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日本戰國時期為什麼會使用永樂通寶?

付加苗子


日本使用中國銅錢,可以上溯至唐宋。究其原因只有一個,中國的銅錢在日本是硬通貨,日本造不出這麼好的銅錢。

九世紀末期,日本停止遣唐使之後。日本和中國民間的往來還很熱絡,此時,日本與中國貿易往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獲得大陸的銅錢。南宋時,日本國內商業的發展,對於銅錢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積極從宋朝進口。大量的日船帶走大量的宋錢,對南宋的經濟造成困擾,於是,南宋對日船來宋進行控制,由高峰期的每年4、50艘降到5艘。在以永樂通寶、洪武通寶等明錢進入日本之前,唐錢和宋錢長期使用。

日本仿製的永樂通寶

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九年(1411)年開始鑄造銅錢,是為永樂通寶。日本稱永樂錢,永錢,或永。足利義政時期嚮明求得永樂通寶,永樂通寶得以大量輸入日本。在室町幕府時期由於其品質好,而被當做標準的通貨。特別是北條氏把永樂通寶當做本位貨幣使用。

明錢中,洪武通寶、永樂通寶之外,日本還有宣德通寶和弘治通寶等兩種。而永樂通寶和洪武通寶可以排在日本從中國輸入銅錢的前十位。

永樂通寶在關東地區十分受歡迎,而洪武通寶在九州出土了很多。織田信長將永樂通寶做為旗印,大概是因為信長在農忙時節也有打仗的常備兵,而這些常備兵要用銅錢來僱用,於是錢成為信長軍的標誌。


元和拾一年


日本從奈良時期首位天皇元明天皇和銅元年(唐景龍二年,708年)最早鑄行的官錢”和同開珎(寶)“開始,其所鑄的錢幣就工藝精整,品相端麗,之後的時代,當然有惡錢劣幣,但是這是一個財政金融上的問題,和鑄造工藝本身無關。

隨便舉幾個例子,之後平安朝的富壽神寶、承和昌寶(大錢),鑄造都是精良的。但是,也需要看到,日本的官鑄錢批量都非常小,再加上日本天德二年(958)之後的近600年時間內,日本沒有鑄造過法定銅錢,對中國銅錢有著很大的需求,到了嘉祿二年(1226),以宋錢為代表的渡來錢成為日本的法定貨幣。

(從中國和高麗等地區引進的渡來錢,以中國宋代的錢幣居多)

當時的日本沒有形成大規模的鑄造官錢,仍然不是因為工藝問題,更不是因為網上所說日本”自己不會鑄錢“,而是一個財經金融和生產力組織疊加造成的問題,此處不贅。

當然,相比之前的所謂渡來錢,永樂通寶某種意義上更好,史稱永樂通寶錢書法絕倫、鑄工精湛、整齊劃一,是中國貨幣史上精美的貨幣之一,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永樂六年(1408)、九年(1411)開鑄的永樂通寶錢,本身的目的就是用於對外賞賜和對外貿易——當時朱棣的庫房裡實際上有大量的大中通寶和洪武通寶,舍此不用而新鑄永樂通寶,有著明顯的宣示皇權和國威的用意。值得注意的是,永樂通寶的使用是對外的,當時明朝國內本身只允許紙幣大明寶鈔在市場上流通,從法律上是禁止銅錢使用的。

朱老四混江湖,要的就是一個面子,永樂通寶自然走的是不惜工本的路子,但是這種精錢在日本一開始竟出人意料地並不受歡迎——

這是因為永樂通寶在明朝境內的低信用(正統初年,明朝恢復了使用銅錢,永樂通寶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了很大嫌棄),通過貨幣的共時性延伸到了日本。

為了保障自身作為明錢輸入者的利益,室町幕府從1500年到1513年,每年都出臺關於禁止將永樂通寶作為選錢對象(選錢,指日本領主要求交納段錢的時候100文裡只能有20文永樂通寶,實際上是認為其不如宋錢值錢)的法令,加上永樂通寶的精良也逐漸被日本民眾認識,永樂通寶到從14世紀20年代以後,已經深受重視。

永樂通寶在日本信用提升最明顯的標誌是貫高制——日本中世對土地的課稅額以錢(貫文)換算,並以其稅額表示地積大小的一種方法——的實施,由於很多大名推行貫高制都使用永樂通寶作為標準,所以貫高制也被稱為永高制,而永高制的推行當然也反過來促進了永樂通寶的使用。

(戰國大名旗幟上的永樂通寶圖案)

(日劇《真田丸》中織田信長屋子裡的永樂通寶圖案裝飾)

但是,永樂通寶的使用,更多的是作為價值尺度和大額支付手段,日本貨幣市場流行的是大量的古錢和私鑄錢,永樂通寶和金、銀、惡錢之間會形成類似現代金融市場的比率,很多時候永樂通寶會被日本用作和中國以外的國家貿易中的支付手段,也會因貯藏而退出流通。

說句題外的花絮,無論對猴子(豐臣秀吉)的出身有什麼爭議,從他能夠拿著生父留下的兩貫永樂通寶開始闖世界看,不能說他來自一個一窮二白的家庭;而後來的天正年間,豐臣秀吉曾經在大阪鑄造金、銀、銅質地的永樂通寶,這除了彰顯權力和權威,大約也包含了他對青春歲月的追懷。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


談古論金


永樂通寶在國內出土並不多,但是許多明朝海底沉船中卻有很多,而且東亞和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卻有大量出土,其中日本最多。可見永樂通寶並不是國內主要流通貨幣,而是更多用於明朝對外賞賜和貿易。

那麼明朝國內使用的主要銅錢,是大通中寶和洪武通寶,大通中寶是朱元璋還是義軍首領時鑄造的,洪武通寶則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了皇帝之後鑄造的。

至於永樂通寶,從字面上看也能知道,是是明成祖朱棣上位後鑄造的。朱棣得位不正,因此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皇權、證明自己的正統性。除了遷都北京,鑄造永樂通寶也是其中之一。同樣,朱棣在賞賜番邦時使用永樂通寶也是想告訴附屬國,大明皇帝已經換成了他朱棣。後來永樂通寶就主要用於對外賞賜和貿易。

從日本方面講,日本戰國時期(1467—1585年或1615年)為什麼要大量使用永樂通寶。首先,日本從1467年進入戰國時期,距離最近的官方鑄造銅錢是天德三年(985年)鑄造的“乾元通寶”,在進入戰國亂世後,日本已經有四百多年沒有鑄造新錢了,國內急需大量銅錢。缺錢的日本各地大名,就想盡辦法嚮明朝進貢,以獲得大量銅錢,主要就是永樂通寶。但是僅有明廷的賞賜還是不夠用的,日本使團進貢的同時,也會和明朝民間商人進行貿易,明朝民間私鑄的永樂通寶由此大量湧入日本。除了從明朝直接得到永樂通寶之外,日本和琉球安南等其他東亞國家貿易時也大量使用永樂通寶。這些還不夠用,日本民間也會私鑄“永樂通寶”。


因此,永樂通寶在日本國內廣泛流通,一直到織田信長統一日本後,加強對國內貨幣的管制,黃金白銀被大量開採,市面上流通的永樂通寶才逐漸減少,直到1606年江戶幕府鑄造 “長慶通寶”,同時收繳永樂通寶,永樂通寶才徹底退出日本貨幣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