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一个人的头脑见识与行事风格会影响他的命运,这已经不是一句新鲜的话了。古往今来,成王败寇莫不如是,所种之因,所食之果,不惟天时,亦在人为。

秦末风起云涌,乱世必出英雄。那个时代的天字第一号英雄豪杰,非项羽莫属。但即便是项羽,也需要左膀右臂,子弟八千,才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刘邦就更不必说了,他完全依靠自己拥有的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的团队,才击败了项羽。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项羽手下有一员猛将,名英布。英布本人出身微贱,年轻时曾有人替他看相说道:“当受刑而王。”果然,后来英布犯了秦法,受黥刑,也就是像畜生一样被人在脸上用刀刻字,再用墨涂抹。对于士大夫,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而英布本人却为此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预言就要成真了,这是自己不久就会称王的先兆。别人嘲笑他,他也不在意,索性,他将自己的姓名也改了,直接叫作黥布。

于是我们看到,英布本性恐怕是一个无君父、无廉耻、无法纪的“三无分子”。当然,这不能怪他自己,因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老百姓没有被教育的机会,只能去乖乖从事生产。而当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后,农事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人就只剩下求生了。秦法是有权力的人对没有权力人的一种管束手段,英布梦想称王,也是因为不想被主宰,甚至能够有机会主宰别人,这与项羽想“取秦始皇而代之”的心思是一样的。

黥布选择了项梁、项羽叔侄可不是因为什么楚人的情义,而是单纯认为他们拥有力量,所以他甘心为项氏做爪牙。在项氏扫灭各方势力期间,黥布可谓勇冠三军,后又与项羽参与有名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楚营第一将的地位。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在新安密谋坑杀了秦国章邯部俘虏二十万人,这里的刽子手就是黥布!人们说起杀人如麻,杀人不眨眼,杀人如草芥……黥布表示这些形容都还不够。因为做过如许“劳苦功高”之事,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封黥布为九江王。看起来,他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但正如世上所有暴发户们的心态一样,他开始变得谨慎油滑,开始变得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他不管那些没有封王的如何嫉妒自己,只觉得自己似乎该得到更多,但隐隐地又感觉到,得到更多就会害怕失去更多。

不久,黥布又一次当了项羽的刀子,这一次杀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弑杀了楚义帝。也不知道黥布到底意识到了没有,自己已经被泼了一身的脏水,早已洗不清了。但他更在意的是,项羽对他是否开始不放心,才一次次地将他拉下水,拉向更深处呢?

这位九江王开始偷偷观望,消极怠工了。当然,这惹恼了项羽,他是决不允许有人挑战他楚霸王权威的。面对敷衍出兵的黥布,项王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相反的,汉王刘邦却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只派出了一次说客,就将黥布说动,背楚投汉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黥布可不是君子,他也看出项羽对他不满,而刘邦要与项羽争锋,必须依靠他的兵力,因而刘邦会给他开出更多的价码。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黥布投汉的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史记》记载黥布觐见刘邦,见他正在洗脚按摩,根本没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把自己当回事。他瞬间失望悔恨,甚至还动了轻生的念头。但当他发现自己食宿拥有与汉王一样豪华的待遇后,又转怒为喜。格局如此,又能说啥?

但不要指望他就此对刘邦死心塌地。在楚汉拉锯战的阶段,黥布大部分时间依然在观望着,韩信至少在道德上摇摆,彭越好歹在工作上拼命,而黥布是先要价,再开工。

汉朝建立了,黥布又变回了英布,从九江王变成了淮南王。

都说德不配位,必遭祸殃。公元前196年,韩信、彭越相继被杀。英布惊恐,集结部队,准备反汉。却没料到因为自己的小老婆对侍中大夫贲赫抛媚眼,引得英布嫉妒,要杀贲赫。贲赫提前逃到长安,告发英布谋反,本来在朝中就没什么人缘的英布,更是惹恼了刘邦和满朝文武。当时滕公夏侯婴的门客薛公还分析了英布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并断定,从囚徒到王侯的英布考虑到的只有自身富贵,而没有丝毫格局,更没有冒险争雄天下的魄力,一定会选下策,也是自取灭亡的路。

最后英布打了败仗,被当地百姓杀死。他不是败在了兵力,而是败在了人心。

有人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像韩信那样的无双国士都被主上猜忌,英布自然也逃不开这样的悲惨命运。但是,韩信除了本身的才能之外,也具备一定的贵族胸怀与大将气度,虽然死于非命,但在后人的笔下,还是多被褒扬的。而英布业债累累,又唯利是图,从人格上讲,是没有资格与韩信相提并论的。

而同为楚国名将,另外一位的名声就比英布好的太多,简直是天上地下,他叫季布。季布年轻时任侠好义,说话算话,人们都说,“得千金不如季布一诺”。唐代魏征有诗云:“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说的就是一个人将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同样是落难逃亡,英布被人杀死邀功,而季布却能得生死之交朱家的庇佑,这难道不是他早年讲信义所积累下的无形财富吗?安置季布的朱家不仅要保全季布的性命,还想到了像季布这样的人才终究不能被埋没,为了让季布继续实现他的个人价值,朱家不遗余力为他四处说情,终于能够让季布重见天日,被汉朝赦免。

项羽手下猛将,杀人不眨眼,以脸上刺字为荣,数次叛变下场凄惨

季布后来更是凭借自己的耿直与信誉得到了汉文帝重用,被派去治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河东郡——要知道,许多早年追随刘邦起兵的元老都没几个能活到汉文帝时代呀!作为楚国降将,季布的舅舅丁公因为放过高祖刘邦反而被杀,季布自己却因为追杀过高祖刘邦反而被任用,这其中难道没有道理吗?

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人们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往往为他们自己指明了前途。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你可以把底线定的低一些,但那也是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同时,也不要轻易去触碰别人的底线。有原则的人,他终究会有合适的结局与归宿,就像季布;没有底线的人,他什么都敢做,就像英布,这样的人,又有谁敢与他交往呢?

利与信,本就不矛盾,甚至可以说,信为因,利为果。这应该是一个有原则,讲信义的人才有资格去图利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