出任机械化部队司令鲁茨的参谋长。或许就是从此开始,保卢斯引起了陆军部武装部队局的沃尔特·冯·赖歇瑙的注意,后者对保卢斯的军事生涯有着重要影响。保卢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任职是第16摩托化军参谋长,负责指导德国的4个基本轻装师的训练与扩充。此时的保卢斯已被公认为摩托战专家和相当能干的参谋军官。1939年,保卢斯晋升为少将。

保卢斯在苏德战场前线

1939年8月26日,保卢斯被任命为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的参谋长。第10集团军是德军实施波兰战役的主要空击力量。保卢斯充分发挥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和讲究策略的长处,与精力充沛、勇猛果敢而又厌恶图上作业的赖歇瑙合作得相当默契。因此,第10集团军(攻占华沙后改称第6集团军)在对波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攻克法国后,保卢斯晋升为中将。

1940年9月,保卢斯出任德军副总参谋长,负责所有德国陆军的组织和训练。他曾到北非会见隆美尔,亦曾与匈牙利领导人商讨入侵南斯拉夫等问题。但是,保卢斯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制定入侵苏联的战略计划。保卢斯认为,为了打败苏联,德国决不能允许苏联军事力量撤到内地,要选择战略要地对苏军进行分割包围,夺取莫斯科尤为重要。保卢斯还强调必须绝对保证后勤补给和预备队的支援。

1941年12月3日,被任命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赖歇瑙元帅迅即向希特勒推荐保卢斯接替其第6集团军司令之职。长期渴望得到野战指挥职务的保卢斯对此项新的任命甚感荣幸。1942年元旦,保卢斯晋升为装甲兵上将,4天后接任新职。

保卢斯尽管具有出色的参谋才能,但他实际上并不适合担任高级指挥职务。因为在此之前,他担任的部队最高指挥职务只是摩托化营营长。他过分拘泥于细节,缺乏果断坚决的气魄。最重要的是,他坚持认为希特勒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保卢斯或许可以根据赖歇瑙的命令而违背元首的旨意,但他决不会自作主张地如此行事。不过,保卢斯担任第6集团军司令后与苏军的第一次大较量却获得成功,1942年5月,保卢斯在哈尔科夫一带包围20万苏军。到5月28日,据称俘虏苏军24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2026辆、大炮1249门,保卢斯因此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2年7月,希特勒将南方集团军群划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他命令利斯特率A集团军群往南突向高加索,魏克斯率包括保卢斯第6集团军在内的B集团军群朝斯大林格勒突进。但是,希特勒将补给的优先权给了向高加索进军的A集团军群。

保卢斯于1942年8月率第6集团军(辖第4军、第8军、第11军、第51军和第14装甲军)25万人马在德国第8航空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的协同下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由于缺乏足够的燃料,速度比较缓慢。8月11日,第6集团军与苏联第1坦克军和第62军交战。经过激战,歼灭和俘虏苏军5万人。8月18日,保卢斯前进到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5公里的地方。但此时该部的燃料又出现危机,直到8月21日,保卢斯才率部进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此时,苏军已在斯大林格勒投入强大的兵力,而且不断得到兵力和补给方面的加强。形势表明,德苏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将有一场恶战。

8月23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攻抵斯大林格勒以北的伏尔加河,给斯大林格勒造成严重的威胁。26日,第6集团军突破斯大林格勒西北防线,当晚突向伏尔加河西岸。但第6集团军也遭到了苏联守城部队的顽强抵抗。9月13日至15日,保卢斯命令再度向市区发动猛攻,一支先头部队冲进城区西北部的工业区。22日,第6集团军经过反复争夺,终于抵达中心码头区的伏尔加河西岸。苏军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前沿阵地

10月中旬,斯大林格勒战役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第6集团军不断地向市区发动进攻,但均遭到苏联军队的反击。这时整个战役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斯大林格勒气温下降,初雪降临,严冬将至,这使德军的处境特别是冬天的供给开始出现困难。为了迅速结束战役,11月11日,保卢斯集结重兵发动最后一次严厉攻势。苏军在被分割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战斗。这时,德军虽已占领斯大林格勒大部分市区,但在苏军不断打击下,已经精疲力竭,只得逐步转入防御。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屯兵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陷于困境。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施巷战

正在此时,苏联最高统帅部认真分析战役进程,由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主持制定出详尽周密的反攻计划。随即,苏军迅速调遣100万兵力在顿河中游和斯大林格勒四周集结待命。11月19日,苏军按照最高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开始反攻。22日,苏军对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保卢斯部实施钳形包围。保卢斯在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以研究对策。会议决定第6集团军坚持固守并呈请希特勒迅速加强空中补给。然而日益严重的局势迫使保卢斯及其将军们考虑突围。于是,保卢斯电呈希特勒,陈述突围理由,希望希特勒批准。但希特勒命令固守。保卢斯不敢违抗希特勒的旨意,只好再次征求下属的意见。大多数将军坚持认为突围势在必行,纵使违背希特勒的严令,也必须突围。但保卢斯根据希特勒关于固守的命令表示,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服从命令,而且他相信希特勒关于空中补给的许诺。

以后的情况表明,德国空军根本就无法对保卢斯部实施补给。几周之后,空运补给的行动几乎完全停止,饥饿和寒冷严重威胁着德军被围部队。德国最高统帅部为了挽回德军在南方的败局,加紧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划归顿河集团军群序列。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斯坦因计划打开一条通道,帮助保卢斯部突围。12月12日,曼施坦因指挥的救援行动开始实施。23日,德军推进到离斯大林格勒仅40公里的地区。

潮水般数量的苏军顶住增援德军的进攻,迫使曼斯坦因不得不放弃解救第6集团军的计划,第6集团军渴望解围的梦想完全破灭。显然,第6集团军的前景是灾难性的。但是,迷信希特勒并坚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保卢斯既不敢自作主张地突围,也不愿向苏军投降,惟一能做的就是要求补给和增援。而保卢斯所盼来的,只是希特勒授予的上将军衔。

1943年1月8日,苏军正式向第6集团军劝降。保卢斯不敢自作主张,请示希特勒却遭到严词拒绝。1月10日,苏军发起最后的攻击。德军的防线立即土崩瓦解,被苏军分割成两个包围圈。1月26日,保卢斯急电陆军总司令部要求投降,希特勒再次拒绝,并命令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人一弹。1月31日,保卢斯接到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命令时,只是平静地叹息道:“元首真是慷慨。”此时保卢斯的部下开始陆续投降。保卢斯终于下定决心向苏军投降。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结束。在这次战役中,苏军俘虏9万多名德军官兵,其中包括以保卢斯为首的24名将军。保卢斯本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位被俘的德军元帅。

    被俘的保卢斯走出战壕

    保卢斯被俘后,起初拒绝了苏军让他对德军进行反法西斯广播的要求。但到1944年,保卢斯接受这个要求,并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和“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德国军官同盟”,公开反对希特勒及其指挥下的战争。

    1946年,保卢斯奉召前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证。1953年,保卢斯从苏联的战俘营被释放,并定居于东德的德累斯顿。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


    铁杆军迷


    在苏军还未彻底封闭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圈前,针对苏军已经对德军斯大林格勒两翼的防线达成纵深突破的严峻态势,保卢斯根据集团军群的命令,对作战部署做出了重大调整。首先便是停止针对斯大林格勒的所有进攻行动,全线转入防御,同时抽调三个装甲师所有可能调动的单位组成战斗群,派往顿河,抵御苏军从西北方向而来的进攻,防止集团军的后路被切断。



    随后保卢斯以及他的集团军司令部也通过空运进入了包围圈,在古姆拉克设立了新的司令部,以便加强对集团军的作战指挥,了解包围圈里的真实状况。作为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保卢斯能够选择和他的部队待在一起,体现了其军人高尚的品德。当然,希特勒也下达了相应的命令。

    就在保卢斯进入包围圈的第二天,苏军占领了卡拉奇,封闭了对第6集团军的合围圈。保卢斯和他的集团军司令部对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集团军的弹药和粮食储存不足以维持长期的据守,依靠空运只能保证暂时补给,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打通西面和西南面同德军主防线的联系,使集团军重新获得地面补给。为了集结其足够的进攻兵力则不可避免的要撤出斯大林格勒和北部防线的部队,缩短防线,集团军逐步向西南方向突围。在苏军的重压下进行突围,必然会损失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大批宝贵的作战人员和一部分装备能得以挽救。



    保卢斯请求突围的电报在合围圈被封闭后的当晚便发往了陆军总司令部,但是第二天上午希特勒给予了回复,命令第6集团军禁止放弃斯大林格勒和北部防线,建立起包围圈防线,补给将由空运提供。命令明确了拒绝了保卢斯的突围请求,尽管保卢斯和他的军长们都希望可以立即突围,但还是不得不下达了实施防御的命令。

    第6集团军能否守住这个包围圈取决于能否得到充足的补给,毕竟通过空运为一个完整的集团军提供补给是从没有发生过的。保卢斯提出维持集团军的生存和战斗力至少需要每天500吨的补给,陆军总司令部答应了这个数字,保卢斯还有什么理由总司令部的坚守命令呢?保卢斯在他的职权允许范围内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战略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