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帶魚有養殖的嗎?

若冰0416


帶魚有養殖的,而且野生帶魚剛撈起來的時候是活的。

市面上流傳著幾個關於帶魚的謠言,

1.帶魚出水就死,因為水壓,內臟都噴出去了。

這就是謠言,帶魚出水的時候是活的。越來越多網上流傳的視頻足以證明,帶魚剛剛出水的時候是活的,而且很漂亮。

因為帶魚表面銀色鱗會反光,金屬銀光七色光,加上魚鰭的擺動,真的是漂亮到不能。

帶魚是可以在不同深度活動的魚類,所以它們是可以調節自己體內壓力,不會像網傳的那樣出水就死。



2.帶魚是深海魚,所以無法養殖。

水族館裡真的有養殖的,而且帶魚在水裡的姿勢很有意思,都是豎著漂在水裡面。它們能很好滴在水族缸裡面生活。並不需要一個極端深海的環境。



帶魚之所以還沒有養殖,一是因為餌料是肉,養殖成本比較高,二是因為捕撈儲量還不少。但是遲早是要養殖的,就像養殖藍鰭金槍魚一樣。


植物人史軍


帶魚屬於深水魚類,例如我國的東海白帶魚(佔世界帶魚產量的80%以上),白天生活在60米左右的海水中層,到了晚上則會潛游到100米左右的海底,冬季氣溫寒冷時帶魚則會向更深處進行躲避,另外個別帶魚品種會常年生活在1000米深的海溝內。

帶魚被捕撈後會因失去水壓而“爆體”,內臟破裂帶魚馬上便會死亡,這是阻礙帶魚養殖的一大技術難題,淺水不能養殖帶魚,而在深海養殖又較為困難,所以當前並沒有規模化的帶魚養殖場。

即便攻克了帶魚養殖的技術難題,規模化養殖同樣不太現實,帶魚數量大且捕撈成本非常低,市場售價同樣非常便宜。帶魚養殖考慮到網箱、飼料及人工等各項開支,其成本自然會比捕撈野生帶魚高的多,另外人工養殖的帶魚在口感、肉質方面肯定不如野生帶魚,因此並沒有太大的市場前景。

當然並非沒有帶魚養殖的先例,去年7月份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宣佈攻克世界性的難題,帶魚人工飼養成功了,來自深海的300多尾帶魚被人工養活了2個月的時間,一舉打破帶魚離水(深水)即死的魔爪,同時也填補了國內帶魚研究的空白。不過這僅僅是帶魚養殖跨出的一小步,並不適用於規模化養殖,帶魚養殖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文/海鮮進出口since1997)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帶魚都是野生的,人工養殖的帶魚還處在實驗階段。技術和成本是制約因素。

帶魚屬於深海魚,生活在30-200米的海水中。具有洄游性,暖季靠岸、冷季深海。利齒雜食。量大群遊。這些特性決定了帶魚離水即死、養殖難度大。


曾幾何時,“周帶魚”一度成為熱搜。

原因是周小平曾在2013年8月26日的博文《謠害天下,無人懺悔》中寫道:“薛蠻子為淨水器促銷,詆譭中國水質有毒,造成舟山帶魚養殖場滯銷,當地無數養殖農戶面臨破產,罪大惡極,誰來追究?”

人工養殖帶魚成為一個“笑話”。

然而,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難題:帶魚人工飼養成功。在研究所的養殖基地,來自深海的300多尾帶魚已經被人工養活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一舉打破帶魚離水即死的生命魔咒,填補了國內帶魚研究空白。

與此同時,寧波大學銀鯧研究團隊宣佈:經過16年的努力,他們成功養殖銀鯧親魚數量近萬尾。養殖銀鯧的技術難題被攻克。

從實驗室到規模養殖,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隨著自然資源的衰減,繼人工養殖大黃魚、小黃魚、墨魚之後,銀鯧、帶魚在未來會出現在養殖場中,並走上餐桌。



plus:

帶魚產區分佈圖:

第1個區域主要的捕撈國家是中國、朝鮮、韓國以及日本等。第2個區域的捕撈國家主要是東南亞幾個國家,例如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第3個區域的主要捕撈國家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和阿曼等國,第4個區域主要捕撈的國家是摩洛哥、塞內加爾和加納等西非國家。

另外,南美厄瓜多爾、巴西、阿根廷等所產帶魚也出現在中國市場。


帶魚品種很多,9屬44種。

我國常見的是白帶魚↑(東海帶魚)(Trichiurus haumela 異名Trichiurus lepturus)、(海南島帶魚)短帶魚(Trichiurus brevis)和(東海南部、南海)南海帶魚(Trichiurus nanhaiensis)、東南沿海小帶魚( Eupleurogrammus muticus)等四個品種。

東海帶魚味道優於其它品種帶魚。

進口帶魚多為沙帶魚屬(Lepturacanthus),產地東南亞海域、印度洋海域。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帶魚黃眼圈特徵最明顯,有“硬骨核”,功能是潛水水壓測量儀。

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帶魚有黑眼圈品種,易作國產帶魚。


近幾年,非洲帶魚、大西洋帶魚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這種帶魚是叉尾帶魚屬(Lepidopus),大西洋叉尾帶魚(Lepidopus caudatus)和西非叉尾帶魚(Lepidopus dubius)。

最明顯特徵是燕尾(尾巴分叉)。



歡迎關注《美食與美貌》,帶給您一份與眾不同的味道


美食與美貌


現在帶魚基本都是養殖的,天然的幾乎不見了。養殖的中間骨節大、味道不鮮美!


老人新手新手


帶魚是我們平時很常見的海鮮,其肉質細膩,沒有鱗片,刺較少,味道鮮美,受到大家的喜愛。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買帶魚的時候,商販都會說自家賣的帶魚是野生的,這沒毛病。難道帶魚無法養殖嗎?

在解釋帶魚是否能夠養殖之前,先來熟悉一下帶魚的習性:帶魚生活的水深較深的海域,通常在30至200米左右,它們是群居性動物,有洄游習性。與常見的魚類不同,帶魚身體扁平細長,沒有腹鰭和尾鰭,它們平時是垂直呆在海中的,樣子非常滑稽。



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見到的帶魚並不新鮮,體表銀色膜脫落嚴重,有的發出腥臭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帶魚出水就會死,無法在運輸中保持鮮活。其實活著的帶魚通身像鏡子一樣亮,非常漂亮。

圖注:我們平時在海鮮市場上看到的帶魚並不新鮮,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這種品相的帶魚屬於很新鮮的啦,圖片來自網絡

養殖帶魚的難點在於突破水壓的限制,畢竟帶魚平時生活的水深壓力與海洋表層是不同的。最早突破帶魚養殖技術的是日本的下關水族館,也是在這裡,人們第一次見到帶魚活著時的樣子是多麼的神奇。

圖注:下關水族館中的活體帶魚,圖片來自網絡


2017年,舟山水產研究所宣佈攻克了帶魚養殖的難題。仔細瞭解舟山水產研究所的研究,會發現他們養殖的帶魚幼體是野捕的,而且僅僅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生活了兩個月,距離成熟還要至少一年的時間,而且根本沒有實現帶魚的人工繁殖,所以只能說是實現了在2米深水池中養殖幼體帶魚,與所謂的攻克帶魚養殖還差得遠呢。

圖注:舟山水產研究所養殖的帶魚幼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成體帶魚最長超過1.5米,其實是非常大的,圖片來自網絡


帶魚大規模養殖到目前依然無法實現,不僅因為水壓問題,而且成年帶魚生性兇猛,會互相攻擊,帶魚身上沒有鱗片,受傷很容易死亡。

圖注:從牙齒上看就知道帶魚是非常兇猛的,圖片來自網絡


與養殖帶魚相比,目前帶魚的產量依然很大,僅僅是中國每年捕獲的帶魚就超過50萬噸,完全能夠滿足市場的上的需求,而且價格較低,所以也沒有養殖的需要。

從目前的情況看,只有少數水族館能夠養殖帶魚,作為商品魚進行大規模養殖是不存在的。

圖注:帶魚無論怎麼做都很好吃,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可以肯定的回答帶魚沒有養殖的,因為帶魚的養殖目前還是世界性難題。



帶魚屬於深海魚類高壓的生活環境不好模擬,目前對它的研究還有待於深入,再加上帶魚還屬於洄游性魚類生活習性不適合養殖,還有就是帶魚本身沒有魚鱗並且生性兇猛同類經常相殘,綜上帶魚很難養殖,目前還沒有養殖帶魚市售。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在評論區補充討論。


昊天健康


帶魚需要新鮮的魚肉做食物,人工養殖供應市場成本太高,你想想傻啊賠本人工養,大眼睛黃亮,寬的有大骨節是遠洋捕撈的不好吃,小眼睛窄的是我國近海的東海舟山和渤海丹東的好吃。

說點題外的,捕撈方法有用燈引誘捕撈,帶魚包裝盒上寫例如燈幾號至幾號,拖網捕撈例如寫拖幾號至幾號,還有魚鉤串鉤掛小魚鋼絲長度一公里多長很多魚鉤釣的,這個釣的基本都一樣大,寫釣幾號至幾號,因為魚鉤都是一個號,幾號至幾號是這箱魚的寬度平均幾釐米至幾釐米,目前市場還有用甲醛加水稀釋後就是福爾馬林溶液泡的帶魚。

帶魚常溫融化後:

看回彈速度,正常的帶魚存放一天後肉質彈性變差,甲醛帶魚在存放一天後回彈速度較快;

看肉質韌性,正常冰凍帶魚,一掰就斷,而甲醛帶魚有韌性,依然緊實,不容易掰斷;

看外觀,正常帶魚存放一天後,外表破碎嚴重,甲醛帶魚在存放一天後,外表依然光鮮亮麗。

另外買成箱凍帶魚時,最好買一根一根能分開的,結結實實凍一坨分不開的往往中間夾雜小魚。


用戶93915088203


到目前為止養殖帶魚還處在研究階段,舟山魚場實驗養殖300條首獲成功 ,但還沒有投入到大量養殖,養殖技術還需要繼續完善 養殖帶魚困難重重 單就一個水壓問題就很難解決 帶魚白天在海底大約8 9 十米而到了晚上會潛到更深的海底 還有溫度問題 成本問題 所以養殖帶魚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隨風1569662


帶魚是深海魚類,不能養殖的



炸帶魚一盤😊


寶寶


帶魚現在有研究,浙江舟山水產研究所人工養殖初步獲得成功,但是離大規模普及化養殖的路還很長。目前市場上主要是野生的東海帶魚和外海帶魚,東海帶魚更好吃,外海帶魚腥一下,肉質也粗糙些,而且肉中含有類似石灰石的骨結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