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何关羽死后,刘备伤心欲绝,而张飞死后,刘备就仅仅说了“噫!飞死矣”?

农人牧子


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三国志》记载在没有人的时候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一旦有外人在场,关张二人则侍立终日。刘备也因为得到了这两个情同手足的兄弟,成为了其事业的根本保证。



但是在两人死后,有一件事情让人疑惑不已。当刘备听闻关羽死后,刘备当即哭倒于地,众人急救了半晌才把刘备救过来。救过来之后面对众人的劝导,刘备再次嚎啕大哭,《三国演义》中描绘到;

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等到张飞被害之后,在《三国演义》中的描绘是四个字;“噫!三弟休矣!”这句话之后刘备放声大哭了一场,便没有了下文。



关羽张飞二人和刘备同样是恩若兄弟,但二人去世后,为何刘备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呢?越关认为刘备痛哭关羽还有三条更深层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生坎坷,拼命奋斗了大半辈子才得到了一块地盘,因此对于自己耗尽心血得来的江山异常珍惜。在整个蜀国的开创过程中关羽得到了足够的成长,并且在刘备入川之后负责镇守荆州。

荆州地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地盘,对于蜀汉来说更是夺取天下的根本,失荆州则意味蜀汉政权只能偏安一隅。对于这种情况,怀有平定天下之心的刘备万万不可接受。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关羽的死实际意味着自己可能无缘统一天下。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关羽死前蜀国和东吴处于联盟状态,但是东吴方面背信弃义夺取了荆州。而刘备为了师出有名,必须要痛哭,告诉世人自己和东吴有杀弟之仇,此仇不共戴天,以此来确定自己为正义之师。

最后一点就是为了团结蜀国内部各派势力,达到一致抗吴的目的。刘备一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所以长久以来对内宣称要讨伐国贼曹魏,联合东吴。突然的战略转向可能会造成很多人不配合,所以刘备以痛哭为信号,向蜀汉全体臣民告诉自己讨伐东吴决心已定。经过刘备的痛哭之后,一些持反对态度的人最终也转而支持了刘备伐吴。



张飞的死,实际上对于刘备的打击也不小,但是张飞的死毕竟是他自己鞭挞将士的原因。刘备也曾因此劝说过张飞,奈何张飞始终不改。也因此张飞的死,刘备或多或少的已经有所预见了。

在说张飞的死对于整个蜀汉的政权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当时张飞率军1万由阆中出发,其死后,阆中的军队根本没有损失。刘备只需要派遣一个人接管张飞的军队即可。



最后说一下,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关羽死后刘备的态度反应。但是其中记载了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我是越关


答 l super

显然,这个问题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淆在一起了。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是否伤心欲绝了呢?很遗憾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小说《三国演义》中倒是写了很多。

而张飞死后,史书明确记载: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即刘备听说了张飞死的消息后,就说了一句,唉,张飞去世了。

再翻开《三国演义》来看,原文是:先主顾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众官救醒。可见张飞死后,刘备还是很伤心的。

张飞

提问者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想知道刘备对待关羽或张飞之死的情感有差别吗?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他悲痛不已也是情理之中的。关羽于私和刘备关系亲近,于公是刘备集团的第一大将,刘备肯定是痛心的。

至于张飞被士兵所杀,这是刘备早就在提醒他的,常常劝诫张飞不要醉酒打部下,要对部下好一点,可是张飞不听话,还是很任性酗酒,才遭遇了被谋害的结局。

关羽

二人离世刘备肯定都伤心,哭关羽更是哭荆州丢了,哭张飞则是替他惋惜。


小刀文史


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结义之情,深受后世人的推崇,关羽、张飞在和刘备结义后,情同手足,从此不管刘备如何的落魄,关张二人都没有离弃刘备。因为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最倚重和最信任的人。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关张二人有些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备在得了荆州后,关羽作为刘备最倚重的人,所以由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向川之地进军。

但是后来东吴袭取荆州,关羽被东吴所擒,因为关羽不愿投降而被杀,刘备得知后,悲痛欲绝,号啕大哭,可见刘备的伤心。之后刘备又不顾大臣的反对,坚决要为关羽报仇征讨东吴。

作为刘备、关羽的三弟张飞也是主张为关羽报仇的。但大军还没到东吴,因为张飞性格暴躁,又爱鞭打士兵,最终张飞被士兵所杀。

但刘备得知张飞死的时候,刘备却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刘备和关羽、张飞义结金兰,常年相处,情同手足,作为大哥的刘备肯定知道关羽和张飞的性格。

刘备知道关羽虽然对上傲慢,但对下却非常好,同时关羽有时还是很谨慎的,当时关羽镇守荆州,隐然成为一方诸侯,因此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失败和死去。

但当刘备得知关羽死的消息时,他感到很意外,意外之下就是悲痛欲绝。

第二,刘备作为张飞的大哥,也知道张飞的性格,张飞脾气暴躁,又爱饮酒,饮酒之下又爱鞭打士兵。刘备虽然多次劝说张飞,无奈张飞的性格就是如此,刘备也深感心痛。

刘备知道张飞这样的性格和行为,将来肯定会出事的,就在他们准备为关羽报仇的时候,刘备还曾劝过张飞,但刘备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张飞被杀死了。

对于刘备而言,张飞的死,他肯定也是很伤心难过的,但这一切又是刘备所担心的,是出乎刘备意料当中的。

当刘备知道张飞死的时候,刘备虽然感觉到吃惊,但同时又像在刘备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说了“噫,飞死矣”。好像是说张飞最终还是死在了性格暴躁、鞭打士兵的事情上。



所以刘备对张飞和关羽死的时候,表现有所不同,表现的差异很大,但并不是表示刘备对张飞和关羽的兄弟情义差距大。只不过是刘备对关羽和张飞之死,一个是意料之外,一个是意料之中。


中孚鉴


在正史中,只有两个人的死,让刘备悲痛欲绝,痛哭流涕。他们分别是庞统、法正。二人都是刘备的第一谋主。

具体内容如下:

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参考,《三国志·法正传》

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参考,《三国志·庞统传》

法正之亡,刘备为何痛哭流涕,而且是累日不息?因为法正是他的第一谋主,是他最依赖的谋臣,是他夺取益州、汉中的首要功臣。法正投靠刘备后,刘备甚至看到了统一天下的希望。法正一死,这种希望旋即又变成了奢望,所以刘备痛哭流涕累日不息。

庞统之死,刘备为何又“言则流涕”呢?那是因为庞统是法正之前的第一谋主。庞统之死,对刘备集团的打击很大。刘备不得不从荆州把诸葛亮调过来。况且庞统之死跟刘备脱不了干系。庞统入川后,多次劝刘备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但刘备为了师出有名,一直犹豫不决。庞统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刘备的犹豫不决所致。因此,刘备多少都有一点内疚。

而关羽、张飞之死,刘备的态度都差不多的。关羽死后,刘备并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想过为关羽报仇。张飞之死,则是刘备意料中事,因此,一句“噫!飞死矣”脱口而出。

关羽死后,刘备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借刘封不援助关羽的口实,斩杀了假子刘封,为刘禅继位扫清了障碍。

第二、借献帝被杀的谣言,登基称帝,名正言顺建立了蜀汉政权。


或许有人会说,不还有为关羽报仇吗?事实上这只是表面。一个人愤怒难当,失去理智,只会在事件发生的时间点,绝对不会等到一年以后。刘备一年以后伐吴,表面上是因为关羽之死而失去了理智,实际上只不过为了师出有名作了一出戏。当时刘备是非常理智的。

刘备为什么不哭关羽、张飞?

刘备是怀有雄心壮志的霸主,是成就大事的人。跟“演义”中那个哭出个江山的“刘皇叔”完全是两码事。在刘备眼中,这种兄弟私情,跟国家大事相比,是没有可比性的。想当年长坂坡之战,刘备的妻子儿女都被曹操俘虏了。他一滴眼泪眼泪都没掉过。如果刘备真要哭,那他也是哭荆州,而不是哭关羽。

况且关羽、张飞两人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就算不战死,也没几年可蹦跶了。对他的蜀汉集团来说影响并不大。如果是壮年时期的关羽、张飞走了,那他跟定会嚎啕大哭。


爱尚文史


一个原因是关羽之死大出意外,张飞之死意料之中,所以没有太特出的反应,关羽名声震于华夏,荆州北伐一役以偏师抗两国合力,虽然兵败,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从他在徐州时的降曹离曹再到身死的历程,他的人品才能为天下所重,曹操说他是真天下义士,裴注三国志还引用《蜀记》说孙权有招降关羽的想法。诸如此类,以关羽的能力名声,他的一得一失,或生或死,牵动的不仅是己方的心,更是三方势力的心,何况又镇守刘备集团两路出兵的东拳头荆州,所以刘备对关羽的死痛彻心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国演义对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有深入的描写,比如“哭倒于地”需要急救,刘备说“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又亲出招魂,号哭终日。而听到张飞死时,有司来报张飞军中有人到,刘备说“噫,三弟休矣”,看到奏表后放声大哭,也不算毫无表情,随后兴兵讨伐东吴之志更坚,变得完全不听谏阻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演义这样的叙事手法,主要是突出关羽“义绝”的地位,与桃园三结义遥相呼应,而张飞的冷处理,在于之前已经高潮迭起,再掀高潮有走偏之嫌,接下来只能是伐吴等事层层推进。


而史实上刘备在听到关羽兵败身死的消息的个人感情反应并无详载,但大为震动伤心以至雷霆大怒应该是有的,从后续事情的处理可以看出,杀刘封,伐东吴等,系列连锁反应。张飞之死,刘备的反应是“噫!飞死矣”!好像轻描淡写,其实三国志的作者有交代了他的前因,就是在张飞传中的一则,记载刘备劝告张飞的事,不要酒后就鞭打士卒,这个坏习惯要改,如果改不了,就不要再把他们留在身边侍候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然而张飞不听,打了范强张达还留在身边,不爽时再打,终于被乘醉刺杀,砍下人头投奔东吴。所以刘备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认为张飞的行为是取祸之道,劝他又不听,迟早出事,听到他的死讯才会说简单一句话“噫!飞死矣”!


南方鹏


这个得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个版本来讲一下,因为两个版本还是有所不同的,看是否如题主说的这样,刘备对关羽的死很伤心,而对张飞的死,却表现得有点冷淡。

我们先来说三国志的版本的,我们来看看关羽被杀后,刘备都有哪些反应,第一,关羽被杀后,刘备并没有立即对其封谥号,当然,张飞也同样没有。而在法正死后,刘备就立即对其封谥号,第二,未记载关羽死后,刘备痛哭的记载。

而庞统和法正死后,刘备均痛哭。第三,关羽死后,刘封因为不救援关羽,再加上对刘禅有威胁,所以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就将刘封杀掉。第四,刘备称帝,然后征东吴。

那我们再来看看张飞死后的情况,张飞是被自己的部将张达和范强杀死的,而在之前,刘备就劝戒过张飞,平时要将脾气收敛一些,不要动辄打骂部将,还将他们放在身边,这个迟早会有祸事的,而张飞一直不听。

当张飞被杀之后,张飞的营都督向刘备报告,而刘备一听到张飞的都督有表的时候,他就猜到张飞会有这么一天,说了一句“噫!飞死矣”。那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噫”是什么意思,噫有表叹息和悲痛的意思,也有惊讶的意思。

由此可见,虽然同样没有记载刘备在张飞死后痛哭,但还是有表现对张飞之死的悲痛之情。

那我们再来看看三国演义里面的情况,刘备在听说关羽死后,就痛哭,然后晕倒在地,被救醒之后,每天都要痛哭三五次,几天吃不下饭。刘备一听到张飞的死讯,他也是痛哭后晕倒,与关羽的情况类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刘备对于关羽和张飞的死,态度都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关羽死了,刘备伤心欲绝,而张飞死了,刘备无动于衷,一句了事的情况。


历史简单说


  

  在正史中,庞统、法正去世之后,都有刘备痛哭的记载,然而,在关羽、张飞去世之时,却并无特别记载。

  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刘备对关羽、张飞感情不深,对庞统、法正感情深,恰恰是刘备对关羽、张飞感情深沉,对庞统、法正相对感情浅,因此刘备才要哭庞统、法正。

  在正史中,刘备号称一代枭雄,多年大战,屡屡有抛妻弃子的举动,对于私人情感,他是看的很淡的,一切的需要都是从大业出发。只要对帝业有助,刘备什么都做得出来,相反,对霸业无助,他也就懒得表演。

  庞统乃荆州集团利益代表,辅佐刘备夺取益州有大功;法正是益州集团利益代表,辅佐刘备夺取汉中集团有大功。这两大集团,都是后来因为利益归附在刘备麾下,彼此关系并不紧密。

  正因如此,庞统、法正死后,刘备要大哭,他是哭给活着的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看的。他哭庞统、法正,其他诸如诸葛亮、李严等人就会更加卖命。

  刘备与关羽、张飞恩若父子,并非简单的君臣关系。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关羽、张飞就不离不弃,双方已经不需要通过表演来维系感情了。因此,在人前刘备没有特别大哭。

  况且,关羽死时,丢掉了荆州,损伤了军卒,对于蜀汉犯下大错,刘备公然大哭不能作为赏功罚过的表率。至于张飞,刘备都已经与他结成了亲家,更没有必要人前作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典型的仁德之君,与关羽、张飞感情极深。因此,关羽死时,刘备必须大哭。因为罗贯中觉得,唯有大哭才能表现彼此兄弟情深。也唯有如此,刘备才能标榜:东吴杀害关羽伤害了刘备,伤害了蜀汉,才使得蜀汉有了出兵讨伐东吴的理由!

  至于张飞之死,属于作死。刘备早就提醒他了,张飞屡教不改。加上大悲之后,感情确实会麻木一些,故此刘备只是“噫”了一句。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关羽、张飞的感情确实是不一样的。在演义中,关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统率,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其重要性堪比诸葛亮。至于张飞,不过是一勇将,其重要性也就与赵云、黄忠相当。

更多品读历史,点击右上角叶之秋,关注一下吧


叶之秋


刘关张三结义,留下最著名的台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看来更多只是口头上的形式,聚拢人心力量的口号。实则古人的想法和现代人(准确来说是我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首先刘关张三兄弟创建蜀汉政权,不谈过程的艰辛,功劳的大小。最终是刘备成都称帝,命关羽镇守荆州,成为一方诸侯,而张飞只是北川边防大将,虽说地理位置都很重要,但其意义影响不一样。如果把川蜀说成一个国家,那么关羽镇守的荆州则像蜀汉的附属国。说到这里并不是划分三人角色关系,更多只是阐明关羽比张飞在刘备心中更有分量,三兄弟中关羽在刘备心中还算是靠谱的人。关羽处事也算稳重,但是也有思想误入歧途的时候,典型的有华容道放走曹操,大意失荆州等。但是谈起张飞来说,那就是犯错不断,鞭打督邮鞭打手下将领丢失徐州等一系列不靠谱的行为,刘备也是无可奈何。包括平时说话莽撞,行为粗鲁,在刘备心中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如果刘备在二人中选择一个依靠,其结果不言而喻是关羽。


另外要谈到一点,刘备正意气风发的时候,事业达到人生巅峰,但年岁增长也是不可阻挡的。关羽最为依仗的人突发遇害,内心难免难以承受。本想刚刚站稳脚跟,北伐中原统一天下指日可待,结果荆州丢了,结拜的兄弟没了,换谁都很难平复。所以就不假思索集合兵力讨伐东吴,这个时候又传来三弟张飞遇害的消息。也许张飞没有遇害劝劝刘备,北方曹操才是心头大患,刘备可能不会轻易出兵讨伐东吴,毕竟三结义的时候都发过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其。如果三人还有两人商量也还说的过去,当然这只是假想。这个时候张飞的遇害让刘备无路可退,不然世人会觉得他虚伪,发过的誓言都不算数。这个时候刘备心情肯定是跌倒谷底,想要说些什么,也只有暗自感伤了。


最后一点猜想,刘备自己都这个岁数,结拜兄弟相继离去,心中无法释怀。可能人到一定年龄知天命,天意难为。多说无益,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自己的誓言。


二八足迹


关羽遇害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农历12月,张飞遇害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农历6月,二人相隔一年半死去,且都死于非命,这对刘备打击很大。

应该说,听到他们的死讯后刘备的反应是一样的:极度震惊,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极度悲伤,因为情同手足的人说没就没了;极度愤慨,关羽之死恨孙权,张飞之死恨叛徒。

这些情况虽然没有完全记在史书里,但可以作合理推测,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刚刚登基的开国皇帝面对突发事件的自然反应。

具体到关羽、张飞死的一些情况,《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得并不详细。对关羽死后的事,《三国志》只作了一句话的交代: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

关羽之前有爵位,是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刘备称帝前这个爵位是有效的,刘备自己名义上也是汉献帝驾下的左将军、宜城亭侯,后来自称汉中王,也是汉献帝之下的王,与关羽的汉寿亭侯一样,都不矛盾。

不过,关羽的谥号并不是刘备生前所加,而是后主登基后追谥的,《三国志》记载: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

蜀汉大臣死后获得谥号的,法正是第一个,也是刘备生前的唯一一个,谥号是翼侯,意为“刚克为伐,思虑深远”。

一直到了景耀三年(260年)9月,也就是关羽死后40年,后主才颁赐给关羽壮缪侯的谥号。

以上是关羽死后的一些情况,对于张飞之死史书多记了一些,《三国志》记载: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张飞生前有西乡侯的爵位,是刘备称帝后封的,这一点与关羽不同。西乡侯不是乡侯,而是县侯,因为这里的西乡是西乡县。

虽然县侯远高于亭侯,但关羽的亭侯封得早,又是汉帝所封,所以论“成色”还是关羽的爵位分量更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称帝后没有马上给关羽封侯。

张飞死后,他的后事也有交代,《三国志》记载:

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

这次追谥同样发生在景耀三年(260年)9月,与关羽是一批,除他们二人,当时获得追谥的还有马超、庞统、黄忠3人,却没有赵云,赵云的谥号是第二年3月获得的。

除了法正以及上面提到的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等6人,蜀汉还有5个人获得过谥号,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夏侯霸,他们不是追谥的,死后即获得了。

了解以上过程,可以至少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方面,刘备对关羽、张飞的后事处理情况没有什么远近、轻重之分,都是“按规矩办事”。

另一方面,刘备没有为关羽颁赐谥号,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他同样没有给张飞颁赐,主要原因大概是刘备刚刚称帝,又是在汉献帝突然退位情况下被迫仓促称帝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善,同时刘备一心谋划伐吴,有些事只能放一放了。

那么,刘备听到张飞死讯后脱口而出的“噫,飞死矣”作何理解呢?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深意,如上所述,这是刘备的自然反应。

刘备很震惊、也很伤心,但绝对没有责怪、恼恨张飞的意思,刘备与张飞之间感情深厚,这是多年同生共死结成的深厚友情,尤其在关羽死后刘备对张飞更加依赖,《三国志》记载:

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

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当时的总司令是马超,军职是骠骑将军,但马超此时大概多病,很少有什么活动,估计只是挂名,且很快也去世了,所以张飞相当于蜀汉的武将之首。

司隶校尉相当于州牧,是天下第一州牧,管司隶校尉部,又称司州,洛阳、长安二京都在其内,但上述地区目前在曹魏手里,是“敌占区”,刘备给张飞的这个行政职务是挂名。

不过司隶校尉还有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纠举百官,刘备让张飞担任此职,用意大概在这里,结合刘备让后主娶张飞的女儿为妻,可以看出刘备是想让张飞为儿子未来保驾护航,甚至可以说,如果张飞没死而刘备先死了,蜀汉第一托孤大臣不是诸葛亮而是张飞。

据此分析,可以看出刘备对张飞的感情是深厚的,也是寄予厚望的,“噫,飞死矣”并无贬意,只是正常的反应。

那么,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没有说“噫,羽死矣”呢?是不是说明关羽有刘备心中的分量不如张飞?

其实也不必如此解读,关羽的死对刘备打击也是巨大的,无论从私情还是从国事来考虑,关羽之死都让刘备痛心不已,想必刘备也有过许多反应,说过不少话。

但史书并没有全部记载,这就是历史与史书的区别,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有的记下来了有的没有记下来,这很正常,记载下来的也许有深意,也许是不经意之笔,不能事事处处都去作“深度解读”。


南门太守


那一年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里,历史上著名的三个人,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桃园三结义。

这三位主角便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说起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初张飞是个卖猪肉的,有一天他杀了一头猪,因为天气已经热了,猪肉卖不完很容易坏掉,张飞虽然粗鲁,但他也是个有良心的商人,想着怎样才能把猪肉保存好呢?

正好家门口有一口井,他想井水凉,把猪肉吊在那里肯定坏不了,但是又怕别人顺手牵羊把猪肉偷了去,于是就在上面盖了一块千斤大石,他一时性起,又在大石上写了几个字,“谁能揭开石板,可切走好肉一刀”。



张飞是太自信了,他想着千斤大石没有人能够提得起来。可是没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等张飞走了以后,来了一个推着独轮车的大汉,车上还装着两袋绿豆,走的久了一时口渴,就想喝点水。

他来到井边,却看到井口被一块大石头盖上了,于是二话不说便把石头给掀开了,然后就去提着井绳打水,没想到水没打上来,倒提上来一扇猪肉。这倒是个稀奇事儿,绳子上还掉着一把刀。再看旁边的大石头上原来还有字,于是二话不说割下一块肉,放在车上便走了。

这一切被张飞的老婆看在眼里,她正在门口做针线活,本想上前阻止,可是丈夫已经留了话,又不好收回。只能对提肉的大汉说,“好汉请留下姓名”,大汉毫不犹豫的说“我叫关羽,可以到观音街的粮食市场找我”,说完便扬长而去。

张飞回来后,他老婆把发生的一切对他讲了,张飞没想到真有人能把石头掀起来,一时气起,跑到集市上找到了关羽,关羽此时正在卖绿豆。

张飞上前大声喝道,“你这绿豆能吃吗”?这不就是找茬吗,不能吃的绿豆谁会来卖?关羽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我卖的都是上等绿豆,不信你可以自己来看”。

张飞上前抓起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竟把绿豆攥成了粉末,还嘲笑关羽把绿豆粉当绿豆卖。

这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吵起来,吵架的过程中,关羽才知道原来张飞就是那刀肉的主人,心想是你自己说的话,现在却出尔反尔,更何况我关羽怕过谁。两个人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愣是把个市场打得七荤八素,人仰马翻。

这时又走过来一个卖草鞋的,只见此人长得白白净净,身材瘦弱,朝关羽和张飞大喊道,“二位好汉不要打了”,可是没有人听他的。于是他不由分说,飞奔到两人中间,一手攥住一个人的胳膊,两个人就动不了了,照理说关羽和张飞的力气那得多大呀,竟被此人生生的给按住,这便是一龙分二虎。

旁边围观的人连连称好,关羽和张飞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一问才知是大名鼎鼎的刘备,各自介绍后,三人相见恨晚,于是便有了开头的桃园三结义的一幕。

从此以后几十年三个人相随相伴共闯天下没有分离,可是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更何况他们做的是随时要流血牺牲的大事。

他们三个人这一生威名赫赫,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关羽更是过五关斩六将,他和张飞都立下了无数战功。可是就在麦城,关羽英雄末路,刘备身在远方,无法及时救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一代英雄就此离我们远去。

刘备得知关羽死亡的消息,痛哭不已。他一是哭自己的二弟,他没有想到,关羽会这样莫名的死去。在他心中关羽智勇双全,被人敬若天神,他把最重要的荆州交给关羽来防守,关羽的死对他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他也哭自己的荆州,荆州是他的老家,没有了老家他以后的霸业就很难再成就。

刘备对关羽的哭,不光是哭这一个人,他哭很多方面,所以有人觉得刘备对关羽的死似乎特别在意,相对于对张飞的死似乎没有那么痛苦,事实并非如此。

关羽死后张飞开始意志消沉,性格更加暴躁,毕竟他们三个人这一生荣辱与共,谁也离不开谁,突然敬重的二哥离他而去,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张飞开始酗酒,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他每次喝醉酒后就会鞭打士兵,甚至还打死过人。刘备因为这件事曾经劝过张飞,因为他知道这样对待士兵早晚会惹来祸事,不要小看每一个兵卒,小兵和起伙来就是很大的力量。

可是那时的张飞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一意孤行,结果被刘备说中,张飞因为鞭打范疆和张达,两人怀恨在心,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合起伙来将张飞杀害了。


张飞毕竟是一介武夫,若没有刘备和关羽,他也许只能靠力气吃饭,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是那么突出。所以相对于关羽的死来讲,张飞的死也许只是刘备个人感情上的一种缺失,毕竟张飞死后,他所做的很多事情可以由其他人代替。可是关羽不同,张飞的能力无法和关羽相提并论,关羽的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是他们毕竟相陪相伴几十年,要说刘备不伤心那是不可能的,失去了关羽和张飞,他等于失去了左膀右臂,从此蜀国也慢慢开始走下坡路,刘备戎马一生,终究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霸业。即使有卧龙凤雏等能人相助,但是天意如此,人力也无法逆转,因此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