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著急不頂用,要培養他們自己奔跑

我成了一名小學生的媽媽,感悟挺多,偶爾迷茫,都在積極找辦法解惑。

今天藉著盧勤老師的演講,給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盧勤老師說的很對,真正的覺醒是如何引爆內驅力,不是拿大榔頭砸,釋放孩子洪荒之力的關鍵,也許僅僅是一把不起眼的小鑰匙。

盧勤老師分享了激發心力量的4把鑰匙。

01肯定的力量

孩子剛上小學,每天有了少量作業,而且是真正的作業,數字不是隨便寫,而是有格式的。每項作業最起碼要達標。

在這個期間呢,老師肯定會表揚寫的工整的,在有了比較的情況下,你還會不急不躁,依舊肯定自己的孩子嗎?

這時候我們就要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了。

曾經我們注重的是思維訓練和親子閱讀這些,而有的孩子是大班就開始報了寫字班。那孩子肯定沒有上過寫字班的小朋友寫的好。

花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孩子也會有一些不適應,我們這時就不能急躁了,而是要多給他肯定。

比如,彆著急,咱慢慢寫,媽媽小時候還沒你寫的好呢~熟能生巧,寫多了自然就好了等等,鼓勵的語言和肯定的語言,此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著急不頂用,要培養他們自己奔跑

無論是哪個階段,“亮點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他會越來越好。

正面管教裡有一句話說:當孩子們感覺好時,他們才能做的更好。

你的肯定,能讓孩子感覺他很好。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著急不頂用,要培養他們自己奔跑


02分享的力量

我們之前的文章《“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你打劫呢?”》裡說過,孩子物權意識敏感期內,不要強迫他分享。

但不強迫不代表,不可以引導。

就像盧勤老師所說的,買了冰棍媽媽咬一口,在這種日常的一點一滴中,慢慢培養出一個愛分享的孩子,才是最有效,最深入人心的教育方式。

一個愛分享的孩子,不僅胸襟大氣,他自己快樂,人緣也不會差。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孩子的世界到處充滿善意和美好的時候,孩子怎麼會不積極向上呢?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著急不頂用,要培養他們自己奔跑


03夢想的力量

盧勤老師的這段話好有感染力:

有夢想的孩子飛的高,有目標的孩子走的遠。

對一個孩子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要為了孩子夢想起飛,給他們創造更多的平臺,讓他(她)感受到“我能行”,孩子一個小小的成功就可能實現大大的夢想。

這種我能行的平臺不僅在學業上,各方面都能表達出來啊!為我們所有的孩子夢想起飛搭建一個成功的平臺吧!

自打涵涵出生以來,她的夢想不斷地變化著,最早的時候她想成為一名醫生,這個夢想她堅持了3年,後來變成了牙醫,到了5歲多學完游泳後,夢想變成了游泳教練,6歲多學了鋼琴,夢想又變成了鋼琴老師,現在會彈了幾首世界名曲之後,小丫頭“膨脹”了,夢想變成了鋼琴家。

我覺著夢想真的是個很好的東西。

想當醫生那會兒,我給她提供很多關於人體的繪本和科學實驗,小丫頭非常喜歡,研究的比我都透徹。

想當游泳教練那會兒,游泳課上的很勤奮,不但一節課不落下,老師教別的孩子時,她還在一邊自己努力遊著。

現在想當鋼琴家,拿起原來的韻文洞洞書再讀時,看見後面有曲譜,就要跑到鋼琴跟前彈一彈,甚至自己拿個筆和本子寫寫畫畫,美其名曰在“作曲”

這些都是夢想的力量啊,夢想的力量就是向上的力量,就是有目標有奔頭的力量。

所以,當孩子有夢想時,我們要尊重他的夢想,還要為他們的夢想搭建好平臺,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著急不頂用,要培養他們自己奔跑

04責任感的力量

開學後,涵涵有一項作業是以開學啦為主題畫一幅畫。

涵涵畫好之後,放在了書桌上,我上班之前看到了,就裝在了我的包裡。放學接她的時候,我交給了老師。

涵涵說:“媽媽,你早上咋不給我裝上呢?”

我說:“你要給媽媽道歉哦,你自己的畫忘記裝了,媽媽幫你交上去了,你應該感謝我,結果你卻指責我,這是不對的。”

小學生,這三個字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身份的變化,還有心理的成長。

每天群裡都有家長拜託老師記得幫孩子幹啥,或者讓老師幫忙提醒孩子幹啥的。開學的畫,也有家長幫孩子畫的。

他們肯定沒有想過,自己剪短了孩子的翅膀,他將來怎麼飛翔。

所以,孩子雖然還小,但不是我們不讓他承擔責任的理由。

因為還小,我們可以引導,可絕對不要包辦。

比如,每天讓孩子試著自己記下老師佈置的作業,每晚做完作業,讓孩子自己對著第二天的課表想想該把什麼書裝進書包裡,該穿什麼樣的鞋子等等。

若我們把該操的心都操了,孩子肯定不覺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負責了,長期下來,何談變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呢?

一個對自己都不能負責的人,怎麼對他人,對家庭,乃至社會去負責?

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的是滿足感,往外掏的是成就感。而責任感就是需要不斷往外掏的愛,孩子越有責任感,才會越有成就感。

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他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我們乾著急,甚至幫著他跑,都不頂用,倒不如培養一個自己奔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