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鹽山一農民37年堅持寫農事日記 建“微信群”教鄉親們種地

“肥料的利用率取決於施肥方法、土壤情況和肥料種類……”晚飯時分,滄州鹽山縣聖佛鎮興隆澱村的大喇叭又開始廣播農業知識。聲音是從56歲的村民張洪兵家傳出的。張洪兵,這位義務傳授種地知識的農民,37年來堅持寫農事日記,不僅利用板報、廣播、科技資料等形式,還建了農業知識微信群,教鄉親們科學種田。

鹽山一農民37年堅持寫農事日記 建“微信群”教鄉親們種地

村民種地有問題,都願意找“萬事通”

第一次見面,張洪兵給人的印象是不善言談。“但只要談起種田的事,這個瘦瘦的漢子眼睛就會猛地一亮,話說起來就沒個完。”村民李中青說。

“只要你將莊稼的情況和他一說,他就能開出方子。”村民李中青說,去年3月20日,他給麥子打了除草劑後,發現麥子出現了幹葉、打蔫等現象。他很著急,找到張洪兵將情況一說,張洪兵便做出了初步的判定:有可能是藥物中毒。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當天,張洪兵跟著李中青來到麥地裡,一番仔細查看、比對,為了不出現紕漏,張洪兵回家又查資料、問專家,最終得出了肯定結論:藥物中毒。

在張洪兵的建議下,李中青施肥、澆水、打促進生長的藥……由於治療及時,這次藥物中毒並沒有影響李中青家的小麥收成。

“他就是個‘萬事通’。”村民們說,這些年來,張洪兵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村民。有時,他會將這些知識寫在自家東面牆的黑板上,供大家學習。更多的時候,他通過“大喇叭”廣播給人們。

鹽山一農民37年堅持寫農事日記 建“微信群”教鄉親們種地

堅持寫農事日記,日記本裝滿三大箱

張洪兵有寫農事日記的習慣,他把別人問的問題全部記錄下來,之後把答案標註在問題的下面。

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是他從種地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有的是他在網絡上查找到的;有的是他專程諮詢專家得來的……為了弄清楚別人諮詢的難題,他專程騎自行車到離家70裡外的鹽山縣城諮詢專家。

1981年,張洪兵被鹽山縣農業局聘為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員後,他更加熱愛種地,更加認真學習農業科學知識。

認識張洪兵的人都知道,張洪兵有個習慣,只要去鹽山縣城,他都會去逛書店。看到有關農業知識的書,他就買回來,仔細讀、認真學,並把相關知識在書上做好標記,而後再整理到農事日記本上。30多年了,張洪兵家裡已裝了滿滿三大箱子農事日記本。

多年來,張洪兵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其實,蟲子在各種環境的影響下也在發生變化,以前用的藥,現在未必適合用了。再說,它們也在更新換代,生活習性、生長期、還有抗藥性,都在不斷變化。”張洪兵說。

鹽山一農民37年堅持寫農事日記 建“微信群”教鄉親們種地

最近幾年,張洪兵學會了使用微信,建起了農業知識微信群,許多種田知識可以通過微信及時地傳授給別人。也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群諮詢問題,看到有人提問,張洪兵會及時作出回答,這樣有相似疑問的人在群裡看到後就能得到答案,也讓更多的人學到了科學種田的知識。

“讓更多的人學習種田知識來科學種田,讓農民增收,這就是我的想法。”張洪兵說。

(燕趙都市報 記者 韓澤祥 通訊員 王洪勝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