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啟社區APP
特教老師最多的平臺
墨者
工科男,八零後星爸。
兒子仔仔一年前被診斷為典型自閉症。痛苦過後,笑對坎坷,願以自己的心路歷程來見證兒子破繭成蝶的人生。
重新反思家長的作用
文|墨者
曾幾何時,我是那麼的堅信,只要家長努力的學習、操練,一定會在家中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康復教育。正如我之前對仔仔那樣。
可是漸漸的,我意識到了這個命題的漏洞——家長的角色轉換太難了。因為最近,我接觸到了太多的能在家給孩子上桌面的家長。但是無一例外的全都掉進了同一個坑裡——把自己搭配成了孩子的嫌惡刺激!
結果弄的自己身心疲憊不說,孩子的學習品質也搞得一塌糊塗。
我真的不止一次的看到有些媽媽掰著孩子的臉,強迫他看向我說:“叔叔好”。
孩子拼命的抵抗,無奈拗不過媽媽,雖然臉被掰著朝向我,可是眼睛拼命的瞅向其他方向以示抗議。看著媽媽在一旁焦急又帶著憤怒的,一邊掰臉,一邊一遍一遍的吼:“看著叔叔說,快看著叔叔......”
此情此景,不免有些愴然。
但凡這樣的孩子,在老師給上課時,都會表露出巨老多的問題行為。我們甚至要拿出一週以上的時間才能慢慢的將其消退——這還是在家長不干預的前提下。如果在這期間,家長忍不住又給孩子上課或是日常生活走課業目標的話,這個品質的塑造時間還要無限拉長。
下圖是一個快六歲的孩子,在第一天評估的三個小時裡給我們老師掐出的傷痕。
而他的母親,甚至是一位在讀的BCaBA。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家長給孩子上課的案例,大多不太成功呢?大概可能有如下的原因吧。
1
角色轉換的困難
這是我所犯過的最大的錯誤,我誤認為我能成功給仔仔上課的經歷是可複製的。但是我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仔仔三歲之前,我一直常年在外地工作。當我介入孩子的課業時,仔仔完全當我是陌生人!!!
可是,我們絕大多數給孩子上課的家長,之前均為孩子的主要教導者(以媽媽為主)。作為媽媽的角色,尤其是在真正的學習干預知識之前。大多數都是比較嬌慣孩子的,至少無法做到像老師那樣,嚴格的遵守反應標準——而這恰恰又是一個合格老師的必備前提。當你自認為自己的角色轉變很流暢時,孩子卻蒙圈了!他們根本無法像我們家長這樣能夠做到角色的“一鍵切換”。這也就是大多數家長在嘗試給孩子做桌面教學時,一上來就面臨的障礙。
2
家長的心態太著急了
曾幾何時,我也認為課業的進展就是一切。就在幾個月前,我還在為自己半小時三百回合的高頻DTT而沾沾自喜。
任何的課業,只要不欠缺前備技能,只要回合數累計到一定數量,就一定能用高頻給攻下來。我也曾經真的就這樣的“攻城略地”。直到三月初,當第三方評估的老師當著我的面測試仔仔“裡/外”的認知時,我徹底的蒙圈了。
他竟然不會!!!
我絕對敢肯定,這個課題肯定是他的精熟,而且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攻克下來了。我甚至還錄了一段視頻發在網上!
可是,現實就是這麼的打臉!心有不甘的我,跟評估老師申請親自上手主評——然並卵!!!仔仔依舊一臉蒙X的看著我,完全消退了當年精熟的“裡外”概念。
結果評估結果出來之後,我大跌眼鏡。很多技能的11M、12M都有得分,可是相同項目的4、5、6M卻是空白。難怪有些課程進展到一定階段,就死活上不去了呢!——我們走的太快了,已經成了空中樓閣,一觸即潰。
3
過於重視課業、忽略了品質
這幾乎是90%以上家長的通病。甚至用一種類似“應試教育”的方式,讓孩子在課業進展上填鴨似的往前推進。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動機,結果就是孩子的學習品質一塌糊塗。
這樣的教學就好比,你拿著球往孩子身上扔,孩子拼命的格擋。好不容易打中了一次,孩子還要一臉嫌棄的撣撣灰塵。這個球,就好比課業。在這樣的品質下,任你如何輸出,孩子的接收都很有限。而且還極易把自己搭配成嫌惡刺激。
但如果先做穩定了品質,你扔一個他接一個。那樣的學習效果是會成倍的提高的。
4
帶入太多的主觀性
我自認為自己已經很客觀了。可是第三方給仔仔評估的結果(國內知名的特教),卻比我評估的低了30%!!!而實際證明,人家的數據是準確的。我確實高估的孩子的能力。
這樣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制定的課業目標過高;二是課業沒牢固就進階。而這兩個都是致命的錯誤!
閱讀更多 自閉症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