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刘朝侠:艺屑如雪

艺术是心灵通往心灵的溪流,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道路。

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写出什么样的字,字画的品位和高度,同样取决于认识能力。

济群法师谈中国佛教界问题时说:“要把佛法和佛教分开。我们要学的是佛法,法是法尔如是,不会因为时代或地域出现什么问题。但佛教是一个缘起的现象,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因此,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样会在佛教界有不同程度的折射。”学书也如此,我们要学的是书法,而不是书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茲提出单子论,说宇宙是单子组成的,每个单子都是一个小宇宙,都反映了宇宙的整体状况。后来的全息理论即此。《华严经》说,“一即一切”,较早提出这一认识。石涛的一画论,是这一理论在书画上的阐释。

刘朝侠:艺屑如雪

艺术是通过艺术实践,让生命枝繁叶茂,绽放生命之花的美丽,通过艺术的道路去品味、感悟人生的美好、人生的意义,去证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写一根白发,画一只蜻蜓,用书法写一个字,把人生的感受、想法灌注其中,传递的是人生悠远深刻的感悟。

卡夫卡说:“不必写得太长,但必须发自内心。”书画也一样,不要总是动辄八尺、丈二,一平尺也可以表达得很好,关键是发自内心。

赞赏白砥先生的这段见解——“曲高和寡和雅俗共赏是古人对不同层次艺术品审美的总结。高雅的作品,和者必寡,因为其间蕴含的丰富、微妙、复杂与奥妙非常人能识,正如老子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故凡雅俗均可赏者,只能是中间层次。高一步,俗人便不能鉴。这之下,便是俗。大凡人人都觉得好的肯定是最通俗的,也是人人通过努力皆能达到的。艺术审美眼力的高下,既取决于艺术家从艺经验的深浅,更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它须有哲学、美学、历史、文学、宗教及艺术本身的综合修养,同时,最好有直接的学古与创作的深入实践。”——如此透彻的见地,难见,难得。

刘朝侠:艺屑如雪

书画家到晚年都想变法,变坏的居多。学识不济,认识不透,思想境界低,未能明心见性,只能一变就坏,甚至越变越坏。变坏其实是显形。艺术终归是人的整体显现,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看似由好变坏,其实最初的好也不是他的,是别人艺术的皮相。艺术精神是从行迹上学不到的。

艺术风格不是模仿来的,不是某某加某某再加某某来的,也不是硬造出来的。艺术风格即艺术家的思想风采、精神风采、人格风采、觉悟程度、心性高度,是艺术家内在生命的外化。风格,人之韵也。

木心说,艺术要坦白从宽。坦诚,直率,宽舒自在,不做作,才是艺术的做派。

艺术可以随心所欲,不要随波逐流。随心,说的是内容,即艺术内在的私密性、心性;所欲,即表达方式,所要的……不就是表达方式吗。

石壶说:“一幅画看起来就是画成的,则失败了;要看起来不是画成的而是理应如此,才是成功的。”这个道理从文学角度思考容易明白,小说或电影呈现一个故事看起来是编造的,则失败了;要看起来理应如此,才是好作品。书法家在这个问题上则很迷茫,既是优秀的书法又发乎心性自然天成,万万人中难得一见。

刘朝侠:艺屑如雪

齐白石六十岁后才找到路,黄宾虹90岁笔墨超凡入圣。天才是什幺?至少每天写,写到十字路口,会分辨,写到无路处能开路,走入胜景便是天才。

对追捧、赞扬、嘉奖,要明白。追捧、赞扬、嘉奖你的人,如认识很低,你受用了,便坠入俗格。

写字画画不要像官场那样跑路子。积累就是出路,后劲就是后路。

艺术家用作品说话,自己少说话。书画是不出声的艺术,一出声就俗。喧闹的艺术必然是俗的,相声小品就是求俗的艺术。

大喊大叫的艺术是半吊子艺术,因为不自信,所以变着花样宣传包装。故作姿态的艺术是艺术官员的艺术,很有派头,很有范的样子,其实没内涵。

有自信有把握的艺术,常常是静悄悄的。越自信,越有把握,越从容舒缓。

所谓自强,是会自我教育。所谓自知之明,是能了知自性,明心见性。自性空明,缘起幻化,从根本上说是无我。有此自知之明,才能不褊狭,不执着,通脱旷达,了无挂碍。基于此,才有大智大勇。

平淡是一种超脱的美,陶渊明平淡到不屑于说,他自知同代不解,心更宽舒自在无挂碍了。顶峰的艺术都是旷代的,都是写给未来的知音的。

标榜、宣言式的新文人画,看图说话的成分多,漫画的成分多,文的成文少。中国的文人画是不留痕迹的。高妙的艺术都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陀斯绥耶夫斯基不讲哲学,他流放时书单上都是哲学书,这才是一流的文学家。

刘朝侠:艺屑如雪

流俗易传,因为俗人多,群众基础好。高雅难传,因为高雅需要修养,修养费时费力,见效慢,难度大。这是艺术的现实。

艺术是对死亡的超越,不仅仅是流传时间长于艺术家的年寿,更是坚毅隐忍的求道精神可以战胜压倒死亡。试想,如果司马迁受腐刑,愤而自尽,就没有了千古绝唱《史记》。精神的伟大,可以让死亡却步。

尼采说,天才的一生是无数次死亡与无数次复活。经历过无数次死亡与无数次复活,才会从指缝里迸发出闪光的文字。中国有许多天才,从少正卯到顾准,只有死亡,没有复活。这是中国的大不幸。

上海博物馆六十年馆庆举办了“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珍藏的中国古代字画请回来展出。这里,需要深思,需要咀嚼。

弘一法师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器是心量,识是思想。没有器识,哪来的文艺?文艺是器识的产物与色相。正如《阿含经》所说:“心种种故,色种种。”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