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明王朝中清流举荐海瑞,严党举荐高翰文,都是出于什么目的?

尚宫女史


其实他们俩被举荐当官,说到底都是替罪羊,或者说是遮羞布,从一开始就是被人送出去送死的!

具体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

谭纶举荐的海瑞是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的:

首先为人得正直,为了老百姓敢和上面的官员撕破脸;其次还要足够聪明,既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百姓;三要果断,没有人会给指示,万事靠自己拿主意;最后一条,最终结局极有可能是死,所以还要有必死的决心。

那么裕王他们怎么保证海瑞就同意去淳安当知县呢?

还是谭纶最了解海瑞,他还背诵了一篇海瑞写的文章,截一句:

“……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

那时候人们了解一个人,如果不是熟悉他,那就只能通过他写的文章,从他写的这一句可以看出,他的三观比较正,可以拿到浙江去抵挡一阵,记住,只是抵挡一阵而已。

这时候张居正问谭纶,此人是谁?

谭纶回答,此人姓海名瑞,字刚峰,从这个人的字上就能看出,这一定是一个刚硬之人。

这个人有几个特点,一是四十岁了还没有考取过功名,这个梗到后来赵贞吉恶心海瑞时还提过。其次这个人是一个大孝子,都结婚了仍然伺候老母同睡一室,这个梗后来李时珍给他看病时还提过;三是这个人不想干的事,即使是升官,他也不会干的,后来他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了这一点。

以上几个特点,清流们都有办法对付,唯独最后一点,也就是海瑞没有儿子这件事,很难办!

因为海家三代单传,去浙江,基本就是去送死,这也是他作为最佳人选的最劣势!

二、

其实海瑞的人设放到现在,简直不可理喻,用句贴切的比喻讲,他就是人人讨厌的“妈宝”男啊!

但是谭纶也有对付海瑞的办法,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招招致命!

原话就不上了,总体思想就是海瑞你的机会来了,可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你没有儿子的事也不用担心,你死了,你的母亲就是大家的母亲,你的女儿就是大家的女儿,你的姓氏将会延绵在庙堂之间。

真是招招切中要害啊,而且确实有效,海瑞毕竟四十岁了,至今没有功名,报国无门,这个机会摆在他面前,他自然会接,而后顾之忧就是不能尽孝,没有子嗣,而这些清流们也给想好了对策。

这个海瑞算是选好了,当然,选他的目的前一期也讲过了,这里不再啰嗦,我们再单说一下胡宗宪。

胡宗宪向户部借粮,前面张居正也说过了,这时候就算是有粮,也不会借给他了,果然,高拱虚伪的说了一句:

“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然后递给胡宗宪一张空头支票,这种把戏,从古至今不断上演,其实管个球用,到头来还不是拿不到粮食!

这么张借条拿到江苏去借粮,根本就借不到,先不说他们早已打好招呼,就算没有打招呼,以赵贞吉的为人,也难。

由此,我们得出裕王一派对待浙江受灾以及改稻为桑的态度:

他们其实是矛盾的,他们想倒严,想倒严就得让浙江乱,让浙江乱,就得先饿死老百姓,可是饿死老百姓又不是他们希望发生的事。一方面救百姓,一方面又盼着浙江乱,所以整个清流一派说到底,只是把百姓当做了倒严工具。

不仅仅是百姓,还有海瑞!

三、

而裕王等人之所以能举荐海瑞成功,根源在于嘉靖帝,而嘉靖帝也是急于想破局。前面的剧情也讲到了,不管是清流,还是严党,还是嘉靖帝这里,都知道浙江是怎么一回事,都采取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乱,要想破局,就必须要插入新的力量,有了这个前提,这才引出了剧中的男一号——海瑞!

嘉靖帝不满严党的分赃不均,增派清流人选看住他们,一方面继续捞钱,一方面还不能逼反百姓。裕王这里已经选出了海瑞和王用汲,那么严嵩一派又是怎么打算的呢?

作为阁老的严嵩,这么多年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独特的用人之道,比如胡宗宪,这也是嘉靖帝后来迟迟不办严嵩的根本原因。

这次御前会议,他们也不傻,自然也听出了嘉靖帝的话中话,也知道冒进会逼反老百姓,所以严世藩举荐了高翰文任杭州知府。

之所以选用他,是出于以下几点:

首先他是严世藩的门生,也就是说,他名义上就是严党;其次,他是上一科的探花,一般被评为探花的都是模样出众之人,也为后来芸娘的爱慕奠定了基础;第三他是以理学后进自居,也就是说此人是根正苗红的人才,用现在话讲,是高材生;最后,这个人为人正直,不攀权附贵。

更重要的是,这次浙江受灾,就是高翰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就八个字: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因为他提出了解决方案,当然他去执行最靠谱了啊!

四、

我们再看严世藩是如何对待高翰文的:

高翰文是严世藩的门生,用后来严嵩对胡宗宪的话讲,有时候师徒之间的感情,胜过父子之间的感情。

而严世藩表面上对待高翰文也确实如此!

比如翻箱倒柜找出一支毛笔,这支毛笔可不得了,笔杆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犀牛角做的;笔毫是全身通红的黄鼠狼鼠尾做的,千年难遇;还有宋朝米南宫款的墨、宋朝黄庭坚款的砚、宋朝李清照燕子笺的纸……

再加上罗龙文的拍马屁,这场礼贤下士的秀算是做好了,并有意无意定下了目标:

“这浙江改稻为桑的大事,我可干不了,一年之期大功告成,我们呐就等着你用这四宝写捷奏呢!”

果然,高翰文感动得哇哇的,也做了承诺:

“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替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写下自己的祭文。”

等高翰文走了,严世藩才说出了选用他的真相:

首先他利用了高翰文急于施展抱负的心念,这一点跟海瑞完全相同;其次高翰文这种人也是水里火里不怕的,为人正直,为了达到目的也是敢于抗争,这一点跟海瑞也是相同;第三,如果他去改稻为桑激起了民变,那么就作为替罪羊,对朝廷也有个交代,这一点跟海瑞的作用仍然相同!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不管是清流一派,还是严党一派,一方想利用改稻为桑弥补国库亏空,一方想利用改稻为桑干掉严党;一方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派出了海瑞去送死,一方为了找好退路,派出了高翰文去顶罪!

而这俩人之所以能卖命,说到底,还是被人戳到了痛点,海瑞如此,高翰文同样如此!

这也注定了,后面两个人的命运将会有多么的艰难!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观点斗争是假的,派系斗争也是假的。只有利益斗争才是真的。历史上的海瑞是被徐阶提拔起来,却被高拱当成工具去对付徐阶。海瑞只适合当做榜样,却不能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