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二次创业终圆电池梦

做世界第一安全的电池,宁德时代的野心其实并不大。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近期登录A股的宁德时代),这是两个在当今锂电池行业声名远播的企业。在2015年,一个做到了消费电子锂电池的全球第三名,一个是动力电池的全球第三名。令人意外的是,两家企业的主要基地或总部都在福建宁德,一个城区人口才40万的小城市。在这个偏居一隅的城市里,到底蕴藏了什么力量?

其实,ATL是1999年才创业的。短短16年,ATL从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成长为了一个让世界锂离子电池行业尊重的公司。在消费类软包锂电池上,ATL成了这一品类的代言人,一骑绝尘,市场份额接近50%。研发人员数量以及锂电专利申请数也位居全球前列。

宁德时代的上市将刷新创业板的市值最高纪录,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股。

专注于动力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则是2011年创业。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11.8GWh,超过松下成为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全球17%,中国27%。仅用不到七年时间就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超级巨头,从“业外无人知晓、业内无人不知”到闪电过会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相关概念股水涨船高、顺势大涨,宁德时代成为电池行业的现象级话题。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两次创业的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

二次创业终圆电池梦

曾毓群是福建宁德人,见过曾毓群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亲和力,他总是笑脸迎人,回答记者提问时有礼而坦率;他说起话来直来直往,有问必答。

1. 创业团队

1989年,曾毓群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国企。三个月之后他辞去工作,跑到广东一家电子厂做工程师。他去的这家公司是东莞新科磁电厂(SAE旗下制造基地)。现在SAE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硬盘磁头供应商。曾毓群在新科一干就是十年,因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胆识,在31岁便成了最年轻的工程总监,而且是第一位大陆籍总监。有一天,SAE执行总裁梁少康来找他,让他帮忙考察一个电池项目。他到深圳跟专家们讨论了一天,回来写了一份报告,说如果要做电池是肯定能做得出来的。梁少康想拉曾毓群一起做电池,但他最初并没有答应。当时曾毓群正被猎头挖人,打算从新科离职去深圳一家公司做总经理。于是梁少康又找了陈棠华做说客。陈棠华是曾毓群在新科的上司,他从美国打电话来,曾毓群终于被说动,决定几个人一起做电池。

就这样,1999年,梁少康、陈棠华、曾毓群等人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在广东东莞成立了首家工厂。

当时公司没钱,所有人的工资减半,而且广募资金,把能找到的钱都投进去了。回忆起创业之初的往事,曾毓群说当时去做电池的决定,“完全是一种冲动”。如果没有这次冲动,就不会有后来ATL以及宁德时代的波澜壮阔的两次创业故事;如果没有这次冲动,堪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中国电池企业或许就不会这么早诞生。

2.星星之火:从一个鼓气的电池专利起家

这是一个今天仍被ATL人津津乐道的故事。ATL是Ampere(安培)和excellent(优秀)的合成词。不过,曾毓群给出了另一种解读:A Thin Light Battery(轻薄电池)。

要做电池了,ATL首先要为自己找准一个研发方向。当时市场上圆形电池、方形电池等产品是索尼、松下等日企的天下。他们自动化程度很高,质量整齐划一,中国企业很难与其竞争。

这样,尺寸灵活多变、不太适合自动化的聚合物软包电池,就成了ATL的选择。当时诺基亚一款翻盖式手机配的是索尼的聚合物电池,ATL买来这款手机拆开研究。这种电池短小、轻薄,便于携带,创业团队感觉到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于是曾毓群带着资金飞到美国,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但那项技术暗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当时全球二十几家购买了专利授权的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陷阱,包括小小的ATL。

拿到专利授权的曾毓群兴冲冲的回到中国,一群创业者开始试制聚合物软包电池。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他们发现,按贝尔实验室配方做出来的电池有个要命的问题——反复充放电后,电池会鼓气变形,以至于不能继续使用。

创业的250万美元已经花去大半,而产品却不能使用。负责工程的曾毓群跑回美国找专利授权人。结果对方慢悠悠地说,电池鼓气是一个本质问题,他们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被授权的全球二十几家企业也都没人能解决这一问题。巨款买来的专利技术可能付之东流,协议还规定了卖出一颗电池要支付对方固定比例的提成。眼看账面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还没有生产出产品,公司前景看来一片迷茫。

从美国回到北京,曾毓群夜不能寐。他第二天早早起来,去参观一个电化学展览。匆匆赶到会场的他收集好所有摊位的材料,接着坐飞机回到广东。

回到东莞,创业团队根据这个思路讨论了一个下午。接着联系电解液生产企业,弄出了七个新配方,排除了低沸点的化学物质。然后赶紧准备样品,进行测试。两个星期后,有两个配方做出来的电池竟然真的不鼓气了。

ATL做出了不鼓气的电池成品。接着ATL的创业团队凭着一股干劲,重新研发了大部分的生产制程,终于实现了聚合物软包电池的产业化。在全球二十余家获得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中,ATL是唯一一家将该项技术成功量产的公司。

幸运的是,ATL赶上了好时候。2000年正值国内手机普及的高峰期,很多国有企业都申请了手机制造牌照。当时的手机行业流行CKD,从韩国方案商那里买来套件,组装一下就成了手机,而且卖得不错。不过整个产业链中,国内企业高度依赖于韩国方案商,能改动的东西很少,除了电池。

ATL的机会就来了。ATL与客户谈判,报价是客户所用韩国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增加一倍。没有哪个客户能抵抗这个诱惑,订单纷沓而来,尽管当时ATL的电池一致性还远没达到现在的高度。靠着高性价比,ATL一下子就打开了手机市场。

2002年6月,ATL单月盈利,当年实现整年盈利。台湾汉鼎是ATL拿到的第一个机构风

投。2003年,又找了第二轮投资,美国凯雷投资和英国3i集团投了2500万美元。

钱投进来以后,ATL就扩大再生产,开始主抓质量,抓产品一致性。与索尼的产品标准化路线不同,ATL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子——为客户产品量身定制电池。自行主导设计的产线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能生产不同尺寸的电池。灵活迅捷的企业风格也展现出来,在DVD、蓝牙耳机、手机等电池市场,ATL的产品迅速铺开。

3.从跌宕起伏到燎原之势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大概2004年的时候,ATL凯雷方面的一位董事去比克电池参观,看完回来对内部说:“我们完了,你便宜,要知道人家能更便宜了。”这时候,摆在大股东面前的基本有两条路子——要么上市,要么卖掉股份回笼资金,进入下一轮的产业投资。

大股东内部协商的结果是出售手中股份。提出收购股份的有一家美国公司,还有一家是TDK集团,两家展开竞购。最终TDK价高胜出,购买了大股东的股份,双方在2005签署收购协议。

二次创业终圆电池梦

2004年,美国的一家著名消费电子企业找上门。他们也找过别的锂电池公司,但要么没有灵活性,要么解决不了电池鼓气的难题。ATL为他们解决了当时锂电池循环寿命过短的问题,成功的打入了这家企业。

ATL没有想到这家企业的量那么大,第一次为某款MP3供货,就一气做了1800多万个。

订单如雪花般飘来,生产规模很快扩大,生产和销售形成了良好的循环。ATL这个新生的小公司就像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那时候,后来这家公司进入手机领域,以全新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行业,成为行业巨头。伴随着客户的成长,ATL也逐步壮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要想不受制于他人,就必须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从国内来说,比亚迪无疑是宁德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一直以来,比亚迪走的是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三元电池成为市场主流,虽然磷酸铁锂是否会被三元电池取代还尚存争议,但宁德时代采取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并行的路线,显然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比亚迪是自产自销的封闭模式,其生产的电池主要供应自家汽车,这无疑给了宁德时代迎头直追的机会。比亚迪已认识到这种封闭模式带来的不利,最近有消息称,比亚迪将在今年内完成电池业务的拆分,开放供应体系。从外部来说,宁德时代站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外部竞争环境又给了其成长的空间,可以说时代成就了宁德时代;从内部来说,宁德时代以技术为根基,不断开拓创新,加上优秀的管理和市场能力,其自身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宁德时代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得以取得如今的成绩。比亚迪已经创造了A股市场的一个奇迹,那么宁德时代会不会创造一个时代?我们将试目以待。

二次创业终圆电池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