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如何看待指數基金?


如何看待指數基金?


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從長遠來看,指數基金的趨勢是上漲的。所以,這也是許多大V一直都推崇指數基金的原因,同時也是一直都是小白比較信賴的理財方式,沒有之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到這裡,我來詳細講一下。

這裡,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

一 什麼是指數基金?

二 指數基金的特點是什麼?

三 常見的指數基金包括哪些

四 如何挑選指數基金

五 如何買賣指數基金

六 小白投資的心裡建設




一 什麼是指數基金

指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加權平均值。用來反映市場的一個平均水平。

指數基金,實質上是一款被動型基金,就是投資了一批符合某種標準的股票組合的基金。

指數就是指這個選股標準。這個標準其實有很多,比如市場上每年盈利最高的前 100 只股票、規模最大的 300 只股票等等。這些排名數據每年都會變動,所以這個標準下篩選出的股票也會不停的變動。

指數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複製別人的整個投資,不需要你自己花太多精力來做選擇。聽起來是不是很完美?

這個排名的方式,打個比方,在音樂市場上,一直都有新歌打榜。前50名的新歌都會在電臺滾動播放,哪一天有其中的一首跌出前50名了,另外會有新的歌曲補上去,重新排名前50名的歌曲。

這個就類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上證50指數,就是指在上海交易中心上市的,排名靠前50的上市公司,滬深300指數,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2個市的排名前300的上市公司,當然這個排名的考量因素會有很多,比如說股票的規模啊,分紅的比例啊等等之類的。

既然我們知道了指數基金,那我們就來看一下指數基金有哪些特點呢?




二 指數基金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就是無情。這裡沒有什麼情面可以講的,你上市公司表現不好,就得要下架,踢出50指數,或者300指數的排名,給表現好的上市公司進入這個指數。

是不是夠冷酷無情的?

第二,就是永遠都會存在。不會因為有一家公司的某種原因退市,也不會因為某一家公司的表現不好而受到影響。因為是看的是最好的排名,所以就會一直都有。

就象是排名嘛,不管時事如何變遷,這個排名,永遠都在。

舉個例子,美國有個著名的指數,叫道瓊斯指數,在100多年前就有了,最初只有100個上市公司入駐道瓊斯指數,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100多年過去了,道瓊斯指數從當初的100點,到現在已經漲到了2萬多點,將近3萬點了,但當初入駐的道瓊斯指數的這100家公司,留得最長久的是通用公司,但這家公司在2018年也因表現不佳被踢出了道瓊斯指數。

這個有點類似於永垂不朽,是不是?指數永遠都在,但你公司表現得不好就可以不在指數里。

第三,我們投資的,是這個指數,而不是某一家公司,這個指數,可以是上證50,可以是滬深300,也可以是中證500指數。中證500,指的是滬深市場上,排名前300以外的第301家到第800家,一共是500家上市公司的總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市場的水平是一直在上漲的。

所以,指數其實是長期上漲的,而且它的上漲速度比其他的資產大類要更高一些,是不是就可以笑到最後了?

第四,每個基金在運作的時候呢每年會收取管理費和託管費,管理費呢,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普通的股票基金呢,一般會收取基金規模的1.5%左右管理費。

普通基金呢,一般會收取1.5%左右的管理費,比如說我們投資了一萬塊錢在某一隻主動型的基金上,一年的費用是150元,不管基金賺錢還是虧錢,這150元,都要扣除,這個費用也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率就比較低了,一般只有0.69%,也就是說只有69元。當然,也有大規模的指數基金的管理費會低到0.5%或者更低。

錢雖然不多,但長期來看,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說,指數基金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成本低,費用便宜

第五,操作簡單,方便,投資門檻低。這點其實非常適合小白理財。我們在剛剛開始學習投資的時候,不需要幾萬塊錢的起投點,每次只需要要投入幾百塊錢,也可以做投資。

同時,因為每次投資的錢比較少,所以還可以起到強制儲蓄的作用。

操作簡單呢,只需打開APP,轉入相應的金額,看好自己挑選的基金,一鍵購買就可以了。




如何看待指數基金?


三 常見的指數基金有哪些?

國內有三大指數系列:

1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發的上證指數系列。

2 深圳證券交易所開發的深證指數系列。

以上都是屬於交易所所開發的指數。

3 還有一箇中證指數公司開發的一系列的中證指數。

美國有三大指數,納斯達克,標普500和道瓊斯。

納斯達克指數呢,是交易所指數。

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的則是指數公司所開發的。

股票基金,就是去投資股票。股票指數,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則選出一籃子股票。

如果有一個基金公司按照股票指數,開發一個產品,完全按照指數的成份股的比例,買入一攬子股票。那麼這個指數基金呢,複製股票指數的走勢,這個就是指數基金。

我們常見的指數基金有:上證50指數基金,滬深300指數基金,中證500指數基金,紅利指數基金等。這些指數基金,都是不分行業的,所以叫寬基指數基金。

還有我們常見的代表香港指數的恆生指數基金,H股指數基金。代表美國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標普500指數基金等。

另外,還有代表行業的指數基金,屬於窄基指數,只是代表整個行業的,比如說醫藥指數基金,白酒行業指數基金,消費指數基金等。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指數基金,當然還有再細分的,象基本面這類的,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四 如何挑選指數基金?

1 使用估值指標。

1) 比如說:市盈率PE,這個是最常見的估值指標,適用於滬深300指數。

估值指標,只適合某一品種進行估值的判斷。但這個指標,對於銀行與證券這類強週期性的行業,不是適用的。

市盈率的估值指標,適用於流通性好,盈利穩定的品種。

同一個投資品種,市盈率越低,投資的價值也就越大。

2) 另外一個指標是:市淨率PB。是股價與淨資產的比率。淨資產就是資產減去負債。

淨資產比盈利更穩定。

淨資產的收益率為ROE,等於淨利潤除以淨資產。

ROE越高,企業的資產運作效率也就越高,市淨率PB也就越高。

這類判斷指標,可以適用於強週期性的品種,比如說證券類,房地產類。

3) 再有一個指標,就是股息率。有些股票是有分紅的,公司的現金分紅,除以公司的市值,得到了股息率。股息率衡量的是現金分紅的收益率。

股息率與股價呈反相向的,股價越低,股息率越高。


2 沒有一個指標,普遍適用於所有的指數基金。

對於某個指數基金的品種,要先判斷適用於哪個估值。比如說長期虧損的,就無法估值。


3 對於某一個品種而言,哪方面的數據更穩定,就可以用哪個估值指標。

比如說一個品種的盈利穩定,那就用市盈率的估值指標。

但是,如果有一個品種的淨資產穩定,那就可以用市淨率的估值指標。


4 最重要的核心是要未來的發展,而不是歷史數據,但歷史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5 低估值投資

注:股價就像一隻跟著主人散步的小狗。主人沿著馬路前進,小狗一會跑到主人前面,一會兒又落後於主人。但最終主人到目的地時,小狗也會到。

1) 價格圍繞著價值不斷波動,但長期看,價格與價值是趨於一致。

2) 能力圈:如果我們有能力可以判斷一個品種的價值是多少,那就具備了對於這個品種的能力圈。當然對品種瞭解的越多,能力圈也就越大。

3) 安全邊際 我們要用比實際價值低的價格去購買這個品種,

注:我們要用0.4元買價值1元的東西。

這是格雷厄姆最重要的投資思想


6 盈利收益率法,來挑選指數基金,盈利收益率與市盈率PE,互為倒數的關係。

這裡有兩個數據:10% 、6.4%

1)當盈利收益率大於10%時,分批投資。

2)盈利收益率小於10%,但大於6.4%時,堅定持有已經買入的基金份額。

3)當盈利收益率小於6.4%時,分批賣出基金。

這裡的分批賣出,主要的是為了分散投資風險,分批賣出的風險更低一些。

適合盈利收益率的品種,國內主要是上證紅利、中證紅利、上證50、基本面50等。但盈利高速增長,盈利變化較大的品種,不適用。


7 博格公式法

指數基金未來的年複合收益率,等於指數基金的投資初期股息率,加上指數基金每年的市盈率變化率,再加上指數基金的每年的盈利變化率。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這裡使用的,是平均到每年的收益率和變化率。


一隻滬深300指數基金,在過去10年間,如果考慮上每年的現金分紅,這隻滬深300指數基金上漲了3倍左右。也就是說,10年前買入,始終持有不賣出,投資者可以獲得11.7%的年複合收益率。

1) 股息率 10年前,滬深300指數基金的股息率大約是1.86%。

2) 每年市盈率的變化率,過去10年,滬深300的指數基金的市盈率,從19.71下降到13.17,平均每年下降約4%。也就是說,年市盈率變化約為-4%。

3) 平均年盈利變化率 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基金背後的公司,盈利大約增長了383%,平均每年約增長14.4%。

最後來計算一下,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年複合收益率。投資初期的股息率為1.86%,平均每年市盈率變化為-4%,平均每年盈利增長率為14.4%。三者相加,得到12.26%。

綜上,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1) 在股息率高的時候買入。

2) 在市盈率處於歷史較低位置時買入。

3) 買入之後,耐心等待“均值迴歸”,即等待市盈率從低到高。




五 如何買賣指數基金

注: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

指數基金,並不是一直都適合定投的。當指數基金變貴的時候,也就是當定投的標的不適合定投時,我們就要停止定投,去找另外被低估的其他的品種進行投資。所以,定投更需要主動管理。

比方說,有套房子就值100萬,如果在120萬的時候去買,那就貴了。但是,當這個房價在80萬的時候,我們選擇買入,那就是適合的。

買基金與買房子是一樣的道理。

1 當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適合定投。

當指數基金被低估,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我們選擇買入。

2 當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停止定投。

用上面的盈利收益率法來操作。

3 設置止贏點

定投的時候,止贏不止損。越跌越買,跌得越多,相同的金額,買入的份額也就越多,同時也攤薄了成本。

但如果設置好止盈點為20%,那可以在盈利20%的時候,選擇分批賣出或者一次性賣出。這裡就需要看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

保守型的投資者,可以在達到20%的收益的時候,全部賣出;穩健型或激進型的,可以先部分賣出30%或者是50%,等後續上漲或者下跌5%的時候,再分批賣出一部分,這樣分批次賣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可以獲取更多的收益。




六 小白投資的心理建設

小白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資不可能一夜暴富,而投資理財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另外就是學習投資的方法。市場不斷在變化,投資的方法也不斷在變化,從來都沒有一勞永逸的投資,可以幫我們長久地去實現財富增值。

小白做投資,無法長期獲取收益,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心理因素,看到下跌恐慌,看到上漲,就追加投資,這就是俗稱的追漲殺跌。

另外,不要去輕信一些推薦,比如說有某某大神推薦的一種投資,指定購買某一種產品,剛開始的時候,聽信了少量購買,還真碰到上漲了,然後就大量地購買,就這樣被深深套住其中,成了市場上被收割的韭菜了。

我身邊還真有這樣的小白,聽信了別人的建議做投資,每次一個建議,就給5000元好處費,連續三次,到了第四次,連本金都沒回來,而且還把之前賺的全部都倒貼了進去。再去找,人家早把她拉黑了。

定投,就是嚴格按照定投的紀律來執行,不要偷懶,不要恐慌,也不要衝動。

最後,就是不斷努力學習,實踐,思考和總結,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過上想要的生活。

定投,可以執行的九字方針: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價格大大低於價值時買入

廣積糧:在低估區域不斷定投積累股份

緩稱王:定投時間越長,積累股票資產越多,到牛市收益也就越高

如何看待指數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